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王恭厂(上)
作者:柯久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最新章节     
    正月初六。
    百官们正式结束了为期五天的沐休,天启元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也在皇极殿中顺利进行。
    相比较朱由校继位不久,彼时百官在大朝会上针对辽东经略熊廷弼的\"争执不断\",这一次的大朝会显得异常顺利。
    熊廷弼作为于辽镇回返的封疆大吏,于皇极殿中做了详细的\"述职\",得到了首辅方从哲,兵部尚书王在晋等人的力挺。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作为东林出身的\"阁臣\"韩爌,居然也\"不顾前嫌\"的对熊廷弼表达了支持,着实惊掉了不少人的下巴。
    散朝之后,朱由校并没有着急处理近些时日堆积的奏本,而是将其交予\"文渊阁\",由阁臣们先行负责。
    至于朱由校本人,则是在司礼监掌印太监及诸多缇骑的簇拥下,自西华门而出,朝着位于城西的\"王恭厂\"而去。
    昔日他在南海子检阅\"神机营\"的时候败兴而归,被其提拔为敛都御史的李邦华于次日便针对此事专门草拟了一封篇幅达数千字的奏本。
    昨日晚些时候,李邦华便通过司礼监将消息送入宫中,声称已是将\"王恭厂\"整饬完毕,特请天子莅临。
    ...
    太祖于南京建国称帝的时候,于未来几十年间令蒙古鞑子闻声丧胆的\"神机营\"虽是还没有大放异彩,但太祖仍专门下旨于南京专门下旨营建\"军器局\",负责为大军生产火器及兵刃甲胄,直接受兵部及工部统率。
    成祖靖难之后,下令迁都北京,决心以\"天子\"守国门,为了应付依旧猖獗的蒙古鞑子,成祖下旨在京师同样设立了\"军器局\",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屡次予以扩建扩建。
    随着时间的流逝,军器局逐渐将重心趋于为大军营造兵刃甲胄,而制造火器的匠人们则搬入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依旧归于工部管辖。
    时至如今,王恭厂已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火药库\"。
    ...
    \"臣李邦华,徐光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大明天子朱由校翻身下马,早已等候多时的李邦华及徐光启便是主动迎了上来,整齐划一的呼喝声也是随之响起。
    在这两位官员身后,还有百十名衣着朴素的工匠,在周遭吏员的约束下,有些笨拙的跪倒在地,望向朱由校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激动。
    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来,何曾有大明天子亲自莅临这脏兮兮的王恭厂。
    \"免礼平身。\"闻言,正在举目打量四周陈设的朱由校便是缓缓收回了目光,嘴角含笑的唤起了眼前的两位心腹。
    \"徐先生也在..\"简单与眼前的李邦华寒暄了几句之后,朱由校便略有些意外的朝着\"大明之光\"揶揄道。
    毕竟在他的念想中,被其寄予厚望的徐光启此时应当为来年开春的\"农政\"而焦头烂额,却不曾出现在这脏兮兮的王恭厂。
    \"臣惶恐..\"兴许是知晓眼前的天子并没有太多恶意,徐光启也是主动解释起了自己出现在此的原因:\"微臣前段时日奉旨采买火炮,今日听闻陛下莅临王恭厂,故而斗胆前来...\"
    听闻此话,朱由校先是一愣,随即便面露恍然之色,昔日徐光启于乾清宫暖阁面圣的时候,便曾有意无意的提及如今大明军中火炮质量参差不齐,并且自请为朝廷采买火炮。
    只不过彼时的朱由校正忙于应付咄咄逼人的勋贵,没几日便将此事忘于脑后。
    \"先生可是给朕带来了好消息?\"舔了舔略有些干涩的嘴唇,年轻天子便是兴致勃勃的追问道。
    他竟是忘了,眼前的\"大明之光\"在原有的历史上不仅大力推行\"农政\",力求通过播种番薯等物来解决困扰大明的粮食危机;还致力于精研火炮质量,并培养出了孙元化等多位火炮专家,乃是当之无愧的全能型人才。
    \"回禀陛下,臣已通过昔日好友,于澳门招募了一批佛郎机炮手,并采买了六门火炮,相信不日便能抵达京师。\"迎着朱由校殷切的眼神,徐光启略有些忐忑的回应道。
    自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历代中原王朝便以\"天下之主\"而自居,对于外邦一视同仁,皆为蛮夷。
    贵为大明之主的天子,是否会理解自己的\"擅作主张\",接受蛮夷的火炮,徐光启心中实在是没有太大的把握。
    不过很快,眼前天子欣喜若狂的呼喝声便打破了徐光启的担忧:\"好好好,徐先生有大功!\"
    拥有上帝视角的朱由校虽是不清楚如今大明工匠铸炮的技艺达到何种程度,但也知晓在大海的另一端,被大明称之为\"红夷\"的荷兰人及葡萄牙等国家已是开启了大航海时代,造船及铸炮等技艺高速发展。
    同时,他也不是朝中那些终日抱着\"祖制\"说话的老古董,深谙后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
    倘若大明工匠能够通过这些火炮取长补短,不断提升现有铸炮的水平,只怕辽东那群还停留在\"骑射\"的野猪皮们,很快便会感受到被火炮支配的恐惧。
    皇权,只在火炮范围之内!
    也许是真真切切看到了\"平辽\"的希望,一向镇定自若的朱由校竟是用了将近半柱香的功夫的功夫,方才勉强平复好心情,并在李邦华及徐光启的介绍下,不置可否的视察着储藏了大量火药,被民间百姓私底下称之为\"火药厂\"的王恭厂。
    \"陛下,这位便是曾官至顺天府丞的毕兄..\"待到众人行至一处厢房的时候,徐光启便主动指着路边负手而立的一位\"工匠\",朝着朱由校介绍道。
    与此同时,被徐光启专门介绍的工匠便主动上前一步,在朱由校期待的眼神中叩首道:\"臣毕懋康,叩见陛下。\"
    许是怕朱由校意识不到毕懋康的\"重要性\",一旁的李邦华赶忙介绍道:\"陛下,毕大人平日里最是擅长火器之道,前两年因丁忧回乡守孝。\"
    毕懋康!
    望着眼前其貌不扬,一副\"工匠\"打扮的中年人,朱由校眼神很是火热,这毕懋康可是赫赫有名的火器专家,其改进的\"燧发枪\"放眼历史长河,也享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