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真是令人头大呀
作者:行者寒寒   大明第一搅屎棍最新章节     
    大明能有如今的局面,国库里能有那许多银子,都是张世康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期间有多少艰辛,只有张世康和崇祯皇帝两人最清楚。
    而张世康也是内阁阁臣,正常情况下,本就应该参与本次重要廷议。
    当然,崇祯皇帝也有自己的私心。
    比如明年的预算怎么批的问题,国库一下子多出来那么多银子,即使张世康不提醒,崇祯皇帝也是想拿这些银子多为百姓做点事的。
    但具体怎么用这笔银子,却是个非常值得商榷的事。
    别说历代天子有银子用错地方的时候,就是崇祯皇帝本人,也时常想着继位十一年来的事情。
    他这些年,不少银子似乎都没花对地方,否则朝廷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对于目前的内阁,崇祯皇帝虽然并未表露出太大的意见,但若是说信任,倒是也没多信任。
    他这些年实在是被朝臣给诓骗怕了。
    李邦华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走了,他离开时心情很复杂。
    但崇祯皇帝并不在意朝臣们的看法,李邦华走后,他独自的在乾清宫,望着墙壁上巨大的地图发愣。
    他的目光扫过四川,最终定格在了关外的辽西区域。
    若是以往,崇祯皇帝总要叹上一口气,因为那块区域是他自己丢掉的国土,而且何时能收复没有人能清楚。
    在张世康入朝之前,不止是朝臣,就是崇祯皇帝也没想过夺回来,满朝文武都已经到了谈建奴色变的地步。
    可是现在,崇祯皇帝已经开始希冀起来。
    收复失地啊,一想到总是能令人心潮澎湃。
    这一年来,国库里银子有了,张世康那小子通过郑家又买来了许多粮食。
    光是户部的太仓里,就已经储存了粮食一百九十万石,这其中有郑芝龙的一百五十万石。
    还有张世康自地主、士绅的存粮,以及宗室们‘捐献’的粮草,合计也有一百一十万石。
    入冬之前,崇祯皇帝大笔一挥,很是痛快的给大明各地驻军派发了七十万石军粮。
    那笔军粮发放之后,大明各地驻军至少到明年五六月份,都不会再缺粮草,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除此之外,今年历经两次恩科和一次特贡,崇祯皇帝终于勉强补齐了在朝和各地的官员。
    只是那些新科进士毕竟没有经历观政期,而且录取量极大,质量肯定有些良莠不齐。
    因此遭到朝中不少官员的非议,认为如此行事会出乱子。
    崇祯皇帝对此嗤之以鼻,有官员总比没官员好,若是哪些官员不好好干或者不得民心,罢免就是了。
    有厂卫在各地盯着,崇祯皇帝并不太过担心,那些朝臣甚至还建议取消厂卫呢,崇祯皇帝当时就想笑。
    如今的在朝官员虽然大多都廉洁,但脑子也更迂腐不知变通,崇祯皇帝也不生气,他已经习惯了。
    他现在所期待的便是张世康凯旋,将明年的计划定下,然后去收复那些失地。
    当然,这只是他的想法,崇祯皇帝并未跟阁臣商议,关于兵家的事,他还是打算以张世康的建议为准。
    唉,这小子回来,估摸着又要抱怨朕总给他派任务了。
    真是令人头大呀!
    “皇爷!好消息呀!”
    方正化小跑着进来,他为人稳重少有激动的时候。
    “东厂的番子奏报,侯爷带着一千亲卫已经抵达京畿,预计今日下午便可到达京城!”
    ……
    英国公府。
    英国公张之极身着华丽的厚实棉服,躺在软乎乎的逍遥椅上,孙氏和刑氏坐在他的两侧,一边叙着话,一边给张之极时而剥橘子,时而塞块点心。
    如果张世康在这儿,定然会大吐酸水,因为这原本是他想过的日子。
    “也不知咱们家老三啥时候回来,这都要过年了!”孙氏叹了口气道。
    “姐姐莫要忧虑,世康那孩子孝顺,定然能在过年前回来的。”刑氏小心翼翼的陪话道。
    可孙氏如此说话,自然是想让自己男人安慰两句,她扭头一看,张之极竟然睡着了。
    嘴里的橘子都还没咽下,就睡着了?
    孙氏有些生气的拍打了一下张之极鼓鼓的肚子。
    “老爷,你就一点都不担心咱家世康吗?他可是在打仗呢!”
    “打仗有什么好担心的,又不用他来冲锋陷阵。”张之极嘀咕道。
    “该担心的事情从来都不在军营里,唉!”
    张之极保持这种状态已经一年多了,自打儿子被天子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他连五军都督府的职都请辞了。
    虽说当今天子没有准辞,但张之极即使上朝也基本处于摆烂状态。
    那是啥事儿都不管,啥事儿也都不问,上午去衙门点个卯,下午一到点就回家继续躺着。
    偶尔也约上几个勋贵一块吹吹牛喝喝酒,现在天气冷了,若是暖和点,张之极打算一块跟新城侯钓鱼去。
    钓鱼是个好爱好呀,不用勾心斗角,也不用避嫌。
    王国兴得知他想跟自己学钓鱼,那是高兴的合不拢嘴,恨不得立即就让他喜欢上钓鱼这个高雅的爱好。
    张之极是知道,王国兴之所以如此热切,是因为有了他跟着去,王国兴的老婆就不敢阻止了。
    总之,张之极是彻底的不再过问国事,除了偶尔跟大儿子谈谈生意之外,便是躺平,躺的非常平的那种。
    张之极提前过上了儿子想要而不得的生活。
    “不在军营里,那在哪儿?”孙氏毕竟是妇道人家,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老爷是说,宫里?
    不能吧,陛下不是挺器重咱们儿子的吗?”
    “现在是现在,以后是以后,岂不闻伴君如伴虎吗?
    独掌兵权,我大明从未有过之事,咱们儿子虽然确实有些能耐,但却得罪了太多的人。
    如今老三江南这一趟,又是抄家又是分地的,事儿是好事儿,功劳肯定又不算小。
    但老夫担心……功高震主呀!”
    张之极对孙氏和刑氏道。
    以前朝臣和天子折腾那么久,朝廷的情况反而更差了,如今他家老三才刚入朝不到两年,就一举将朝廷收拾的服服帖帖。
    这么一对比,其他朝臣怎么想,当今天子又怎么想?
    是不是挺没面子的?
    孙氏经张之极一提醒,再略微一思考,立即就有些慌了神儿。
    “老爷,那那那……咱们该怎么办?”
    正当这时,外堂传来一阵喧闹,李管家笑着前来禀报:
    “老爷,大夫人、二夫人,三公子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