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二百七十四
作者:顾池与   清穿好孕连连,宿主越发不得闲最新章节     
    双季稻的事,还没有出最终结果,康熙便不打算立刻在朝会中宣布此事。
    避免节外生枝。
    只是召见了连同户部尚书在内的几位大臣。
    粮食是国家大事,必须慎重对待。
    接下来几天,胤禛都在为收割双季稻做准备,散了朝就往悠然庄跑,实时观察稻谷生长情况。
    舒瑶原先以为朝廷就是派人去监督收割就完了,没料到康熙会重视到亲自前往悠然庄。
    皇帝亲至,那她对于悠然庄安全方面的准备就显得不够严密。
    天子的生命安全重于一切。
    正好胤禛在那边,舒瑶便拜托他盯着改进一些不合适的地方,不要惹皇上反感。
    赏赐已经到手,整个功劳只差临门一脚就能稳妥下来,舒瑶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
    她现在估计是除了康熙最期待双季稻成熟的人,只有稻谷顺利收割,交给朝廷的人,那她这边就放心了,接下来的事都与她无关。
    双季稻在舒瑶的翘首以盼中,终于成熟了。
    五天后。
    天公作美,艳阳高照。
    明黄色的御驾从大清门内缓缓驶出,胤禛和十三阿哥早已候在宫门外,旁侧还有几位王公大臣,他们也要一起跟去悠然庄。
    今日舒瑶没有去,庄子里的事她已全权托付给胤禛代管 。
    反正关于水稻的那些事儿胤禛已经了如指掌,她去不去意义不大。
    既然如此,大冷的天,她为什么要出门呢?
    留在府里烤火简直不要太舒服了。
    太阳再怎么灿烂也不能掩饰现在是寒冬的事实。
    能不出门受冻就不出门,这是冬天里舒瑶的一大行事准则。
    不过,她本人虽然没去,但是对于庄子里会发生的事情还是很好奇的,一早就派了蓝星和杜若两人前去庄子里等着。
    一方面当她的耳目,将现场的情况记录下来,回府转告她,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她们就近保证康熙的安全。
    巳时初,御驾在悠然庄门口停下,换乘轿子去试验田边。
    旭日东升,金灿灿的稻谷披着暖阳的余辉,清风袭来,稻浪滚滚,稻谷颗粒饱满,沉甸甸的看着格外喜人。
    康熙下轿,顺着田埂慢悠悠观察了一圈稻谷的生长情况。
    越看越满意,回到原地,放眼望去,每一丛稻谷都长势良好,一株株沉甸甸的金黄稻穗,顺着一个方向弯下了腰,光看那饱满的稻穗和拥挤的状态,就知道这批水稻产量不低。
    看着眼前这片金黄色稻田,康熙心中豪情万丈。
    在他的眼中,这两亩试验田里面的水稻不只是稻谷那么简单,那是能养活更多百姓的稻种,高产稻种!
    在他有生之年,或可让天下百姓都有粮可食,眼前的这些稻谷就是希望。
    “愿天下再不会有人饿死。”
    每个帝王都希望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海晏河清,青史留名,康熙也不例外。
    “皇上所愿,亦是臣之所愿。臣愿天下太平,永无战争,愿百姓人人有衣可穿,有粮可食。”大学士张玉书看着眼前的稻田感慨道。
    康熙大笑,“爱卿与朕的想法总是高度一致,你为官五十载,清正廉洁,为了百姓不辞辛苦,到如今身体不好,依然心系百姓,想为百姓做些事,朕代天下百姓对你表示谢意。”
    康熙这一番真诚的话语,张玉书感怀于心。
    他松开扶着他的同僚,颤颤巍巍跪下给皇上磕了个头,拱手道:“能得圣上称赞一句清正廉洁,老臣这辈子死而无憾。”
    “臣这一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上对得起皇上的栽培信重,下对得起黎明百姓,唯有臣的家人,被臣忽略颇多,却没有丝毫怨言,如今臣自感已是风烛残年,不能再为皇上分忧了,还望皇上准许臣告老还乡,落叶,归根,陪家人度过这最后的时光。”
    说完这么长一段话,张大人气喘吁吁又磕了个头。
    病来如山倒,曾经在朝中雷厉风行的张大人,已经在年复一年的奔走中失去了矫健的身姿,只余一副老弱之躯,依然牵挂着百姓。
    在皇上特意告知有高产水稻培育成功的这一消息,即便身体虚弱,还是会为了百姓亲自前来,只想亲眼目睹这个消息的真假。
    康熙不忍伴随多年的老臣如此哀求,忍痛同意了他的请辞,“既然爱卿的愿望是落叶归根、多陪陪家人,那朕,便不再挽留,待回到宫中,朕便允了爱卿的奏折,如此,爱卿可满意?”
