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让他们安分守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清风徐来静谧时光   田园稻香颂:我的真龙天子在古代最新章节     
    在那个被岁月轻抚的村落里,我尚年幼,对世界的认知如同初春的嫩芽,懵懂而浅显。当他们——那些曾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亲人,悄然离开村庄,踏上前往县城的路途时,我还未能全然理解离别的重量。时光如细沙从指尖滑落,年复一年,他们的身影在村人的话语中逐渐模糊,仿佛被风化的石刻,只留下淡淡的轮廓。偶尔,风中会飘来几句关于他们的零碎传言,大抵是些关于他们在县城过上了如何滋润生活的片段,却无人再去深究他们真正的品行与为人。直到今日,那些被遗忘的真相,才如同被尘封多年的古画,缓缓展开在我面前,让人不禁唏嘘——原来,他们竟是那般模样。
    提及这段过往,若非此次突如其来的变故,我几乎要将那段记忆彻底埋葬在心底的某个角落,连同那些亲戚的存在一同遗忘。他们风光时,似乎从未想过我们这些留在乡土中的亲人,如今却似落叶归根般突然造访,让人不禁揣测,是否真的是家道中落,才让他们想起了还有我们这么一门亲戚?
    至于他们是否真的遭遇了不测,我无从得知,但从他们此刻的落魄模样来看,显然并非外界所传的那样安好。倘若真是家中败落,筠儿,你得多个心眼,这些人或许会像那难以撕下的狗皮膏药,一旦贴上,便难以摆脱,黏腻而又令人不悦。
    李颂筠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她招呼着众人围坐餐桌旁,将这份家事深埋心底,不愿让外人窥见分毫。在这个重视孝道的社会里,即便是长辈有错,晚辈也只能默默承受,不可妄议。如何处理李长寿一家,成了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若贸然断绝关系,恐遭人非议,毕竟她与李长贵一家已断了联系,再与长寿一家划清界限,难免落下“忘本”的口实。而颂轩他们未来的仕途,更是容不得半点污点,那些无端的指责与非议,足以成为他们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可若继续维持这份关系,又担心他们如同那甩不掉的牛皮糖,日复一日地纠缠,虽不至于惧怕,但那份厌恶与无奈,却如同夏日午后的蚊蝇,扰人心神。
    饭后,赵小山夫妇细心地用精致的食盒打包了几份热腾腾的饭菜,嘱咐李文秀与卢峰带回给李长寿一家。自打他们住进杂货铺,便时常幻想着能像李文秀一家那样,堂而皇之地走进一品斋享受美食,但赵小山夫妇总是婉言谢绝,不愿让这份宁静被打破。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个折中的法子,既满足了他们的口腹之欲,又不失礼节。
    送别李文秀一行,李颂筠再次叮咛,务必保密他们归来的消息,让众人暂且忍耐,她会尽快妥善处理。众人应承着离去,而李颂筠也吩咐其他人各自忙去,生活,还得继续。
    晚餐的余温还未完全散去,李颂筠与颂轩等几个弟妹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屋内弥漫着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几分沉重的氛围。她轻启朱唇,缓缓将李长寿——那个几乎只在家族故事的边缘徘徊的大伯父的事,如同揭开尘封已久的旧相册,一一展现在众人眼前。
    颂轩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漠,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里藏着几分讽刺与无奈。“岁月悠悠,真没想到,那些久远的记忆竟还能被人翻找出来,对我们而言,这份‘惦记’倒是显得有些突兀和不合时宜。”他的记忆库中,关于大伯父的片段早已模糊不清,即便是擦肩而过,恐怕也难以辨认出那份血缘的印记。关于大伯父的点滴,大多是从父母零星的言谈中拼凑起来的。
    父亲,那位总是以慈悲为怀的长者,谈及大伯父时,言语间满是对往昔手足之情的怀念,甚至不忘提及幼时大伯父给予的点滴关照,那份宽容与释怀,让颂轩既敬佩又难以理解。相比之下,母亲偶尔提及大伯父时,眼底会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阴霾,那是对过往艰辛岁月的无声控诉,毕竟,家庭的拮据与不易,与大伯父的某些选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颂轩心中暗自思量,父亲的纯良与伯父们的唯利是图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他不禁怀疑起血脉相连的真相。若真是骨肉至亲,何以性情相差如此悬殊?命运似乎并不公平,让如此善良的双亲早早离世,而他们离世时,正值青春年华。反观那些伯父,不仅生活无忧,至今仍安享人世繁华。
    这时,颂瑾的小脸因愤慨而微微泛红,她握紧拳头,稚嫩的声音里满是不平:“大姐,他们是不是和二狗子家一样,想抢我们的东西?”那纯真的愤怒,如同春日里突如其来的暴雨,直接而纯粹。
    李颂筠闻言,嘴角勾勒出一抹温柔的弧度,她轻轻抚过颂轩与颂瑾的发顶,目光柔和而坚定:“或许吧,这么多年未曾往来,突然间的亲近,难免让人心生疑虑。但无论如何,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你们还小,这些事就让我来处理吧。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回到学校,专心学习,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能让这些纷扰影响了你们的成长。”
    颂萱与颂瑶两姐妹则显得有些茫然,颂瑶的小脑袋里装满了对大伯父一家模糊的好奇与警惕,而颂萱,则更像是一幅静谧的风景画,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哥哥姐姐们的对话,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这一刻,屋内每个人的心中都翻涌着不同的情绪,如同一幅细腻复杂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昏黄的灯光下,绘就了一幅关于家族、亲情与成长的复杂图景。
    “那大姐,您究竟打算如何处置此事呢?”颂瑾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李颂筠的脸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与不解,“是否要像从前对待二狗子一家那样,请村主任伯父出面,干脆利落地断绝与他们的往来?”
