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职掌吏部——王直
作者:徐夏半生   史事讲将1三国明最新章节     
    王直,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政治家、学者,东晋太傅王导后代,与金溪王英齐名,时人称之为“二王”,又按居住地称王直为“东王”。历事明仁宗、宣宗二朝,累升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修《宣宗实录》成,升礼部侍郎、吏部尚书。明英宗将亲征也先时,命他留守北京,“土木之变”后,时局仓卒,当时群臣朝议上奏,都以王直为首。明代宗时,力主派使臣迎接英宗回归,英宗复位后,王直因未居内阁而免于贬谪,不久后致仕归乡。王直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论编纂纪注事,多出自他的手笔。《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文典雅纯正,有宋元之遗风”,有《抑庵集》及《抑庵后集》。
    王直,从小就端庄稳重,虽家境贫穷但勤于学问,中进士,任庶吉士,与曾柴、王英等二十八人一起在文渊阁读书。明成祖朱棣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好,将其召进内阁,协助起草文书,不久授官修撰。王直先后历仕仁宗、宣宗两朝,经多次升任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明宣宗实录》完成,王直升任礼部侍郎,仍像以前一样兼任学士,王直管理礼部事务,礼部尚书胡濙把所有事务都交给他办理,王直处理这些事务非常熟练。王直接替郭璡任吏部尚书,户部侍郎奈亨依附权宦王振,诬陷郎中赵敏,诉讼牵连王直和侍郎曹义、赵新,三人于八月一齐被关进监狱。三法司在朝廷审讯,判奈亨斩刑,王直等人赎罪流放,明英宗宽恕王直、曹义,剥夺奈亨、赵新的俸禄。当初,王直按次序应当进入内阁,但却遭到了首辅杨士奇的反对,王直请杨士奇回乡扫墓,来惩治当时品行不端的杨士奇之子杨稷,却反遭杨稷陷害,杨士奇因而怀疑是王直嫉妒自己,还京后就将王直调往吏部任职。
    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入侵时,英宗受王振蛊惑,决定御驾亲征,王直率群臣极力劝谏,英宗未听从,命王直留守。同年,明军于土木之变中全军覆灭,扈从文武将臣大多阵亡,英宗也被也先俘虏。当时,王直位居留守群臣之首,他与兵部侍郎于谦等商议,出于稳定政局的需要,请孙太后立英宗皇子为皇太子,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不久后,王直等又劝郕王即位为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土木变乱发生仓猝,朝臣屡呈奏议,纷纷称王直为首。但王直认为自己不如于谦,所以每件事都多加谦逊,极力推举于谦,甘心居于其下,本人则只是镇静持重、抚慰群臣罢了,不久后,王直被加官太子太保。
    也先派使者议和,并且请求归还英宗,此事下发到礼部讨论,未有决议,王直率群臣请求迎回英宗,并说“天位已定,太上皇还,不复莅天下事”以安抚代宗。代宗说:“卿等说得确实好,只是前后派遣使者五次前去,始终没有达到目的,现在又派遣使者,假设他们藉护送车驾为名义,来侵犯京城,岂不成为百姓的祸患吗?贼人狡猾难以相信,还是重新商议吧。”不久,瓦刺的另一支部落阿刺的使者又到,胡濙等又因此进言。
    代宗便驾临文华殿门,召集群臣和谏官向他们讲明应当拒绝的情由,王直回答说:“一定要派遣使者,不要留下后悔的事。”代宗不悦,于谦上前为他解释,这才使其稍稍宽慰。群臣退下后,太监兴安匍匐出宫喊道:“你们这些人坚持想派遣使者,有文天祥、富弼这样的人吗?”王直大声说:“朝臣听从天子的派遣,已经享受他的俸禄,敢推辞危难吗!”他连说两遍,语气愈加严厉,兴安说不出话,才商议派遣使者,命朝臣李实、罗绮前往迎接。