    “皇上为臣着想,老臣感激不尽,多谢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大人又给皇上磕了个头,磕到一半被康熙阻止。
    “好了,爱卿快起来吧,你身体不好,不宜久站,朕允许你坐着,来人,给张爱卿搬把椅子过来。”
    康熙亲手扶张大人起来,又让人给他搬椅子,对于相伴多年的老臣,康熙总是会格外宽容。
    小太监从旁边书屋搬来椅子,伺候张大人坐下。
    张玉书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去岁因病上折子辞官,圣上不舍极力挽留,现下虽在家中养病,但朝中仍保留着他的职位。
    安顿好张大人,康熙看着随风摇摆的稻浪,迫不及待指挥着身后从皇庄带来的奴才,“你们别傻站着了,赶紧动手吧。”
    这些从皇庄里调来的奴才,都是常年下地的人,干活麻利,皇上一声令下,大家动作迅速拿着自己的工具,几人一组,互相配合,干得热火朝天。
    康熙率众大臣在搭起的帐篷底下避风休息。
    帐篷只围了三面,正面没有遮挡,帐篷里摆着桌椅,供大家休息,桌子底下烧着炭盆供暖,桌上还有瓜果茶点。
    这些瓜果,都是今日卯时胤禛指挥着下人们从悠然庄的果园里现摘的,做成了水果拼盘和果茶,厨子是舒瑶让蓝星从琼华院小厨房带来的赵氏兄弟俩。
    他们得了赵师傅的真传,还有舒瑶时不时的点拨,便是与御厨相比,也不会差很多。
    康熙吃了几颗葡萄,感觉和他以往吃的都不一样,仔细看了看桌上的水果,每一种看着都很新鲜诱人。
    捡了其他水果尝了尝味道,全都尝完,忍不住夸赞,“这葡萄倒是清爽甘甜,吃着很是新鲜呐,跟皇庄里产出的口感不一样,老四,你这是从哪儿买来的,朕吃着不错,回头多买点带回宫,给大家分分,让皇额娘她们都尝尝鲜。”
    康熙是个孝顺的人,天下孝子的表率,每次出门在外,碰到什么好的东西都不会忘记给太后带一份,有时还会特地按照太后的喜好去挑选礼物。
    冬日里水果品种很少,就算他是皇上,也不能为了口腹之欲强求臣子给他搜罗,都是有什么吃什么。
    他刚才仔细看了一下,桌上的果盘里水果品种比皇宫里的贡果还多,不禁感到好奇。
    听到问话,胤禛放下茶盏起身,拱手回道,“回皇阿玛,这些水果并不是在外面买的。”
    “哦?”康熙好奇地问他,“那你是从哪儿弄来的?”连他都没有吃过。
    “其实皇阿玛原来也是吃过的。”
    胤禛看向桌上的果盘,勾起唇角,“这些啊,都是儿臣一早领着下人在这个庄子的果园里摘的,儿子的侧福晋喜欢吃水果,进入儿臣府里那年,就琢磨着要在她的陪嫁庄子里种水果。”
    说到这里,胤禛眼里有笑意闪过,声音都温柔了许多,“用她的话说,就是想要在冬天也能实现水果自由,于是搜罗了许多常见或者不常见的种子来种,经过几年的培育改良,现在各类水果的口感是一年比一年好。”
    “又是钮祜禄氏弄出来的,她惯爱在吃穿用度上面花心思。”舒瑶的名字早就在康熙面前挂上号了,一听又是她,康熙竟然觉得不奇怪,像是她会做的事。
    “不过,朕什么时候吃过这些水果,口感如此出众,朕不可能没有印象。”
    “皇阿玛政务繁忙可能不记得了,那是在五年前,钮祜禄氏的果园结出第一批果子,她兴冲冲给亲近的亲友都分了一些,还让儿臣送了一部分进宫,说是孝敬给皇阿玛、太后和各位娘娘的。”
    康熙脑子里对这件事完全没有印象,看向一旁的梁九功。
    梁九功回想了一下,弯腰在皇上耳边提醒。
    “皇上,奴才记得是有这么一回事儿,当时您忙着处理政事,呈上来的水果没来得及吃,恰巧十四皇子来乾清宫给您请安,您留十四皇子一同用膳,十四皇子当时吃了几块水果,说了句好吃,您就让十四皇子把那批水果都带走了。”
