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三百五十二
作者:顾池与   清穿好孕连连,宿主越发不得闲最新章节     
    “主子,刚收到王爷差人送来的一封信。”
    “给我。”舒瑶睁开眼睛接过信封打开,看着后面倏地眼睛一亮。
    信里后一张写着一大段话,大意是为贺皇上六十岁寿辰,户部奏请皇上开恩科取仕,泽被天下学子。
    开恩科!
    对啊,舒瑶一拍桌子,她怎么给忘了,“恩科”就是从康熙六十岁生辰开始的,既是头一个“万寿恩科”,也是恩科制度的开端。
    本年是会试正科,殿试五月份结束,乡试在八月,各地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准备恩科乡试,完全来得及。
    “冬青,让人去唤丰生和牧瑾过来。”他们二人在舒瑶到悠然庄的第二日也包袱款款来了庄子上。
    原定是要去胤禛的庄子,但想到弟弟们也要来散心,舒瑶临时改主意来了自己的悠然庄。
    “姐姐,这个点儿唤我们过来有何事要交代吗?”牧瑾坐在椅子上,猛灌了一杯茶水,缓解喉咙的干渴后问道。
    带红萱他们在后山玩,嗓子都快冒烟了。
    丰生落后一步,寻了椅子坐下,动作斯文又快速地喝完一杯茶,也将目光投向姐姐,等待回答。
    “刚收到王爷的信,有一件事与你们有关,是好事。”舒瑶说着将信的第二张递给坐得最近的牧瑾,“你们可以看看。”
    丰生凑过去与弟弟一起看。
    第一张写的都是胤禛对舒瑶和孩子们的关心和想念,第二张写了朝廷近日发生的事。
    原来三月十八是皇上六十岁寿辰,各省的学子从去年开始就纷纷向当地官府表示,皇上亲政以来,功绩斐然,请求皇上增开乡试,以传播皇上的恩德。
    最初礼部以史无前例的理由驳回了各省提交上来的学子请求。
    后来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掞听闻这件事,直接将这件事禀报给了皇上知晓,并表示,大清富有天下,皇上是不可多得的圣明君主,借万寿节施恩民众,可令百姓牢记皇上的丰功伟绩,由衷感激皇上的恩德。
    读书人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一致的心声皇上应当听一听,有利于皇上提升在天下学子之中的声望。
    皇上被礼部尚书的这些话打动,作为帝王,谁不名留青史。
    康熙如何不懂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但天下文人墨客众多,皇命也堵不住悠悠。
    如今有机会让天下文人墨客意见统一广传他为盛世明主,这样的诱惑康熙如何会拒绝。
    胤禛在信中简单说了朝廷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进展,
    礼部同翰林院已经在商议制定增开乡试恩科事宜,不日皇上便会下旨。
    短短的一页纸丰生很快就看完了,控制住激动的心情,抓着关键词问道:“若皇上当真下旨开乡试恩科,明年是不是也会增开会试恩科?那我们是不是不用等三年后了?”
