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今天没有记分员,不然就赵毅今天干的这点活,还不如五六岁孩子干得多,都是被村里这些人给耽误的。
一天下来尽给人讲解了。
双抢已经结束,距离秋收也还有一段时间,现在干活的任务量也不重,多数人都是在地里混工分,忙的时候一块地多少工分大概多久能做完都是有数的。
现在到秋收之前基本都是在瞎忙,没有太具体的任务。
湾沟村水源丰富,不需要时时修缮水渠,距离县城又远,没有副业,所以忙完春种,夏双抢,以及秋收,基本就没什么事了。
支援水库这些活湾沟村最多两三个名额,不一定轮到谁头上。
现在在地里就算是瞎混,也不能太离谱,赵毅今天干得活,要是平常简直离谱到了极点。
可就连记分员都跑过来问了赵毅好半天,自然也就没人关心赵毅究竟干了多少活。
“当家的,你今天光动嘴皮子一天十个工分就到手了。”
张静看向赵毅笑呵呵的说道。
“动嘴皮子也累,嘴都说干了也不见他们给我带份水过来解渴。”
赵毅笑道。
夏双抢的时候,地里会有人挑井水给地里劳动的社员解渴,当然多数人都是自备从山里摘回来的金银花茶水解渴,但一个竹筒也装不了多少,还是需要凉井水解渴。
傍晚放工。
赵毅还没走回家,就被李德全拉到了李家院子。
此时李家院子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顶上一块封顶竹没有弄。
赵毅只好爬上楼梯亲自给李德全干活了。
等赵毅帮忙把封顶竹片弄完,吴兰已经把张静叫到李家院子。
“今天就在家里吃,新媳妇来咱们湾沟村我都还没好好见过几次。”
李德全媳妇吴兰说话很有水平,一听就让人心里很舒服,请人吃饭还让你说不出拒绝的话。
张静跟着吴兰走进的厨房开始忙活。
此时李家的房顶全部换上了崭新的竹瓦,看上去焕然一新,如果在刷上一次白色的石灰,在农村属于相当有档次。
只是上石灰一般都是娶媳妇时,或者年底才会弄。
“放工了还耽误你好半天,小毅不会有啥想法吧。”
李德全拿出一瓶散装酒给赵毅倒了一小碗笑呵呵的说道。
“都是邻里邻居的,相互帮忙应该的,再说我大晚上麻烦大队长过去帮忙主持分家,大队长你也没嫌麻烦,这点小事怎么能说麻烦呢。”
赵毅笑呵呵的回应道。
“我这边得到一点消息,说是市里炼钢厂要在咱们公社开采煤矿,到时候可能要在附近几个大队选矿工,我看你小子人不错也机灵,到时候去试试看。”
李德全喝了一口酒后小声的说道。
虽然公社书记说了这事,可没有落实的事谁也说不好。
“嗯。”
赵毅点了点头。
至于去煤矿上班这事,赵毅是有这个想法的,只是不一定要下井,煤矿上也有其他的活。
在李德全家吃了一顿饭,赵毅夫妻俩这才往家里走了回去。
此时苏红已经等在了赵毅家门口,赵毅已经提着鱼走了回来,今天只收获了两条,一般太小的赵毅都直接扔回河里。
“这两条都给你,我们今天吃过饭了。”
两条鱼一斤大概三斤的样子,自己跟媳妇都在李德全家里吃过了。
“那就谢了,也不能白占你便宜,这个给你。”
苏红又递了两颗奶糖给赵毅,赵毅顺手就给了张静。
张静好像特别喜欢这样的糖,上次吃了一颗,剩下一颗还藏在柜子里面舍不得吃掉。
下次自己去市里的时候有机会多带一些。
这样的奶糖两分钱一颗,三颗就差不多能购买一斤粮食,一般家庭可不会买这样的奶糖,都是一分钱两颗的糖果,农村就很少有人买糖果给孩子解馋了。
都是自己进山找那些野果解馋,板栗,桃子,杨梅,八月瓜,鸡肠子,山里的野果很多,有些赵毅都叫不出名字,不过味道很不错。
清晨。
一场大雨没有任何征兆的落下。
屋里张静开始四处检查,发现没有一滴雨水浸透,心里美滋滋的。
草房顶不管在怎么弄,多少都会有雨滴浸透,要是手艺不好,那就是屋外大雨屋里萧玉,家里一片湿漉漉的场景。
夏季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一个多小时就已经停了。
雨刚停没多久,李大菊就来到了赵毅家。
“这竹瓦这么好用?”
李大菊走进堂屋,看着干燥的地面,四周墙身也是干的,顿时开心的笑道。
赵大海自己建的房子虽然没用竹瓦,可在稻草底下有一层上了松脂的底板,接缝处都用松脂浇过,所以也不会漏雨。
赵毅几个舅舅可是木匠,这点手艺还是有的。
“妈你咋过来了。”
赵毅从厨房走了出来,就看见坐在堂屋的李大菊。
“过来看看你们这竹瓦好不好用。”
李大菊笑呵呵的说道。
“条件就是这样,好不好用都得将就着用,要是请大舅他们过来也太麻烦了。”
赵毅无奈道。
现在谁不想住上红砖大瓦房,可也得有那样的条件。
“等以后你们想弄了就去请,一家人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李大菊连忙摆了摆手。
自从赵毅变得不顾他们之后,李大菊反而有点喜欢现在的赵毅了,自己也说不清这是为什么,以前赵毅只知道闷头干活,李大菊觉得这样的儿子以后可能没什么出息。
“家里啥也没有,想建新房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
赵毅摇了摇头。
将煮熟的土豆拿到了桌上,这就是今天的早饭了,柜子里其实还有两块糕点,赵毅可不想给自己这个偏心的老妈吃。
想吃让那几个白眼狼给她买,虽然那些人对于赵毅来说是白眼狼,但对赵大海与李大菊来说可是孝顺儿,毕竟跟着他们享了好些年的福,毕业工作稳定了就把他们接去城里享清福了。
“你们两个壮劳力,又没有个孩子,老人也不需要你们操心,最多两年粮食就攒够了,村里建房都是大伙帮忙又不花什么钱。”
李大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