    使者出发后,瓦刺可汗脱脱不花及也先的使者先后来了,打算遣送他们回去,使者对住宿的陪伴说:“中国关外的十四座城全都为我们所有,以前阿刺知院的使者来,尚且派人一同回去。现在也一定要有大臣一起走,这才比得上。”胡濙把这件事报告朝廷,诏书下发到朝廷讨论,因王直等人坚决请求,于是派遣杨善等人回报。等到李实回来,又因为也先的使者到来,详细陈述也先想求和的情形,王直和宁阳侯陈懋等人上疏,请求另外派遣使者送礼物丝帛去迎接英宗,代宗不允。王直又上疏说:“臣等和李实交谈,详细地了解对方国内的情形,他们需求的衣物钱财,是上皇提出的,而奉迎上皇回来,是也先的意思。以前脱脱不花和阿剌的知院使来,都有回覆的使者,现在也先的使者以迎回上皇为辞,却不派遣使者和他一起回复,这会使敌人怀疑并且招致战争。”代宗仍是不允。
    随后,李实自己向代宗进言,代宗只是回复也先的信,命杨善迎接英宗回来而已,王直、陈懋等又上疏景帝,请求仍然派遣李实出使。代宗答复:“等杨善回来再商量这件事。”御史毕銮等人又上疏,极力进言说:“即使对方以欺诈而来,我国以诚实前往,万一有意外,我方兵力本身还在。”代宗终究未听从,不久后,杨善迎回英宗。
    也先派使者入朝进贡,并且请求派遣使者回复,王直多次上疏说:“边关的防备没有完善,草料和粮食没有蓄积,国家的创伤还没有恢复,应该答应他的请求。派遣使者去以观察虚实,开导对方从善。”代宗不同意。没过多久,也先派骑兵进入边关,以回复使者为藉口。王直和群臣又请求这件事,代宗还是不同意。王直等于是上疏说:“陛下坚决治理军队,确定或战或守的策略,实在是大有作为的君主。但是使命不通畅,难以保证他不入侵。应当敕命边疆沿线的守臣,派士兵游动巡察,有警报就入关保卫,没有战争就进行耕种。陛下在处理机要事务的空闲时间,不时召集京城兵营的总督、总兵,向他们咨询方法和篥略,真诚地接待并礼貌地对待他们,明确奖赏处罚以控制他们的后效,这样或战或守的策略可以提出来了。”代宗这才称好。
    朝廷因为王直年老,命何文渊任吏部尚书辅佐他,吏部于是有两个尚书。代宗打算废掉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还没有提出。恰逢思明土知府黄矰请求换太子,代宗十分高兴,将此事下发到礼部讨论。胡濙等不敢表示不同的意见,文武诸臣讨论的九十一个人应当签名,王直显出为难的样子,阁臣陈循把笔蘸上墨强求他写,王直于是写上名字,最终改换了太子。事后,王直被加授为太子太师,加赐金币等物,他跺脚叹息说:“这是何等重要的大事,居然被一个蛮酋破坏,我们这些人羞愧死了。”何文渊离任,朝廷又任命王翱为吏部尚书,以辅佐王直。
    代宗病重,王直、胡濙等人召集群臣和谏官,请求重新立沂王朱见浚为太子,推举学士商辂起草奏疏,奏疏还没有呈上去,而石亨、徐有贞已发动“夺门之变”迎接英宗再次即位,阁臣王文及于谦等人被杀害。奏疏的草稿留在姚夔那里,他曾经拿出来给郎中陆昶看,叹息说:“这封奏疏来不及呈迄,是上天的安排呀。”英宗复辟后,优待王直,免去他一般的朝见,王直于不久后便请求退休,英宗允准,赐玺书、金绮、纸币,提供驿车送王直回乡。
    王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朝廷追赠他为太保,赐谥号“文端”。王直历仕四朝,任吏部尚书十四年,年岁越大,声誉日隆,以廉洁谨慎着称。在翰林院二十多年,考察古事,草拟诏书,编写纂集,记载注录的事,大多出自他的手笔,他和金溪人王英齐名,人们称为“二王”,按居住地称王直为“东王”,王英为“西王”。王直着有《抑庵集》十三卷,《抑庵后集》三十七卷,分别为其长子王〈禾资〉、次子王稙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