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纠结
作者:爱吃果干   昭和皇后最新章节     
    博州义仓粮食之事的发生,令魏永旭深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自登基以来,虽然始终保持着勤政爱民的作风,虚心纳谏,善于任用贤能之士。
    然而,过去的几年里,他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京城的管理上,对于其他各地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
    在他刚登基的那两年,由于年纪尚轻,经验不足,魏永旭并未能充分发挥出一个帝王应有的权威。
    当时,朝中的大权大多掌握在先帝留下的几位老臣手中,他所想要推行的一些政策往往受到这些老臣的掣肘。
    因此,他急需尽快树立自己的威望,以便能够真正地掌控权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帝王。
    然而,就在他登基的第三年,端懿皇后不幸去世,留下了一个体弱的嫡子。虽然还有大皇子和二皇子,但他们的年纪太小,且由于母亲的身份问题,注定与大位无缘。
    一个尚未稳坐帝王之位的皇帝,嫡子羸弱,子嗣不丰,这使得魏永旭感到自己的皇位似乎经不起一点点风吹雨打,他急需寻找一种快速树立威望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军权,能让他迅速掌权。
    所以,在景和四年,在端懿皇后逝世后的第二年,他决定征讨突厥。
    之所以选择突厥,是因为在永延十年的时候,永延帝曾数次攻打突厥,使其元气大伤。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恢复,突厥再次展现出了生机。
    魏永旭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既可以继承先帝的遗愿,又可以借此机会收拢兵权。
    当时,大周的兵力、粮草、将领以及军费都已经准备得相当充分,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出征。
    毕竟,永延帝在位的最后几年一直在准备,为这场战争做着准备。
    虽然这次战争的规模远不如永延十年的那场,但魏永旭仍然希望通过这次战争来巩固自己的皇位和提升威望。
    最终这场战争取得了斐然的战果。这场战争不仅让大周国威远扬,也让魏永旭在国内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战争,他成功地收拢了兵权,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然而,魏永旭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要想真正稳固皇位,想要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还需要提拔贤能之士并推行有效的国策。
    因此,在景和五年开始,他开始选拔有能力,有德行的官员,并着手推行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然而,长久以来未对官场进行彻底肃清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些官员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开始贪污,直到这次博州义仓粮食事件的发生,才让魏永旭深刻地意识到大周的腐烂虽然还没有到无可挽救地步,但也已经到了必须采取行动的地步。
    为了彻底查清此事并肃清官场腐败现象,魏永旭明面上派了刑部侍郎前往博州调查此事,暗地里则安排了青云司前去探查。
    青云司作为帝王的暗探机构,不仅负责打探消息和情报收集工作,还承担着暗中保护皇帝的重要职责。
    魏永旭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顺藤摸瓜将朝中的蛀虫一网打尽。
    经过几日的努力,银两和粮食终于筹集完毕。
    然而,在选派前往博州的人选时,魏永旭却犯了难。他需要在众多官员中挑选出一位既有能力又有忠诚之心的人选来负责此次赈灾,毕竟一个不妥就有可能让无数百姓饥寒交迫,甚至引起哗变。
    这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因为人选的事情,皇帝陛下很是苦恼。
    便去了福宁宫,希望能听听太后的建议。别看太后如今只是一心在福宁宫养老,带带孩子,但在魏永旭登基之初,太后曾给予他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多次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助他稳固皇位。
    因此,每当魏永旭遇到犯难的事情,又不想召集朝臣商议时,便会亲自前来福宁宫,寻求太后的建议。
    福宁宫内,太后正安坐于里间,专心致志地看着芝儿的功课。李嬷嬷轻步走来,低声禀告皇帝来了。
    太后闻言,微微颔首,示意李嬷嬷让皇帝进来。
    魏永旭来到外间,向太后恭敬地请安:“儿给阿娘请安。”太后看着他,眼中满是慈爱,示意他坐下说话。
    魏永旭此时脸上写满了忧虑,眉宇间满是愁容。太后见状,心知他又遇到了难以决断的事情。于是,她开门见山地问道:“皇帝,你有什么事情想要说,就直接说吧。”
    魏永旭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阿娘,关于赈灾的人选,我有些犹豫,阿娘可否替我参谋参谋。”
    太后闻言,沉思片刻,然后说道:“你先把人选说说看。”
    魏永旭便将自己选中的几个人选一一说出:“英国公、临王、阿哲、尚书左丞,亦或户部尚书都可。”
    太后听后,仔细思考了一会儿,然后逐一分析道:“英国公是端懿皇后的父亲,派他去恐怕会引起朝臣们的猜测,没有必要多生事端。
    至于,临王是你的亲叔叔,办事妥帖且公正严明,身份也足够尊贵,去了不会有太多掣肘,是个不错的人选;
    阿哲年纪尚轻,让他跟着历练一番倒是可以,但他缺乏经验,不能担任主要职务;尚书左丞负责监理户部,也是个合适的人选;至于户部尚书,他年事已高,且后续救灾所需的银两和粮食还需他筹措,因此也不太合适。”
    太后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阐述给魏永旭听。
    魏永旭听后,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那就让临王叔去吧,另外让阿哲也去,他今年已经十七岁了,也该慢慢接触一些朝政,日后也能帮我分担一些重任。”
    太后点头表示赞同:“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就尽快下旨吧。时间不等人,早一日到达博州,灾民们就能少受一日罪。”
    魏永旭想了想,又补充道:“阿娘,我还打算让定国公世子也一起去。他能力不错,又在户部任职,而且这也是为了皇后。另外,我还想让武邑王世子也一同前往。”
    太后听后,点头表示认可:“如此安排甚好。定国公府一向恪守本分,且是皇后的母家,你也该多加提携。至于武邑王世子,他是章王唯一的后人,算起来也是你父皇的堂侄,你多加照顾也是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