    李颂筠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缓缓开口,声音温和而坚定:“关于仙桃家的事,处理起来怕是不会如此简单明了。当初能与二狗子家断绝关系,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实在过分,全村上下无人不知他们偷偷摸摸来咱家行窃的丑事。可反观大伯父一家,他们虽心怀不轨,却还未做出那般令人发指的行径,贸然断绝关系,于理不合,也恐落人口实,影响咱家的声誉。毕竟,与亲戚反目,传出去对我们家的名声终归不好,将来对你们兄弟姐妹的前程也会有所波及,实非明智之举。
    “再者说,如果他们能因为一些银钱就安分守己,不再兴风作浪,我倒是不介意用这种方式息事宁人,换来咱们家的安宁日子。毕竟,能用钱财解决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已经算是小麻烦了。”
    颂轩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眼中闪烁着对大姐的理解与支持:“大姐既然心中已有计较,我们自然全力支持。不过,若真有难处,大姐可别藏着掖着,咱们虽力量微薄,但多个人多份力,总能一起想想办法。”
    李颂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微笑着点头:“放心吧,你们几个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家里无论发生何事,我都不会让你们置身事外,更不会有所隐瞒。”
    夜色渐浓,姐弟几人又闲聊了几句,门外便传来了彩云和彩霞轻柔的敲门声,询问是否需要准备洗漱用水。李颂筠抬头望向窗外,见天色已晚,便示意她们进来。
    彩云和彩霞动作娴熟,很快就端来了热腾腾的洗漱水,水汽蒸腾,模糊了室内的景致,却也增添了几分温馨。颂轩与颂瑾各自回了房间,李颂筠与彩云、彩霞以及另一位姐妹则开始忙碌起洗漱事宜。
    夜色如墨,万籁俱寂,铺子里的伙计们大多已洗漱完毕,早早歇下。在这个时代,夜晚的娱乐活动匮乏,人们往往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早睡早起,养足精神迎接新的一天。
    “小姐,您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儿了?”彩云一边轻柔地为李颂筠揉捏着肩膀,一边关切地问道。她的声音轻柔,如同春风拂面,试图驱散李颂筠心中的疲惫。
    李颂筠微微一笑,那笑容里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确实是有些麻烦,不过别担心,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自有分寸,能妥善处理。咱们明日一早便启程返回三石镇,颂轩和颂瑾的学业为重,可不能一直这样耽误下去。”
    灯光下,李颂筠的脸庞显得格外柔和,却也难掩连日奔波留下的淡淡倦意。这一路行来,虽不急不缓,但长途跋涉的辛苦,还是让她感到身心俱疲。然而,她的眼神依旧坚定,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决心。
    一踏进家门,迎面就撞上了李长寿一家那档子烦心事,真叫人心头一紧,仿佛被无形的绳索勒住,透不过气来。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世间的每个家庭,哪一家没有几本难以启齿的经书,哪一家又能完全摆脱那些让人头疼的亲戚呢?
