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揭开面纱,试探进攻
作者:夜郎如画   重生三国,诸葛再世最新章节     
    公元244年3月,杨卫国踏着月色,风尘仆仆地返回了新安蜀军大营。他身负使命,心中满载着对真相的执着与对英雄的敬仰,步伐沉稳而急促,直奔丞相诸葛亮的中军大帐而去。
    宽敞而又安静的大帐里,王志伟正伏在案桌上认真地审阅着一份份军报,他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仿佛在忧虑着当前的战事和国家大事。这时,一名侍卫进来禀报:“启禀丞相,杨卫国将军已经回来了。”
    王志伟闻言,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和急切,似乎在等待着杨卫国的出现。
    “杨将军,此行可有收获?”王志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作为一国丞相的威严与智慧。
    杨卫国大步流星跨入帐中,躬身行礼,而后挺直身躯,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敬佩的光芒,沉声道:“禀丞相,末将已完成调查逍遥剑客之任,此行调查,果如传闻,逍遥剑客非但武艺超群,更是一位心怀正义、勇于担当的英雄!”
    他顿了顿,继续详细叙述:“我亲眼见证,逍遥剑客于乱世之中,以一剑之威,解救无辜百姓于水火之中,不畏强权,不惧生死。他游历四方,每至一处,皆以剑为媒,惩恶扬善。无论是面对穷凶极恶的盗匪,还是欺压良善的权贵,逍遥剑客皆能挺身而出。他不仅对敌人冷酷无情,对弱者却满怀慈悲,每一次出手皆是出于正义与公平。令人钦佩的是,他拒绝高官厚禄,只愿以剑为笔,书写世间正义,守护正义与公平。”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逍遥剑客从不居功自傲,他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行侠仗义之后默默离去,不留姓名,只留下一抹逍遥自在的身影,让世人铭记于心。”
    说到这里,杨卫国的语气中多了几分敬意与感慨:“丞相大人,如此人物,实乃我蜀国之幸,天下苍生之福。他的存在,如同一股清流,激励着每一个心怀正义之人,共同对抗邪恶,守护和平。”
    王志伟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在这个乱世之中,英雄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他站起身,走到杨卫国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杨将军,你此番调查,不仅为我们揭开了逍遥剑客的面纱,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要珍惜这样的英雄,更要学习他的精神,为蜀国的未来,为天下的安宁,贡献我们的力量。”
    杨卫国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不仅是对逍遥剑客的肯定,也是对自己此次任务的认可。
    “末将领命,定将丞相之意传达至全军,让每一位将士都能感受到这份正义与担当的力量。”
    杨卫国调查逍遥剑客事了,王志伟安排刘飞召集众将议事,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王志伟环视四周,沉声道:“诸位将军,我军休整已半年有余,我蜀国边境虽暂无战事,然天下大势,瞬息万变,不可不察。目前魏国内乱已平,魏国政权复归稳固,此对我等而言,既是挑战,亦是机遇。”
    言毕,他轻抚长须、羽扇轻摇,继续说道:“魏国内乱之时,我军虽未趁势进攻,但亦趁机巩固北部边防,发展民生,国力日盛。如今魏乱已息,彼必图谋恢复元气,夺回失地,进而窥伺我蜀中之地。我等身为蜀国重臣,当如何应对,以保我蜀国安宁,诸位可有良策?”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议论纷纷,将领们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讨论之声此起彼伏。
    片刻之后,身经百战的郭淮将军挺身而出,拱手道:“丞相,末将以为,当趁魏国内耗未复,遣精兵良将,突袭新安周边县城,一来可以扫除新安的后患,为东进作准备;二来可以挫魏军锐气,彰显我蜀军之威。”
    邓艾将军点头赞同,他站起身来,声音坚定:“丞相,末将认为郭将军的办法可行。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军虽强,但亦需谨慎行事。在加强边防,广积粮草的同时,试探性进攻新安周边县城,派遣细作深入魏国腹地,探其虚实,待时机成熟,再行大举。”
    王志伟听后,微微点头,对两位将领的见解均表示赞许。
    他站起身来,踱步至帐中,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二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然则,兵法无常,策略需因时而变。我意,当前首要之务,乃是加强边防,操练兵马,确保我蜀国腹地安全无虞。同时,派遣精锐斥候,深入魏国,搜集情报,为我军后续行动提供有力支持。至于进攻之事,由郭淮将军率三万兵马,试探性进攻宜阳。可为则攻之,不可为则退之。”
    众将得令,纷纷领命而去。郭淮率领三万精兵,浩浩荡荡地向宜阳进发。一路上,郭淮治军严谨,军纪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宜阳位于魏都的西部,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它是连接中原与关中地区的重要通道,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战国时期,秦国曾多次攻打并占领宜阳,控制这一重要据点,为后来秦国的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国时期,魏国同样重视宜阳的防御与建设,它是保护洛阳乃至整个中原地区安全的重要屏障。
    宜阳城,这座古老而坚固的堡垒,此刻在夕阳的余晖下更显庄重与不可侵犯。城墙高耸,每一块砖石都似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纷争。城墙上,箭楼林立,守军严阵以待,锋利的箭矢在阳光下泛着寒光,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任何来犯之敌。
    郭淮驻马远眺,只见城门紧闭,厚重的木门后藏着数重机关,即便是最勇猛的冲锋也难以轻易撼动。城墙四周,更是有深沟高垒作为天然屏障,使得攻城难度倍增。城内,巡逻队伍往来不息,哨声与鼓声交织成一片,彰显出高度的戒备状态。
    面对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若强行攻打,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更何况,城内的两万驻军皆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精兵,一旦开战,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
    到达宜阳城下后,郭淮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先派探子摸清城中守军的情况。得知城中守军有两万人,防范严密,而且城墙已经加固,郭淮心中开始盘算着更为稳妥的计策。
    硬攻并非上策,唯有智取方能克敌制胜。他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力求找到一处破绽,或是通过奇袭、火攻等手段来打破宜阳的防御体系。
    郭淮派出精锐斥候潜入城中,搜集关于宜阳魏军布防、兵力分配、粮草储备等关键信息。只要掌握了足够的情报,他就能制定出更为精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主动。
    在郭淮的精心策划下,蜀军逐渐展开了对宜阳的围攻与试探性攻击。他们利用夜色掩护进行奇袭,或是利用火攻来扰乱敌军的阵脚。然而,宜阳的守军也非等闲之辈,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城防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地击退了蜀军的进攻。
    郭淮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策略。他命令部队在宜阳城周围安营扎寨,切断宜阳与外界的联系,派出小股部队不断袭扰城池,使守城敌军疲惫不堪。同时,他暗中派人联络附近的山贼,许诺丰厚的报酬,让他们在魏军的运输线上骚扰,截断宜阳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