    舒瑶颔首,“按理来说应该是这样的,不可能只开乡试。不然这恩科也没有太大意义,只是多一批举人而已,还是一样要等三四年才能科举出仕。”
    “那太好了,姐姐,我想今天就回家去。”牧瑾站起来兴奋道,迫不及待想回家,丰生也欣喜地表示赞同。
    “也不急在一时吧,陪弘历他们多玩两天再回去。”她也能多清静几天。
    “那……好吧。”想想才来两天就回家,额娘见了恐怕还以为他们与姐姐闹不愉快了呢。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才来庄子上两天的丰生和牧瑾按捺急切的心情又待了两天后,再也待不下去了。
    皇上于今日上午下了明旨,昭告天下,推行恩科制度,从今年起,以后凡遇皇上、太后万寿等重大庆典,朝廷便可开设恩科……
    这道旨意一经发出,天下学子无不欣喜若狂,无数赞颂皇上恩德功绩的诗文飘向京城。
    皇上看了这些诗文,心中畅快,感觉病体都轻松了许多。
    除夕夜之后,舒瑶便隔三差五带弘旭进宫陪伴太后娘娘。
    有了弘旭的陪伴,太后心情舒畅,胃口大开,身体一日好过一日,正在喝的补药太医也建议停了,皇上喜闻乐见。
    弘旭为此又得了太后和皇上许多赏赐。
    刚开始几次,舒瑶只按照旨意带弘旭一人入宫,后来太后主动提起让她将另外三个孩子也带去慈宁宫作伴,她才将弘历红萱带上。
    弘暻日日需在上书房读书,出门的时间很早,不同他们一道进宫。
    舒瑶带孩子进宫的时候,弘暻下了学便会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然后在慈宁宫用些茶点,再与他们一同出宫回府。
    弘暻开蒙几年了,蒙文学得还不错,与太后娘娘用蒙文能对答如流,太后也很喜欢他,有时舒瑶没进宫,太后也会宣弘暻到慈宁宫去,或者送些糕点到尚书房,越发没人敢欺负他。
    进宫的次数多了,面见皇上的机会也多,舒瑶和弘旭都发现了皇上的身体没有表现出来的那般康健。
    不过两人默契的没有为皇上治病。
    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助胤禛登位。
    如今太子倒台,东山再起无望,皇长子胤褆仍被禁于府中,三阿哥虽在文人中地位高,但在武将心中属于边缘人物,在夺嫡上并没有优势。
    接下来就是胤禛,少时便随皇上征战沙场,数次随君出巡,接手无数重要政务,还曾抚育于孝懿仁皇后宫中,有半子的名头。
    与煊赫的佟佳氏一族沾点亲,这么些年与佟佳氏一族维持着良好的往来关系,亲切称呼九门提督隆科多为舅舅。
    前九门提督托合齐一直依附太子,数次为太子在皇上面前说话,在太子密谋提前登位一事中也提供了帮助,太子被废后,托合齐被皇上清算下大狱,年初病死在狱中。
    九门提督也称步军统领,掌管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亦是皇室禁军统领,皇上和住在内城的宗室王公、朝廷大臣的身家性命,都步军统领的保护下,其职位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这个职位空出来后,皇上立即将其授予妻弟、御前一等侍卫隆科多。
    有李四儿在隆科多后面耳提面命,隆科多并未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一直深受皇上重用。
    李四儿种下忠心符认舒瑶为主后,舒瑶并未让她改头换面变成一个贤良淑德的后宅女人,只是给她定了一个界限,不可害人性命,不可主动致人伤残。
    舒瑶觉得李四儿性格骄纵点才对隆科多的胃口,要真变成隆科多正妻赫舍里氏那样贤淑的后宅妇人,可能就不会受宠至今。
    有了舒瑶的约束,李四儿此人骄纵仍在,但不再心狠手辣残害无辜。
    与隆科多嫡妻依然不睦,争夺隆科多的宠爱与宅中管家权,但并未再残害赫舍里氏虐待。
    赫舍里氏失去丈夫的宠爱和管家权,但衣食无忧,一应份例并未被克扣,不再期待丈夫感情的他,不想和离令家族蒙羞,只一心抚养独子岳兴阿。
    没有李四儿兴风作浪,隆科多被御使参的频率急速降低。
    只是,胤禛虽然与隆科多关系亲近,但隆科多是保皇党,中间派,不偏向任何一位皇子,只忠于皇上。
    所以,隆科多不能作为胤禛的依仗,但在舒瑶看来,隆科多这样的立场对胤禛来说是最好的。
