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整顿
作者:滚动的苦瓜   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最新章节     
    张欣着实想不到魏观能这么直接提起朱高炽继位这事。
    毕竟朱棣还活得好好的。
    这话一旦一个不小心传出去,对魏观相当不利。
    可张欣也能感受到魏观那份真心。
    看来在她死之前,还得安排好魏观这些人的去处。
    一朝天子一朝臣,谁知道将来会如何。
    她的人,她得提前护住。
    而且武当山寻访张三丰求医一行。
    原本对于张欣而言,不过是想安一下朱高炽的心罢了。
    结果并不重要。
    现在被魏观这么一捋。
    张欣反而对去武当有点兴趣跟指望了。
    尤其是张三丰的死而复生。
    张欣现在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死而复生。
    会不会,张三丰是原地复生?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魏观调查张三丰的时间表里,张欣突然发现,她回来的那一年就是张三丰死而复生的那年,都是洪武二十五年。
    这里面会不会存在着某种联系?
    可惜没有具体到是哪个月哪一天,要是真的是同一天,用巧合二字,可能无法解释。
    她还怀疑,张三丰这些年销声匿迹是不是就是因为她改变了太多本应该的走向的缘故。
    不管答案是什么。
    她都该去一趟武当山。
    那么,就以一年为限好了。
    不管唐赛儿有没有怀上孩子,她跟朱高炽都会离京前往武当。
    ~~~~
    大明,永乐十二年,十月。
    日子匆匆的又过了两个月。
    张欣的生活没啥变化,不过是吃吃喝喝加上略忙一忙。朱高炽也差不多。
    全家人最忙的是朱棣。
    就着安定王这件事情,朱棣又查出来各地卫所的一些糟污事。
    在这两个月里开始了新一轮朝中的整顿。
    首先,遣官清理军伍。
    九月,朱棣颁布“清军例二十四条”,将每年派遣京卿给事中或者御史清理天下军伍定为常规。
    并命吏部侍郎黄宗载等十五人即刻出发给各省各州各府清理天下军伍。
    清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项:
    一个是补足地方卫所缺额;
    一个则是清退老弱病残占坑。
    起因是国内太平,边境也没什么战事。
    内陆卫所的指挥使吃空饷,受贿收兵的风气弥漫。
    在卫所当兵的人无形中被替换成了一些无所事事,好逸恶劳的人,那种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士兵反而要被这些关系户欺负跟压榨。
    边境卫所的士兵则是因为缺乏晚上沟通的渠道,很容易被上司蒙蔽,并带着行不法之事。
    像这次安定跟曲先的兵士就是如此。
    对于地方发生的事情,哪怕朱棣再生气,他也不可能天天自己出去巡行天下,于是就有了遣人巡视的定例。
    其次,各边将军印的颁行。
    这是跟“清军例二十四条”搭配在一起颁布的。
    算是打了卫所将领一巴掌后再给个甜枣的弥补。
    原来镇守边塞的将领,除了本职的官印之外,还会格外佩戴一个将军印。
    将军印由皇帝在战时特命,得将军印的将领会被称为“挂印将军”。
    得一个将军印,其实就是朝廷重用,皇上器重的象征。大家都以能得到为荣。
    可到了这会,地方边境都很安定。
    将军令在这十年间,几乎没发几个出去。
    靠着征讨赏格致富的武将们,虽然不用再过刀口舔血的日子,但日子确实过得没有以前好,一是钱银不富裕,二是在朝中声量小,三是没有话语权。
    这心思稍微灵活的一点的,就冲着使使劲就能捞到的钱银努力。
    才导致了现在军伍中的一些乱象。
    朱棣干脆就一次性批发了一堆将军令出去。
    镇守云南的称征南将军。两广称征蛮将军。辽东称征虏前将军。大同称征西前将军。宣府的称镇朔将军,甘肃称平羌将军,宁夏称征西将军;连镇守交趾的宁王,也被朱棣颁发了一个征夷将军印。
    这下,大家皆大欢喜。
    一群得了将军印的人嗷嗷的等着朱棣下令打仗。
    朱棣非常满意。
    第三件大事,是再次更定赎罪例。
    大明建朝以来,先帝在刑法跟刑罚方面看得最重,于是笞、杖、徒、流、死——五刑俱全。
    徒、流、死这几个,基本针对的是谋反,起事,贪污等等。
    叛了徒、流这两种刑罚的,不出意外都活不到刑期结束。
    死刑则是看怎么个死法。
    朱棣反正任朝中官员如何游说,对这几个都没有松口。
    当年先帝对于贪官设了那么些残酷刑罚,像凌迟,抽肠,刷洗,秤杆,阉割,挖膝盖等等,就听名字都够惨不忍睹了,也没控制住下面的人伸手贪污。
    现在百官的年俸可比洪武朝高了不少。
    年俸让他们丰衣足食,出门有道里费补贴,致仕有荣养金保障,死了还给丧葬钱,甚至特殊情况还能提请抚养孤儿寡母。
    这样的优待之下,再有官员以生活无以为继为理由贪污。
    朱棣觉得就是纯粹的坏,还是有文化的坏人,完全不可能给这样的人减刑,不加重就不错了。
    所以朱棣最后同意更定的赎罪例就只限应受笞、杖两刑的犯人。
    笞刑和杖刑的刑具都是荆条做的,笞刑荆条略小,杖刑荆条略大。
    往上其实还有讯杖,用于堂上审讯用的,尺寸最大。
    行刑时,笞刑和杖刑打臀,讯杖打臀和腿,次数不定,重点是需要脱去下半身衣物受刑。
    百官之所以提请更新赎罪例,就是因为这个重点。
    先帝当年喜欢廷杖,就是当庭杖打朝臣。
    打死的也就罢了,反正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
    没死的,还会留用的,都觉得生不如死,被人看光了,老脸都不知道往哪里搁。
    有辱斯文到极点。
    朱棣之前暴怒也曾经干过。
    大家都不想再受这个屈辱了。
    于是经过一轮争辩,军民犯笞杖更定为——可运砖赎罪、可挖煤赎罪,可采石赎罪,可采木赎罪。
    朱棣最终批红准奏。
    针对官员跟卫所的一系列诏令颁布下去以后。
    百官山呼万岁。
    这么和谐的时候,又有跳梁小丑跳出来写了上疏颂太平。
    还不止一个。
    【小科普:明朝律法规定——官吏受贿者,贪一贯以下就杖刑七十,每五贯加一等,累计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