    “这么说,还是朕没口福喽。”听到是这样的原因,康熙调侃道。
    “但为什么是五年前呢,后面为什么没有往宫里送了?”要是每年都送,他也不至于现在才吃到,康熙有些怨念地想道。
    “呃……这个,说起来还是儿臣的错。”胤禛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道。
    康熙挑了挑眉,“你且说来听听,你是如何让朕五年来都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水果。”
    他这个冷面儿子还有不好意思的时候,真是稀罕。
    胤禛轻咳了一下,硬着头皮解释,“就是五年前那次,儿臣送完水果,回到府里的时候,说了她几句,她就不高兴了。”
    康熙追问,“你说她什么了?”
    果然,八卦不分性别和职位高低,人人都有好奇心理。
    “儿臣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就是跟她说,皇阿玛坐拥天下,富有四海,什么好吃的没吃过,巴巴的连些水果都要献上去,没得让皇阿玛笑话。”
    “就这样?”
    “还有,儿臣,儿臣还说她小家子气,她听了这里就不高兴了,后面再也不提送水果进宫的事,儿臣有时主动跟她提,她也不答应, 直接用原来儿臣说过的话给怼了回来。”
    在众大臣面前袒露这样糗事,胤禛是第一回儿,颇有些不自在,特别是皇阿玛那双看透一切的眼睛,感觉他对舒瑶的感情都被看得分明。
    “哈哈哈。”康熙大笑三声,“没想到啊,这钮祜禄氏还挺记仇。”
    “让皇阿玛错失此等美味,是儿臣之过。”胤禛低头向皇上道歉,态度看似很认真。
    “好了,这样的小事,朕不会跟你计较,坐下吧。”不能让臣子们继续看儿子笑话,康熙止住了话头,不再打趣胤禛。
    “谢皇阿玛。”胤禛从容坐下,也吃起桌上的水果,对于吃的,舒瑶确实很有研究,跟着她吃准没错。
    康熙又吃了一个剥好的橘子,每种水果的口感都恰到好处。
    就像这个橘子,酸甜可口,酸味和甜味都刚刚好,太甜会腻,太酸会倒牙。
    康熙被这些水果征服了味蕾,不由得打起了悠然庄果园的主意,“这些水果比贡品都好,依朕看,这悠然庄产的水果,可纳为贡品。”
    “老四啊,这件事朕交给你去办,这回你可别给朕搞砸了。”
    胤禛自信地回答,“皇阿玛放心,儿臣一定办妥此事。”
    悠然庄里这片试种双季稻的试验田并不大,才两亩。
    康熙带来的奴才足够多,才半个时辰就已经全部收割完成,还进行了简单的过筛处理,将里面的杂草去除,力求得到最真实的重量。
    终于来到最重要也最受关注的一步,称重。
    所有人都注视着称重计数的官员。
    负责称重读数的是户部的一名年轻官员,名叫袁亦铭,朝中平时见不到的大臣们直勾勾盯着他的眼神,让他有些心慌手抖。
    胤禛站在最里面一圈,见此情况,沉声道:“你别慌,旁人不会拿你怎么样。”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极大的安抚了袁一铭紧张的心情。
    “是。”那名年轻的官员擦擦头上的汗,深呼吸几下,努力稳住发抖的手,继续称剩下的稻谷。
    人多力量大,一盏茶时间过去,负责记录数据的户部侍郎,带着记录完的册子去向皇上禀报。
    人还没走近,康熙迫不及待高声问道:“数据都出来了吗,亩产有多少斤?”
    急切的心情表露无疑,属于帝王的喜怒不形于色在这一刻失去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