    若是隆科多因为姐姐抚育胤禛的缘故真的站队雍亲王,皇上肯定头一个不允许。
    正因为知道隆科多是坚定地保皇党,与胤禛并无暗中私下往来,皇上才能容忍他们甥舅之间正常的礼尚往来。
    时至今日,胤禛已经不像原先那样只有福晋的娘家是最大的筹码了。
    在雍亲王的属臣眼中,主子爷侧福晋的娘家钮祜禄氏已经赶超了嫡福晋的乌拉那拉氏,成为主子爷夺位最大的筹码。
    慧敏福晋的阿玛凌柱在紧要的户部任左侍郎,最重要的是才四十二岁,离致仕时间还有几十年。
    凌柱的能力有目共睹,厚积薄发,短短几年时间官居从二品,户部左侍郎,晋升途径已经很明确。
    只要能在户部好好干,不行差踏错,按照内部晋升规矩,将来满族户部尚书希纳福致仕,凌柱就是妥妥的未来户部一把手。
    前途无量。
    但舒瑶私心里觉得,阿玛现阶段当好户部左侍郎就足够了。
    户部管着天下钱粮,胤禛也在户部挂职。
    翁婿二人同处一个部门本就惹眼,阿玛再身居要职,无疑会令旁的皇子忌惮,更甚者或许会对阿玛下手,以此来达到打击胤禛的目的。
    阿玛刚回京城任职,目前需要的是站稳脚跟,稳扎稳打。
    三月十七日,为期三场九天的会试已经结束,明日就是皇上的万寿节。
    五日前,皇上携太后、嫔妃们和宗室王公前往畅春园,万寿节庆典在畅春园举行。
    良妃久病不愈,担心拖着病体在皇上寿宴上出岔子惹皇上不悦连累儿子,于是向佟佳贵妃告了病假,自请留在宫中养病。
    皇上本意是将嫔位以上的妃子全部带去畅春园,佟佳贵妃不敢自专,禀了皇上知晓,皇上应允。
    为表孝道,八福晋并未随八贝勒到畅春园,而是留在京中,日日进宫给良妃侍疾,年秋月见福晋不去畅春园,也自请留在府里。
    晚膳前,宫中传来消息,良妃娘娘薨逝了。
    正在为皇阿玛寿宴忙上忙下的八贝勒骤然闻此噩耗,失手摔碎了番邦进贡给皇上的寿礼。
    一樽天然形成的金丝红翡龙型摆件。
    碎裂的声音响起时,在场所有人下意识看过去,随即望着地上摆件的眼神全都变成惊恐。
    只见那樽龙型摆件断裂成几半,偏就那样巧,龙头龙爪与龙身分开,看上去就像被肢解的龙一样。
    这樽金丝红翡龙型摆件,是盛产翡翠的贡榜王朝本次进贡寿礼中最贵重的一件。
    因其是天然形成的龙型,寓意好,从原石中开出来后只进行了简单的处理,保留了原本的形状, 虽不够精巧,但看上去自有一种古朴大气的美感。
    还没呈给皇上就这样摔了,还摔得这么……惨不忍睹。
    负责管理本次番邦贡品的理藩院员外郎见此,两眼一黑晕了过去,噗通倒地的声音惊醒了在场众人。
    八贝勒回过神来,强自镇定,忍下悲痛的心情,唤人将员外郎带下去请太医,自己蹲下将碎裂的摆件放回锦盒中,独自捧着去九经三事殿向皇上告罪。
    走在青石板上,胤禩心中对额娘离世的消息还不敢相信,只觉得那是雍亲王的诡计,让他分心打碎贡品的手段。
    对,一定是的,额娘一定没事!
    离京前他进宫给额娘问安,额娘看上去精神状态还不错,昨日福晋还来信说额娘吃了一整碗米饭,短短一天时间,如何就会……
    胤禩恍惚中来到九经三事殿。
    魏珠正侯在殿外,见八贝勒前来,上前两步问安,“奴才请贝勒爷安。”
    “起来吧,我有事要见皇上,烦请魏公公通传一下。”胤禩和气道,他总是这样,看上去对谁都很和善,连宫女和太监都不例外。
    被客气对待谁会不高兴呢,尤其是宫中最被人看不起的太监,对此更加在意。
    魏珠脸上带出几分笑意,“贝勒爷,皇上正与诸位王公大臣议事,还请您在偏殿稍候。”
    “好。”胤禩颔首,抬步去偏殿,就近寻了椅子坐下,低头看着手中的锦盒发呆。
    比起额娘可能病逝,他宁愿相信是那些兄弟故意假传消息。
    安静下来,心中没来由觉得惊惶。
    额娘……
    沉思中,一名御前的小太监过来传唤,“贝勒爷,皇上宣您过去。”
    收回思绪,胤禩起身去东偏殿,步入殿内,结结实实跪在地上,低着头沉声道:“儿子请皇阿玛安。”
    刚议完政事,康熙从梁九功那里知道了良妃病逝的消息。
    见胤禩这个时间前来,以为他是来告假回宫,遂直接道:“良妃病逝朕深感痛心,你不必多说,朕允了你的假,你且回宫去吧,好好料理良妃的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