    好在咱们家还算不上什么显赫望族,没有那铺天盖地、错综复杂的族人关系网。有时候想想,家族庞大也未必是好事,表面上看似繁荣昌盛,实则如同庞大的身躯,行动起来笨拙不堪,稍有不慎,便是累赘重重,麻烦不断。尤其是家族成员众多,却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那简直就是一场潜伏的危机,随时可能将家族拖入深渊。
    “看小姐这副模样,眉头都快拧成麻花了,我还道是多大的事儿呢!”彩云在一旁嘻嘻哈哈地打趣道,脸上挂着几分俏皮的笑意。
    “有这么明显吗?”李颂筠闻言,怔怔地抬起手,指尖轻轻滑过自己紧锁的眉头,触感之下,那份凝重竟如此真切。“唉,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然,青春未老心先衰,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小姐您这是说的什么话,您正值青春年华,哪里用得着提那个‘老’字?就算岁月不饶人,小姐也还有大把的好时光呢。”彩霞在一旁插话,嘴角挂着温柔的笑容,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铺好了床铺。颂萱和颂瑶两个小家伙洗漱完毕,也蹦蹦跳跳地爬上了床,小小的身躯在柔软的被褥间翻滚,洋溢着无忧无虑的欢乐。
    “你们都在我这儿围着,那君公子那边可有人照应?”李颂筠突然话锋一转,眉头又不自觉地蹙了起来。君流尘此行只带了几个护卫,那些粗线条的大老爷们,哪里懂得细致入微的照顾?
    “小姐您就放心吧,莲香嫂子早就安排妥当了!”彩云笑盈盈地答道,眼神里闪烁着几分狡黠。“那个叫连芷的姑娘,如今可是勤快得很呢!莲香嫂子一提,她就迫不及待地抢着去伺候了。不过话说回来,君公子那副俊朗模样,哪个女子见了不心动?抢着去伺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是连芷在伺候吗?也罢……”李颂筠轻轻叹了口气,心中五味杂陈。这连芷的变化,可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从前那个娇生惯养、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如今竟也学会了主动承担,抢着去伺候人了。这变化,究竟是真心实意的勤劳转变,还是单纯地被君流尘那张颠倒众生的脸庞所吸引,就不得而知了。
    画面一转,连芷的身影在脑海中浮现,她忙碌而专注,与往昔那个高傲的模样判若两人。李颂筠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微妙的感觉,既有几分欣慰,又夹杂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时候不早了,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小姐也请早些安歇吧!”赵小山轻声细语,言语中带着几分体贴与敬意。
    “嗯,说的是呢,你们也别熬得太晚了,明日还需鸡鸣即起,路途遥远,早些准备为妙。”李颂筠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婉如春日初绽的花朵,随即转身步入内室,留下满室的温馨与安宁。
    次日清晨,天边刚露出一抹晨曦,李颂筠等人便如同勤劳的鸟儿一般,纷纷起了个大早。一番梳洗打扮后,赵小山与莲香这对恩爱夫妻早已将热腾腾的早饭摆上了桌,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众人围坐一堂,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光,边吃边聊,气氛温馨而融洽。
    饭后,一切准备就绪,马车在晨光中静静等候,仿佛一位忠诚的老友,随时准备踏上新的旅程。李颂筠站在马车旁,目光温柔地扫过每一个人,最后落在赵小山夫妇身上,语重心长地说:“此番我回乡两日,定会速去速回,县城中的一切就拜托给你们了。特别是李长寿一家,还需你们多加安抚,切莫让他们心生怨怼,前来一品斋滋事。”
    赵小山闻言,神色坚定,拍了拍胸脯,如同立下军令状一般:“小姐请放心,我们定会守好这片家业,不让任何风吹草动影响到一品斋的声誉。”
    李颂筠满意地点点头,轻轻掀开车帘,坐进了马车。随着马车缓缓启动,车轮滚动的声音在清晨的宁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为这段旅程奏响序曲。
    一行人浩浩荡荡,沿着蜿蜒的山路,向着三石镇进发。沿途风景如画,山峦叠嶂,绿树成荫,偶尔几声鸟鸣,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抵达三石镇后,李颂筠发现家中因徐菲菲等人的离去,空出了几间清幽的房间。她心生一计,决定让君流尘及几位护卫暂居镇上,既能保护安全,又能随时应对突发状况。而其余的随从,则依旧按照旧例,前往桂花村的宅邸安顿。
    颂轩与颂瑾两兄弟则迫不及待地开始筹备起明日书院之行。虽然已错过了开学初期的热闹,但他们深知,学业不可荒废,必须尽快回归正轨。
    安排好一切后,李颂筠独自一人,带着贴身侍卫朱勇,踏上了前往桂花村的路途。她心中暗自思量,关于李长寿一家的处理,还需听听村长的意见。这位村主任,同时也是李家一族的族长,他的话在族中分量极重,往往一言九鼎,能平息许多纷争。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微风拂面,带来阵阵稻香与泥土的芬芳,李颂筠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格外宁静与平和。她知道,每一次的回归,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而这一次,她定要找到解决之道,让家族和谐如初,也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即便心中已暗暗决定不再与李长寿一家纠葛不清,但至少也要划清界限,确保他们不再毫无顾忌地侵扰自己家庭的平静生活。带着这份决心,李颂筠踏上了归途,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桂花村。她没有急于踏入自家的门槛,而是脚步坚定地迈向了村主任的家。尽管时光流转,岁月悠悠,但桂花村仿佛被时间温柔以待,依旧保持着那份古朴与宁静,没有丝毫的改变。
