萧林深知,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和策略的比拼。
当他听到北启女帝任命赵拓为大将军,率军攻打西凉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
马夫子赵奢的儿子叫赵括,这北启赵夫子的儿子叫赵拓,这该不会是巧合吧!
他心中暗想:赵括是华国历史上着名的军事人物,主要活跃在战国时期。
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奢曾因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而闻名。
而赵括从小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这在他一生中最着名的战役——长平之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不断扩张其领土和势力。赵国作为秦国的劲敌,双方在军事上的交锋。
由于赵拓只会纸上谈兵并没有参与过真正的战场,再加上与他对战的乃是秦国杀神白起,所以赵括被打得直接怀疑人生,甚至于最后兵败被杀。
萧林问道:“西凉军队那边领兵的是谁?”
“与据说与赵拓对阵的乃是西凉名将周璃。”旁边的士兵回答道。
萧林心想:错不了了,肯定和华国历史有相似之处。
周璃,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像是华国历史上的人物,或许他也有着不凡的军事才能和战绩。
南宫雪旁边的白冰看萧林若有所思说道:“喂!小子,有什么问题吗?”
萧林听到白冰说的话后狠狠地裂了一下嘴:你比我大多少啊?叫我‘小子’,你不要面子,我还要脸呢。
百官中站着的白宣悄悄的替自己的妹妹白冰竖起了大拇指:牛掰!我妹妹真牛!我妹妹居然敢叫曾经的北启右丞相‘小子’。
“没有问题,只是我预测赵拓的三十万大军会兵败,甚至会所剩无几,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萧林淡淡地说。
“你说会败他就会败啊!你又不是神仙。”白冰不屑地回应。
“这样吧!我们打个赌如何?如果赵拓战败的话,我在大殿上学狗叫。怎么样,赌不赌?”萧林挑衅地看着白冰。
“好,我赌了。如果输了,那我就,我就嫁给你。”白冰偷偷看着南宫雪半开玩笑地说。
“不行!”
“不行!”
“不行!”
萧林和南宫雪以及白扬三人几乎同时脱口而出,直接将文武百官给整懵了。
一位文官对着另一位文官说道:“这,这是什么情况?”
“我也不清楚,按说萧林和白老家主不同意很正常!但是陛下为何如此啊!”
南宫雪说出后便后悔了,而旁边的白冰却露出了阴谋得逞的笑容。
白冰见状便直接问萧林:“难道萧先生觉得我不好看?”
萧林:这,你要我怎么回答?要是说好看的话,估计南宫雪得……。要是说不好看的话,大殿上的白家人不得生吃活剥了自己。
白冰则是站在南宫雪旁边等着萧林的回答,心想:小样,姑奶奶我还治不了你。
这时南宫雪出来解围说道:“我看这样吧!如果赵拓战胜,那萧先生就认白冰为姐姐;如果赵拓败,那白冰认萧先生为兄长。两位觉得如何?”
萧林生怕白冰再找事,立刻说道“好,就这么办。”
萧林刚说完,外面则又传来了声音。
“报,边关急报。”
南宫雪为了快一步知道结果,直接下旨特许士兵直接进入大殿。
“报,陛下。边关急报!”
“念吧!”
“边关急报:北启赵拓率领三十万大军贪功冒进,被西凉大将军周璃在渭河平原和葫芦谷一带大败,三十万大军所剩无几,而且北启大将赵拓下落不明。”
“下去休息吧!”
“谢陛下。”士兵便离开了大殿。
“你怎么会知道赵拓会大败的,难不成你提前得到了消息。”白冰疑惑地问。
“白小姐,昨天我可一直在行宫里没有离开,我怎么可能提前知道。”萧林回应。
“谁能保证你一直在行宫?保不准就是你提前得知了消息。”白冰不依不饶。
萧林:我擦,你是知道我肯定不会说出昨晚的事,所以吃定我了是吧!
“我是自己判断的。我在北启时曾见过赵拓几次。他虽然精通兵法,但在实际指挥中过于依赖书本知识,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不会根据战场实际情况调整战术。
并且他并没有经历过实战,这让他在面对西凉军灵活多变的战术时,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
再有就是西凉军是在本国作战,后勤保障上也做得非常到位。
而且西凉的葫芦谷一带地势险要,自成天险,易守难攻,再加上以逸待劳和赵拓贪图功劳……,所以赵拓必败无疑。”萧林解释道。
白冰听了萧林的分析后,内心一阵翻腾,她本想反驳几句,但细细一想,又觉得萧林说的话确实不无道理,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作答。
她抬头看向萧林,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神色,仿佛在这一刻对眼前这个男人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而站在一旁的南宫雪始终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倾听着两人的对话,眼神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欣赏之情。
整个大殿内的氛围变得十分奇特,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白冰身上,静静等待着她给出一个答复。
沉默片刻之后,白冰深吸了一口气,终于打破了这片沉寂,她缓缓开口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认你为兄长吧。”语气坚定且诚恳。
萧林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轻轻点了点头,应声道:“好,白冰小妹妹。”
白冰一双美眸眨了眨,好奇地盯着萧林,心里暗自琢磨:这个男人,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就在这时,只听见大殿中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随着这声呼喊,整个大殿内的文武百官纷纷向后转了过去,整齐划一地齐离开了大殿。
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后,文武百官便渐渐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