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曾读书龙泉山中,学者又称他龙山先生,浙江余姚人。辛丑科进士第一人,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詹事府少詹事、礼部右侍郎,正德初年晋礼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参与预修《大明会典》、《通鉴纂要》,个人着《龙山稿》、《垣南草堂稿》、《礼经大义》、《杂录》、《进讲余抄》等,凡46卷。王华的长子为明代着名哲学家王守仁。
王华,出生在余姚一个富裕家庭,自幼生性聪敏,刚会说话时,其父教他读诗,经耳便能随口吟诵,年龄渐长,读书竟至过目不忘。松江提学张时敏测试其文,并大加赞叹,以状元及第期许,由此,王华名闻遐迩,大家世族争着前来礼聘他为子弟师。当时浙江左布政使宁良请王华到他的家乡祁阳任教,宁家有数千卷藏书,王华执教之余,足不出户,闭门读书。
王华,六岁时与一群孩子在河边戏水,见一醉汉前来洗脚,把钱袋忘在河边,王华拾起来打开一看,内有数十两黄金,心想,此人酒醒必来寻找,但又恐被人抢去。于是,王华心生一计,将钱袋投入水中,坐等失主。不久,那人果然号泣着跑来,王华迎上前说:“是来找你的金子吗?”于是把扔金子的地方指给他,醉汉找到金子感激非常,拿出一两酬谢,王华笑道:“不拿你数金反要你一两吗?”尽管醉汉一再坚持,王华就是不接受。
年少时,借寓居一富翁家,富翁无子。有一天晚上,富翁叫他的小妾去和王华通奸求子,妾至拿出一纸条说:这是主人之意,纸上写着:“欲求人间种。”王华提笔在旁写道:“恐惊天上神。”任她百般诱惑,终不动心,第二天就离开富翁家。后来富翁家修醮,一道士拜呈奏章,伏地久不起,富翁感到奇怪?道士说:刚才送奏章至南天门,巧遇天上迎状元榜,所以许久才送到。问状元是谁?道士不敢说,只说道:状元榜前面有副楹联“欲求人间种,恐惊天上神”。不久,王华果然状元及第,后官至吏部尚书。
王华,在祁阳教学期满,回乡参加乡试,祁阳的学子们设宴为他饯行,他们想试一下王华的节操,特意将宴席安排在水中央的一座亭子里,并事先藏了两个妓女在里面。席散之后,众人都告辞乘船上岸而去,将王华安置在亭里歇息。两个妓女从内里出来,王华吃惊不小,急忙呼船,可是船都已走远,无奈王华只得拆了扇门板渡水而归,祁阳人更加佩服他的人品。
虽然成绩一直在府学名列前茅,曾被当时布政使宁良考效学问,与好友谢迁并列第一,但在随后数次乡试均落第。由于学问高深,晋升为不需要参加录科考度的儒士,以浙江乡试第二名的成绩中举。原本王华本应是第一,因答谢考官时身着白衣,被主考认为不成体统遂降为第二名,会试名列第三十三位,录取他的正好是他的好友“礼记”房的同考官谢迁,殿试王华被点为第一,状元及第。
王华,晋升翰林学士仍兼任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因为才学出众,器度不凡,在讲幄授课最久,孝宗特别器重,命赐金带,四品官服,圣眷日隆。升任詹事府少詹事仍兼翰林学士,因参与预修《大明会典》、《通鉴纂要》之功,擢升礼部右侍郎,仍兼任日讲官。
刘瑾专权,朝中大臣纷纷奔走其门,而王华却不与其来往,刘瑾素慕王华为人,曾两次派人对王华说,他与王华有旧,王华若能去见他一面,可入阁为相。王华操持坚定,不肯趋附刘瑾,再加上长子王守仁,也因不依附刘瑾,刘瑾恼羞成怒,贬王守仁为驿丞,并在这月二十九日明升暗降,将王华调为南京吏部尚书。
刘谨借王华参与预编《大明会典》中的小谬误之处,迫使王华致仕,王华不为所动,以为“从此可以免祸矣”。王华归田后,以读书自娱,侍奉百岁老母,自己虽年已七十,仍行孝于床前,为世人称赞,刘瑾事败被诛后,王华恢复原官。后来,王华卒于家中,享年77 岁,皇帝下旨赠新建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