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老成持重
作者:子非良   北伐就在今日最新章节     
    在这个战乱频繁的时代,结党营私之事尚未引起朝廷与帝王过多的忌惮。毕竟,任何一个王朝的稳固统治都难以脱离一个乃至数个利益集团的支撑。
    即便是当今圣上有心去整顿这般局面,但碍于种种现实因素,其实也无法尽全力办到。
    放眼望去,只见朝堂之上将近三分之一的官员纷纷跪倒在地。
    而白任则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站立于最前方的那位丞相——王邯。要知道,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丞相可是保守派与世家派最为强大的后盾与依仗。
    只要王邯未曾明确表态,那么这些人的如意算盘便注定难以成真。
    白任紧紧地凝视着王邯,与此同时,那些已然跪倒在地的官员们也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聚焦到这位丞相身上。
    这群官员私下里早已多次秘密集会,相互之间早有默契,并达成了共识。只不过,他们谁也未曾具体询问过这位老丞相的真实想法。
    此刻,整个朝堂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王邯开口…
    自从阎苍大力推行“六部制度”以来,王邯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便日渐势微,早已不复往昔那般显赫。
    特别是从前位皇帝白衍当政之时起,他就有意地逐步削弱这位丞相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而现如今即位的白任,与王邯之间更是毫无私人交情可言。
    在大多数朝廷官员看来,王邯已然沦为如同吉祥物一般的象征性人物,虽仍居高位,但已无太多实际权势。
    然而,唯有白任等少数几人心里明白,这位历经数朝风雨的老丞相,其在朝堂上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实非他人可以轻易取代。
    此刻,殿堂之中气氛凝重,一人突然高声奏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钦天监那些官员将这桩事情硬生生地与所谓的天意牵强附会在一起,此举着实有几分偷梁换柱、混淆视听的嫌疑!
    众所周知,此次秦州学子事件,实际上乃是晋国精心谋划针对前秦州都督所设下的险恶圈套。
    众多学子皆是出于义愤,一心想要援救陷入困境的都督府,最终不幸落得个身死魂消的下场。
    当初事发之际,无论是负责前去救援的是这些学子,亦或是英勇无畏的士兵将士,恐怕都难以避免同样悲惨的结局。
    可如今有人却要强行将此事件与科举考试胡乱牵连起来,难道不是存有某种蓄意歪曲事实、偷换概念的不良企图吗?”
    王邯依旧气定神闲地站在那儿,脸上毫无波澜,仿佛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一般。
    朝堂之上,自然会有那些深谙皇帝心意的官员挺身而出,毫不畏惧地与这些老牌世家官员唱起反调。
    而贾阮呢,则作为先帝亲自任命的辅政重臣之一,打从一开始便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始终以皇帝的视角来思考各种问题。
    特别是近些年来,秦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如贾阮这般聪明的人,自是心知肚明此时推行科举制度将会给秦国带来何等巨大的好处。
    虽说他本人亦是本地世家豪族中的一员,但他却能够跳出自身家族的狭隘视野,放眼于整个天下大局来看待此事。
    如此一来,他自然能够清晰地洞察到究竟什么是对国家未来发展最有利的抉择,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利益最大化。
    当贾阮张口表明立场之际,朝堂之上瞬间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朝臣纷纷响应,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表示支持皇帝的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官员当中,同样不乏一些出自世家大族之人。
    尽管他们内心深处或许对于科举制度颇有微词,但在这关键时刻,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应当如何抉择,该将自己的“屁股”稳稳当当地放在哪一边。
    毕竟,能够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中,准确把握形势,顺势而为,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命运,甚至家族的兴衰也牵连其中。
    在这个新老交替的时期,老牌世家官员与新兴势力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一场激烈的争吵在朝堂之上轰然爆发。
    然而,一直备受白任瞩目的王邯,却依旧未给出属于他自己的“答案”。
    白任深知处理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因为科举会试已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目前最重要的,便是顺应时势,确保所有事务能够顺利开展。
    尽管朝堂上的这场争论未能得出确切结论,但诸位朝臣也只能怀着各自的无奈纷纷散去。
    当他们离开朝堂后,私下里谁又愿意为了这般事情大费周章呢?
    归根结底,此时科举制度所产生的影响尚处于起始阶段,其后续影响究竟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丞相想必也是如此认为的吧?”
    待众人离开朝堂之后,贾阮紧跟着王邯一同登上了马车。对于这位行事日益低调的丞相,贾阮从未敢掉以轻心。
    他心里清楚得很,王邯乃是跟随秦昭烈帝白羽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肱骨之臣。那些胆敢轻视王邯的人,说不定哪天便会追悔莫及。
    他出身于相府,自年轻之时便与王邯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历经三朝皇帝之后,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立场和权势亦随之发生改变,曾经亲密无间的师徒关系如今也无可避免地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隔阂。
    当下,正值他与秦帝白任携手全力推行科举制度的关键时期,任何可能出现的阻碍都会影响这项重大改革的进程。
    因此,他绝不希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丞相”站到他们的对立面上去。
    只听王邯缓缓说道:“老夫一直以来都在思考,或许是人一旦上了年纪,就总是难以跟上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思维。
    所以呢,老夫如今在朝堂之上尽可能地少发表个人看法,毕竟并非人人都能如尚书令你这般看重我这把老骨头。
    老夫觉得,你们的注意力不应仅仅集中在我这个老头子身上,而应将更多的关注投向那些心怀不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