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史无前例
作者:三月含芳菲   我都穿越了,用点高科技怎么了最新章节     
    周县令再次出现在关家的庄子时,已经七八天后了。此时,关家的夏收,已经进入了尾声。
    这会儿,他的旁边还跟着一伙人。
    看那小老头儿对那伙人恭敬的态度,关雎估摸着,这伙人来头不小,最起码官儿比周县令大。
    果然,到了跟前双方一介绍,方知新来的这伙人竟然是京里来的。
    其中为首的还是司农寺卿的陈卿正,听说是正三品。
    关雎对这时代的官员品级没什么研究,她推测这位爷的官职,大概相当于她前世的农业部长。反正是个大官儿!
    封建时代的官儿,甭管大官小官,只要是官儿都得敬着,得顺着毛吹。
    这也是她魂穿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来,做了那么多出格的事情后,还能带着关家平平安安苟到如今,所奉行的金科玉律。
    正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
    不是她怂,自古民不与官斗。在这个封建时代,行事尤其要小心。
    三观不合没关系,律法必须得遵循,否则一个不小心,容易九族消消乐。
    陈阳泉主管农事,又是个爱才的。
    因着从前关雎发明的那些个,对大越的农事发展非常有利的农具,他对关雎的印象非常好,甚至神交已久。
    因此,此番见着关雎,尽管对方只是个平头百姓,陈阳泉仍然对关雎十分客气,甚至敬称她为“关家主。”
    他手下端着的托盘里,放着两穗稻谷。一穗是关家庄子里产的,一穗子是其他百姓田里采的。
    关家产的谷穗,长度几乎是普通穗子的两倍,谷粒也要密集大粒的多,而且粒粒饱满,几乎没有什么秕谷。
    陈阳泉将这两穗谷子拿着手里比了又比,看了又看。
    终是忍不住赞叹道:“关家主,当真是好本事啊。我陈某人佩服的人不多,关家主算是一个。”
    陈阳泉顶着烈日在关家的庄子里晒了一天,又亲自看着打下来的谷子过秤称重。
    第二天,又让关家的管事领着,去了关庄位于其他地方的庄子。
    看到关家所有的庄子里的稻子都有这般优良的品质后,方才彻底放了心。
    之后,又去了关家的秧田。
    陈阳泉不愧是农官,关雎与他交谈之时,发现他各种农事知识都是信手拈来。
    就连混在秧苗里的稗草也能一眼发现,继而拔出来。
    老实说,若不是到了这个世界种了那么多年的田,单凭她上辈子练就的那点眼力,是无法一眼就从秧苗堆里分辨稗草苗的。
    单凭这一点,关雎就能高看陈阳泉一眼。这位爷,是真的能做实事的。
    陈阳泉到来的第三天,关家所有庄子里的稻子都已经全部收完了。
    天公作美,这收稻期间只下过两场小雨。
    故而,稻收结束后没几天,稻子便已经全部晒干入库了。
    用风车吹去秕谷,一过秤,好家伙。
    田土肥沃的庄子,比如城郊的江北庄,平均最高亩产达到了736斤\/亩。
    就连,被水泡过的庄子,比如位于沱江下游的莲花湾,也达到了653斤\/亩。
    关家所有庄子平均亩产703斤\/亩。
    尽管心里早有所准备,然得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无论是周县令还是陈阳泉都激动得手直发抖。
    这是在他们亲眼见证下,发生的奇迹,史无前例。
    “哈哈哈哈,703斤,703斤,天佑我大越,天佑我大越啊。”
    不仅是他们,就连关家各个庄子的庄头管事工人们以及参与称量的衙役们,也激动的在晒谷场上,相互拥抱,欢呼。
    这是史无前例的奇迹,一些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他们捧着金黄的谷粒,想到早年的大饥荒。
    逃荒途中,剥树皮吃观音土,要么被观音土活活撑死,要么被生生饿死的家人。
    眼泪滚滚的落进谷堆里,泣不成声。
    这个时候,没有人会笑话他们。
    在那场大饥荒里,除了极个别的,在场的人谁没有挨过饿,谁没有亲人在那场饥荒里离世。
    甚至还有人饿到易子而食,或者吃死人尸体的地步.....那是何等的悲惨。
    如果当初就能有这样的高产粮种,他们是不是就不用死了?
    只可惜,没有如果。
    抹干眼泪后,他们当即对着关雎狠狠的磕了几个响头,不为别的,只为这些粮种,只为将来天底下能少些人挨饿。
    关雎也很感慨。她上辈子父母早亡固然不幸,却因为有国家的庇护,从未挨过饿。
    死后魂穿到这个世界的关家,仍旧衣食无忧。
    她原本不是多么热心肠的人,但此时,这些纯朴的工人们却因为田里多打了几粒粮食,而给她磕头。
    哪怕,这些粮食并不属于他们。但,他们仍然对她心生感激。
    老实说,这真的狠狠地感动到她了,他们真的——很可爱!
    关家庄子的稻子平均亩产突破700斤的消息一出。
    顿如长了翅膀一样,飞速的传遍了整个沱江县,靖州府,还在不停的往外扩散。
    为此,沱江县县衙大门口,还专门贴出了安民告示。
    告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百姓们,关家庄子里的确种出了高产水稻。
    并且这些稻种将统一由朝廷收购后,作为良种对全县百姓出售或者以粮兑换。
    关于兑换的具体事宜,朝廷会另行张榜通知。
    并且,直接从府城调来一百府兵,将关家的数个大粮仓保护了起来。
    一天十二个时辰,每六个时辰一换班。
    这是陈阳泉离京出发前,明武帝御批的。
    为的就是防止高产粮种的消息传出后,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会直接冲进关家抢夺。
    毕竟,亩产700斤的良种,谁不想要?在这个时代,掌握了粮食,在某些方面来说,就等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若是遇上别有用心的,以此为由揭竿造反也不是不可能!
    这也是关雎当初为什么非要引周县令上门的原因之一。
    不论她前世的能力有多大,在这个封建社会,她只是个普通的民妇,没有任何根基可言。
    高产粮如同一块稀世珍宝,一旦消息传开,她便如同稚子抱金穿街而过,别人不抢你抢谁?
    唯有借助官方的力量,方能震慑周围的一切牛鬼蛇神。
    这么做固然会损失掉一部分利益,但,那点利益在安全面前实在微不足道。
    况且,她关雎目前拥有的财富,哪怕这辈子什么也不做,也足够她一生富贵了。
    钱这东西,对于活了两辈子的关雎来说,实在算不得多么重要的东西,够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