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辽东事(上)
作者:柯久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最新章节     
    文渊阁。
    身着绯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面色红润的疾步走出了官厅,在周遭差役吏员敬畏的眼神中朝着位于内廷的乾清宫暖阁而去,耳畔旁不时响起热切的问候声。
    对此,心情大好的内阁首辅方从哲不时点头回应,惹得默默于宫路两侧行礼的内侍们都是有些受宠若惊。
    作为亲眼见证了辽镇局势日渐崩坏的阁臣,方从哲近些年可谓是承担了无数非议,朝中甚至有御史言官将建州女真坐大的罪责直接扣在了他的份上,着实令他有苦难言。
    万历末年,天子幽居深宫不问政事,朝中各党派彼此攻讦,辽镇将校拥兵自重,他这个有名无实的\"内阁首辅\"又能改变什么?
    甚至若非他不计前嫌,力挺赋闲在家的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如今辽东的局势或许会愈发崩坏。
    现如今,辽东经略熊廷弼力挽狂澜,面对着倾巢而出的建州女真,力保沈阳不丢,令女真老酋努尔哈赤无功而退,朝廷在辽镇取得了数年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而他方从哲作为力挺熊廷弼的内阁首辅,借此便能洗刷往日被强加在身上的诸多\"莫须有\"的指责。
    一想到这里,内阁首辅方从哲心中便是微微有些泛酸,不自觉的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
    ...
    \"臣等,叩见陛下。\"
    \"吾皇,圣躬金安。\"
    乾清宫暖阁内,整齐划一的呼喝声于朱由校的耳畔旁响起,将望着窗外出神的天子思绪重新拉回到现实之中。
    放眼望去,诸多身着绯袍的朝臣们已然齐聚于此,此时正一脸殷切的盯着自己。
    \"朕安。\"
    \"诸位卿家免礼。\"
    轻轻摆手,示意在场的诸多朝臣们各自起身,尚沉浸在辽东局势的大明天子便是缓缓落座于案牍之后。
    在其手边,摆放着两封分别由辽东经略熊廷弼及登莱巡抚袁可立亲笔所书的奏本。
    \"诸位卿家应当都有所耳闻了。\"
    \"我大明,打赢了!\"
    在诸多朝臣激动的眼神中,大明天子满脸春风的点了点头,给予众人一个肯定的回答。
    \"臣等,为陛下贺!\"
    \"为大明贺喜!\"
    没有丝毫的迟疑,才刚刚落座的朝臣们便是依次起身,在内阁首辅方从哲的率领下躬身行礼,面上皆是充斥着溢于言表的兴奋和激动。
    在大是大非面前,即便是出身东林的次辅刘一璟及阁臣韩爌也能保持绝对的\"公正\"。
    \"诸位爱卿,还是先瞧瞧这两封奏本吧..\"几个呼吸过后,朱由校脸上的笑容不减,转而轻轻推了推身前桌案上的奏本。
    辽东经略熊婷力挽狂澜,令女真鞑子铩羽而归固然令人欣慰,但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也不容小觑。
    闻声,内阁首辅方从哲不疑有他,赶忙伸手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手中接过奏本,开始一目十行的审阅着其中内容。
    虽说在通政使将奏本传递进宫的第一时间,他便是知晓了朝廷于辽镇取得大捷的消息,但对于其中内情却是一头雾水。
    \"唔..\"奏本内容并不复杂,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方从哲便是从头到尾的审阅完毕,并顺手交由身旁的次辅刘一璟传阅,脸上的表情很是古怪。
    如若辽东经略熊廷弼与登莱巡抚所言无误,朝廷取得这次大捷的背后,倒是存在了一定的运气成分...
    呼。
    约莫盏茶功夫,待到乾清宫暖阁内的朝臣们将奏本依次传阅完毕之后,其嘴角的笑容皆是或多或少的有所收敛,深邃的眸子中也泛起了一抹凝重。
    看样子,辽东风平浪静的背后,实则潜藏着诸多暗流涌动呐..
    \"诸位爱卿,如何看?\"轻轻敲击了身前桌案片刻,大明天子朱由校不辨喜怒的声音便于暖阁内悠悠响起。
    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广宁游击祖大寿的所作所为,已然有些触碰到中枢的底线了..
    若非他运筹帷幄,在擢升李如柏为广宁总兵的同时,还将神枢营武臣满桂及四卫营参将黄得功一并派遣出京,只怕广宁游击祖大寿还在按兵不动呐。
    \"回禀陛下,\"出乎朱由校的预料,率先作答的并非是内阁首辅方从哲,也不是掌管天下兵马大权的兵部尚书,而是\"圆滑\"的东林阁臣韩爌。
    \"广宁将校于辽东传承百余年不止,于军中的影响力深远,我大明才刚刚取得大捷,实在不宜自乱阵脚呐..\"
    言罢,也不待案牍后的朱由校有所反应,瞧上去心事忡忡的东阁大学士韩爌便缓缓落座,眼神很是复杂。
    自辽东总兵李成梁迫于朝中非议,不得不引咎辞职之后,作为其左膀右臂的副总兵祖承训便是继承了其全部的\"政治遗产\"。
    现如今,这份\"政治遗产\"又被转接到祖大寿的身上,使其一跃成为辽东将门之首。
    眼下辽东好不容易才取得了一场振奋人心的大捷,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如若朝廷选择在这个当口,对广宁游击祖大寿突然发难,势必会导致辽东战局再起波澜。
    甚至若是谋划不当,走漏了风声,将手握重兵的祖大寿\"逼反\",这个代价就有些惨重了。
    \"阁老所言差矣,\"阁臣韩爌语重心长的声音尚在暖阁内悠悠回荡,眼神坚毅的兵部尚书王在晋便是骤然起身,不甘示弱的反驳道。
    \"若非祖大寿见死不救,辽东局势也不会这般危急。\"
    \"如若沈阳有失,祖大寿纵万死难辞其咎!\"
    兴许是情绪过于激动,王在晋的胸口竟是不断起伏着,其声音也是颤抖的厉害。
    作为兵部尚书,他乃是在场的朝臣中,对辽镇战事最有发言权的朝臣之一。
    建奴重兵围困沈阳,仅以少许兵力深入腹地,袭扰广宁,但龟缩于广宁城中的祖大寿依然对巡抚薛国用的命令充耳不闻,执意按兵不动,导致建奴大军肆无忌惮的强攻沈阳。
    仅这条\"延误战机\"的罪名,便可问罪祖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