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朝会(上)
作者:柯久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最新章节     
    十月正朔,晴。
    随着天气渐冷,京师的雨水也渐渐多了起来,一连多日的阴雨天气也使得京师沸沸扬扬的\"喧嚣\"有所收敛。
    寅时刚过,天色尚未大亮,但皇城外的青石砖板街道上已是人满为患,凡是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皆是齐聚于此,窸窸窣窣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兴许是辽镇局势日益紧张,亦或者朝中关于起复\"东林\"的呼声越来越大,始终淡定从容的天子终是有些焦头烂额,于两日前正式下旨,宣布于今日举行\"天启朝\"第一次正式的朝会。
    回首望向身后交头接耳的官员们,自觉今日应当便是自己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朝会,站在队伍首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脸色深邃,眼神复杂。
    随着詹事府左庶子孙承宗被次辅刘一璟正式引荐给天子,成为\"帝师\",朝中东林党官员就像是嗅到腥味的猫,开始不遗余力的举荐赋闲在家的\"东林官员\"。
    其中关于赵南星,李三才等人的名讳被屡次提及。
    在首辅方从哲身后,次辅刘一璟及东阁大学士韩爌二人嘴角带笑,显得心情不错。
    据宫里传回的消息,天子对于\"帝师\"孙承宗尊崇有加,每日下午都会召其入宫\"授课\",颇有些\"洗心革面\"的架势。
    \"我大明中兴有望呐,\"抬头看向不远处仍被晨雾所笼罩的紫禁城,次辅刘一璟发自内心的感慨了一句。
    只要天子肯虚心纳谏,刘一璟自诩有\"东林党\"从旁辅佐,稍有些颓败的大明便将重回巅峰,而他作为\"辅臣\"也将青史留名。
    兴许是听到身旁好友的低喃,东阁大学士韩爌脸上的笑容不减,但眸子中却涌现了些许冰冷。
    失策了!
    本以为天子正值叛逆,次辅刘一璟当面的\"匡扶劝谏\"必会导致天子对其心生不满,从而为日后的\"君臣反目\"埋下伏笔。
    只要刘一璟辞官回乡,他韩爌便可取而代之,成为执宰天下的大明首辅。
    但韩爌怎么也没有料到,想象中的\"君臣不和\"非但没有爆发,天子反倒是虚心接受了由刘一璟引荐的\"帝师\"。
    而凭借着\"帝师\"孙承宗这层关系,天子与朝中\"东林党\"剑拔弩张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这些天,朝中关于天子\"怠政\"及的声音已是越来越少了。
    一念至此,东阁大学士韩爌嘴角的笑容便是渐渐消失,不动声色的打量着身旁\"好友\"。
    他本就比刘一璟年长近十岁,怕是怎么也\"熬不过\"刘一璟的,若是想要\"更进一步\",还要在想些办法才是...
    沉默不语间,三位大明阁臣各怀心事,心情大不相同。
    ...
    稍微落后三位阁臣几步远的地方,便是朝中六部尚书所站的位置,此时几位身着绯袍的尚书们四目相对,脸色皆有些不太好看。
    万历年间,因为\"国本之争\"的缘故,朝中党争迭起,皇帝幽居深宫二十余年不问政事,以至于官员缺额的情况空前严重。
    故此,截止到万历皇帝龙驭宾天之前,朝中的几位尚书大多在各自的位置上任职多年,亲身经历过朝廷党争迭起,十分清楚\"党争\"的对于国家和百姓的危害。
    而现如今,在朝中风头正盛的\"东林党\"已然重新表露出\"排除异己\"的架势,这不由得令几位尚书心生警惕。
    更令他们焦头烂额的是,紫禁城中的天子似乎也正在通过日日召见\"帝师\"孙承宗入宫授课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东林党的支持。
    倘若东林党真的如愿\"众正盈朝\",朝中其余官员又该如何自处,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处境是否会愈加不堪?
    对于此等疑问,在场几位尚书心中皆是没有答案,但其脸上不加掩饰的忧愁之色却是出卖了其内心。
    就连被万历皇帝临危受命,担任辽东经略一职的熊廷弼都逃不过东林党的\"觊觎\",寻常官员焉有\"幸免\"的道理?
    嗡嗡嗡。
    在窸窸窣窣的低语声中,沉闷的宫钟声突然于在场官员的耳畔旁响起,使其不由自主的闭上了嘴巴,并抬头看向远处巍峨的宫门。
    钟楼处,厚重的宫钟轻轻晃动,朱红色的宫门则是被诸多侍卫由内而外的缓缓推开。
    见状,宫门外顿时响起了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心思各异的官员们赶忙按照官位次序,调整站位,并在内阁首辅的率领下,急不可耐的朝着皇城而去。
    所有人都知晓,今日的\"朝会\"结果必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引领朝野局势的走向。
    大明朝,何去何从!
    ...
    ...
    不过是半柱香的功夫,众臣便越过金水桥,远处巍峨的皇极殿赫然映入眼帘。
    一个月前,太子朱由校刚刚于此地接受百官\"劝进\",正式登基称帝,成为大明的第十五位天子。
    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晨风,内阁首辅方从哲不由自主的放缓了脚步,脸上露出了些许纠结之色,好似在衡量着什么。
    啪啪啪!
    不待首辅方从哲多想,便听得身后队伍中传来了廷鞭声。
    回头望去,发现几名\"大汉将军\"正不断挥舞着廷鞭维持秩序,身旁还有鸿胪寺官员在一脸严肃的训斥着喜形于色的御史言官。
    来势汹汹呐。
    深吸了一口气,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心情愈发复杂,这\"东林党\"之所以历经二十余年而不衰,便得益于牢牢掌控着\"督查院\"这个清贵的衙门。
    也正是靠着这些风闻奏事的御史言官,朝中\"东林党\"才有底气排除异己,力求\"众正盈朝\"。
    方从哲独相七年,自是见惯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心中知晓待到东林党彻底于朝中立稳脚跟,将辽东经略熊廷弼弹劾辞官回乡之后,下一个要弹劾的对象,便是自己这位大明首辅了。
    一时间,饶是方从哲经历过无数风浪,心中也不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悲戚之感。
    啪啪啪。
    耳畔旁再次响起的长鞭声将方从哲的思绪重新拉回到现实之中,令其重新迈步朝着眼前宫殿而去。
    队伍中喜形于色的御史言官们经过刚刚的插曲,也不敢再闹出半点动静,皆是规规矩矩的跟着大部队而走。
    不多时的功夫,一行人终是行至象征着帝国权利的皇极殿,此时殿内早已灯火通明,为此间天地平添了一丝肃穆之感。
    \"肃静!\"
    随着鸿胪寺卿的一声厉吼,颇有些喧嚣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文武官员按照官职高低,分列御道左右,各自盯着宫殿深处的金台。
    盏茶过后,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只见得身穿冕袍的大明天子朱由校正在司礼监掌印的簇拥下,缓缓于偏殿而出,并朝着金台而去。
    天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