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代世子
作者:柯久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最新章节     
    山西,大同府。
    自洪武二年,开平王常遇春领兵攻克大同,并于永乐七年设立大同镇,这座地处黄土高原东北,扼守北方门户的军事重镇便毫无争议的成为了\"九边重镇之首\",并且享有\"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
    洪武二十五年,太祖将十三子朱桂封为代王,封地定位大同,遂下令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在辽金两朝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代王府\"。
    在十余万工匠百姓的努力下,经过四年多的修建,占地超过三百余亩的代王府宣告竣工,其规模仅逊色于当时的南京故宫,堪称藩王之最。
    自此之后,代王家族便在大同城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两百余年。
    子时已过,大同城已是漆黑一片,唯有位于府城正中的\"代王府\"仍亮有点点灯火,并伴随着若有若无的丝竹管乐之声,引得偶尔路过的\"更夫\"腹诽不已。
    现任的代王朱鼐钧年近七旬,早些年便因为身体不佳,命代世子朱鼎渭监管王府,却不想今日居然有心情听歌赏曲了?
    越过端礼正门,作为历任代王日常起居所在的\"长春宫\"热闹非凡,入目皆是身着宫裙,赤裸脚踝,露出纤纤玉指的歌姬舞女,角落处还有不少身着统一服饰的乐工。
    因为长春宫早已点起\"地龙\"的缘故,殿中歌姬舞女虽然衣着暴露,但并不觉得寒冷,只是伴随着悦耳的节拍,肆意伸展着身体,姣好的面容上流露出些许紧张。
    大殿深处,于万历十四五年成功受封\"代世子\"的朱鼎渭志得意满的端坐于上首王位,眉眼间满是惬意。
    作为现任代王朱鼐钧的庶长子,他忍辱负重十数年,终是活生生熬死了自己出身更为高贵的弟弟,并以长子的身份顺利受封\"代世子\"。
    而他则顺势上奏朝廷,以朱鼐钧身体欠佳,精力有限的缘故,请求暂理代王府。
    种种因素之下,朝廷竟是在没有过问朱鼐钧意愿的前提下,便直接同意了他这个近乎于有些逾越的要求,使他顺利执掌了代王府大权。
    现如今阖府上下,谁不知他朱鼎渭才是代王府乃至整个大同的\"无冕之王\"。
    至于自己的父王?不过是待在深宫中等死,无人问津的可怜虫罢了。
    \"跳的倒是不错,可惜人有些看腻了,乏味可陈了。\"一曲终了,端坐于上首王位的代世子朱鼎渭打了个哈欠,懒洋洋的朝着身旁的心腹太监说道。
    随着他顺利执掌代王府大权,身旁这位自幼与他一同长大的老太监也水涨船高,成为了代王府的新任总管太监。
    \"殿下说的是,听说教坊司那边来了些新人,老奴明日便为殿下寻来。\"见朱鼎渭的话语间隐隐有些不满,其身旁的心腹太监便是善解人意的说道。
    虽说\"大同婆姨\"的艳名几乎能够与秦淮河畔的歌姬们相提并论,但这些\"胭脂俗粉\"相比较教坊司亲手调教出来的歌姬舞女,还是略有不足。
    \"唔,这些琐事,你看着安排就是。\"代世子朱鼎渭不置可否,微微眯着眼睛,阴冷的眸子于殿中歌姬舞女的身上掠过,琢磨着待会令谁侍寝。
    人生在世,当及时行乐。
    瞧朱鼎渭如此神态,其身旁的老太监心中便是一动,旋即挤眉弄眼的说道:\"今个早些时候,城中有商贾前来拜会殿下,并给殿下进献了两名蒙古女子..\"他竟是忘了,身旁的\"代世子\"最是喜欢这些颇具异族风情的女子。
    \"哦?怎么不早提醒孤?\"闻声,早已被酒色掏空身体,导致面容白皙的朱鼎渭果然来了兴趣,不轻不重的埋怨了一句。
    早些年,朝廷与蒙古部落关系还算\"融洽\"的时候,扼守塞外咽喉的大同城中常有蒙古人出没,贵为代王府世子的朱鼎渭自然而然便体会到了\"异族风情\"的乐趣。
    但随着建州女真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辽镇战事吃紧,导致朝廷关闭了与蒙古部落的\"互市\"之后,双方的关系便是骤然紧张。
    细细想来,距离他上一次体会\"异族风情\"的乐趣怕不是过去了半年之久?