    正值春日,万物复苏,村民们正忙着播种希望。田野间,一片片嫩绿的小麦苗破土而出,像是大地母亲精心铺设的绿色绒毯,郁郁葱葱,充满了勃勃生机。微风拂过,麦浪轻摇,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宁静的小村落,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宁静而祥和,散发着一种未经雕琢的淳朴之美,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桂花村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越来越多的笑容,生活似乎正逐渐步入正轨,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这份细微却显着的改善,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生暖意,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当李颂筠踏入村主任家的小院时,正巧赶上村主任和他的妻子都在家中。此刻,田间地头的活儿并不繁重,大家都有了片刻的闲暇。李颂筠示意随行的朱勇将精心准备的礼物递给了村主任的妻子,自己则与村主任并肩坐在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下,开始了温馨的交谈。
    “哎呀,颂筠啊,去京城这一趟玩得可还开心?”村主任的笑容温暖而亲切,仿佛是在与一个久别重逢的亲人拉家常,没有丝毫的疏离感。
    “挺好的,京城确实是个热闹非凡的地方,处处都透着新鲜劲儿,挺有意思的。”李颂筠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回应中带着几分感慨。她心里暗自思量,要是自家的亲戚都能像村主任这样,待人和善,通情达理,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这份温馨而又略带一丝遗憾的对话,在春风的轻拂下,缓缓流淌,为这个小院增添了几分人情味与生活的温度。
    李颂筠刚刚稳住身子,在略显陈旧的木椅上落了座,还未及细细品味这乡间小屋独有的宁静与质朴,村主任的妻子钱氏便如同一阵和煦的春风,手里端着一个略显斑驳的木盘,笑吟吟地走了过来。木盘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块手工制作的点心和一小碟晶莹剔透的饴糖,散发着诱人的香甜气息。
    “哎呀,筠儿啊,家里也没啥好东西招待你,就这点简陋的手艺,你可千万别嫌弃,尝尝看!”钱氏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乡村特有的直爽与热情,眼角的笑纹仿佛也随着这份喜悦而变得更加深刻。
    李颂筠轻轻一笑,温婉地答道:“伯母,您这也太客气了,能尝到伯母的手艺,我可是求之不得呢。”说着,她优雅地伸手拿起一块点心,轻轻咬了一口,那点心虽简单,却制作得十分用心,口感软糯,甜而不腻,显然是镇上颇有名气的手艺。对于这户并不富裕的人家来说,这份点心已是难得的珍馐,足见他们对她的重视与欢迎。
    “你不嫌弃就好,看你刚从京城风尘仆仆地赶回来,这就急着往咱这儿跑,是不是有啥急事呀?”钱氏的眼神里满是关切与好奇。
    李颂筠的神色微微一黯,苦笑中带着几分无奈:“伯母真是料事如神,我这次来,确实是有几分家事难以抉择。我大伯父一家,不知怎的,竟搬去了咱家的杂货铺住下,这样一来,生意自然是没法做了。他们虽有许多不是,但终究是我的亲人,处理起来颇为棘手。”
    村主任闻言,轻轻捋了捋下巴上花白的胡须,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这事儿啊,文秀(李颂筠的堂妹或堂姐)已经派人捎信儿来了。你大伯父离开村子这些年,村里的情况他怕是也不甚了了。我前几日还特意去你家探望,可惜你们都不在。这事儿吧,说是族里的事儿,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家事,外人插手确实有些为难。”
    李颂筠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伯父的难处我自然明白,只是我这晚辈,又如何能轻易拿捏得好这分寸呢?”
    村主任沉吟片刻,语重心长地劝慰道:“依我看,你还是得和长寿他们一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他们是长辈,但也不能太过分了,总占着杂货铺,生意还怎么做?这事儿不能一直拖着。如果他们日子过得还算宽裕,却硬要占你们家的便宜,那性质就不同了,到时候,族里自会出面调解。若族里也难以解决,还有官府呢。可要是他们真的是日子过不下去了,你也别太计较那些银钱,适当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安分守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番话,如同春雨般细腻而又不失力度,既体现了村主任的智慧与公正,又饱含了对晚辈的关怀与期望,让整个场景充满了温馨而又略带沉重的氛围,仿佛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缓缓在读者眼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