    \"还请殿下见谅,是老奴疏忽了..\"熟知朱鼎渭脾气秉性的老太监不敢争辩,赶忙是满脸讪笑的点了点头。
    \"说起来,朝廷关闭互市,还真是令孤少了许多乐趣..\"因为有了心仪的目标,朱鼎渭也懒得与殿中的这群\"莺莺燕燕\"计较,索性直接挥手将其屏退,并颇为不满的抱怨道。
    倘若朝廷没有关闭互市,以他的身份,什么样的蒙古女子找不到?更别提府中还因此损失了大量\"进项\"。
    不过好在他代王府终究在大同传承了两百余年,暗中搞些小动作倒是不难,不至于\"颗粒无收\"。
    \"殿下说的是呢,\"老太监一边搀扶朱鼎渭于王位上起身,一边讨好似的说道:\"京师小皇帝肆意而为,早晚要惹得天怒人怨..\"
    \"听说都有士卒打到奉天门外讨饷了..\"
    万历年间,因为神宗皇帝偏爱次子朱常洵,迟迟不肯册封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的缘故,从而闹出了人尽皆知的\"国本之争\"。
    受\"国本之争\"的影响,作为朱鼐钧长子的朱鼎渭也迟迟没有被朝廷册封为\"代世子\"。
    因此,朱鼎渭心中对于朝廷满是怨气,私下里可是没少发牢骚。
    \"闹得这么大?\"
    话音未落,代世子朱鼎渭便是止住了脚步,不敢置信的看向身旁的老太监。
    出了这么大的事,他怎么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听到呢?
    \"可不嘛,\"见朱鼎渭来了兴趣,老太监便是谄媚的说道:\"那小皇帝也是真的心狠手辣,直接为首的勋贵都处死了。\"
    \"有勋贵涉事其中?都有谁?\"朱鼎渭的神情愈发紧张,沙哑的声音已是微微有些颤抖。
    \"有抚宁侯朱国弼,临淮侯李弘济,恭顺侯吴汝胤,成国公朱纯臣..\"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老太监此时全然没有注意到身旁的朱鼎渭已是面色大变,额头处隐隐有冷汗渗出。
    \"哦对,恭顺侯吴汝胤及成国公朱纯臣在进入北镇抚司的当夜便分别自缢和服毒自尽,倒是留了具全尸..\"后知后觉的老太监终是察觉到身旁朱鼎渭的异样,沙哑的声音不免有些迟疑..
    呼..
    听到最后,面色狰狞的朱鼎渭顿时长舒了一口气,好似心中巨石落地,但其眼眸深处却仍隐隐闪过些许不安和惊恐。
    京师发生如此重大的变故,他居然一无所知!
    \"往京师多派些人,日后京师无论发生何事,都要第一时间向孤汇报。\"在老太监不解的眼神中,好似\"劫后余生\"一般的朱鼎渭不置可否的吩咐道,声音很是坚决。
    \"奴婢遵旨。\"虽是心中不解一向对中枢不满的朱鼎渭为何突然转了性子,但老太监却不敢有半点不满。
    \"另外,跟城中的商队知会一声,近些时日都停一停,不要放出去了。\"沉吟许久,心中做出了最终决断的朱鼎渭略显肉疼的吩咐道。
    朝廷虽是在\"萨尔浒之战\"过后便关闭了\"互市\",并且三令五申不准向蒙古部落\"互通有无\",但在他的默许之下,大同城中仍有部分商队来往于关内和塞外草原,为代王府源源不断的赚取利益。
    闻言,老太监心中便是咯噔一声,心道一向沉稳的朱鼎渭为何如此谨慎?难不成锦衣卫那些番子还敢顺藤摸瓜,查到他们代王府身上?
    再说了,不就是私底下贩卖些粮草布匹等物,有什么打紧的,朝廷又不是不知道,不一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不过想归想,老太监的动作却是丝毫不慢,赶忙点头应是:\"奴婢遵命。\"
    没有理会满脸狐疑的老太监,面色阴沉的代世子不由自主朝着紫禁城所在的方向望去,口中念念有词:\"会连累到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