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的目光在年迈的朱元璋脸上停留了一会,心里不禁感慨万千。
老朱恐怕怎么也想不到,
朱标只有一年多的时光,就要先老朱一步离开人世了。
到时候,就是白发送黑发的悲惨情景,而大明的政治舞台也将迎来一场大清洗。
这些事情环环相扣,
只是身处局中的人大多看不清,朱桂却是已经站在了圈外的那个人。
正当大家谈论着家务事时,
锦衣卫来报告:
“陛下,秦王和晋王殿下到了!”
听说这两人来了,
朱元璋的怒火立时腾起。
他要教训这两个不孝子!
随着晋王朱棡和秦王朱樉步入,
气氛瞬间变得静悄悄。
就像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这种寂静往往预示着危机!
晋王朱棡和秦王朱樉感到自己处境极其危险,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他们万万没想到,
朱桂赚了六千万两银子居然是真的!
这让他们举报朱桂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无中生有的小人行径!
还没等他们多想,
朱元璋冰冷的声音传来:
“两个混账玩意儿!都给我抬起头来!”
一听到这话,本来像受惊的小鸡般低着头的朱棡和朱樉立刻抬起了头。
哪怕他们已经是藩王,但老朱依然是他们最惧怕的人。
于是,两人老老实实地接受训斥!
朱元璋看着面前吓得畏畏缩缩的两人,
又想起他们暗地里搞小动作对付朱桂,顿时怒不可遏。
“瞧瞧你们那老实巴交的样子,结果却做出陷害兄弟朋友的事情,你们是禽兽吗?!”
朱元璋怒斥二人。
但他觉得还不够解气,直接上前给了晋王朱棡和秦王朱樉每人一脚!
“哎哟!”
朱棡二人被踹倒在地,发出了哀号。
随后看到老朱那冰冷的脸,也不敢再喊疼,赶紧爬了起来。
面对暴怒的朱元璋,朱棡和朱樉根本不敢辩解,只是呆呆地站着。
朱元璋的怒气未消,继续训斥着朱棡二人:
“看看你们俩那德性,整天只知道躺在王府享受,就不能学学小十三吗?”
朱元璋说着,当着在场儿子们的面,指了指朱桂,脸上带着些许自豪:
“小十三到大同府不过一年,就建了工业区,修路,造城,迁移百姓,还要搞大同府的基础建设!”
随即,朱元璋一脸恨铁不成钢地看着两人,连连数落:
“再看看你们两个?你们一个在西安,一个在太原,哪个地方的基础不比大同好?结果你们去了十几年,都干了些什么?”
听着朱元璋透露的信息,
晋王朱棡和秦王朱樉一脸震惊!
同时,两人心里也懵了!
这特么的!
朱桂这小子什么时候又修路了?!
还建城?!
还迁徙百姓?!
原来,朱桂不仅赚了六千万两银子是真的,私下里还干了这么多事!
而且这些事情朱棡他们之前完全不知道!
朱桂又背着他们暗中较劲了!真该死!
“唉。”
训完一顿后,看着不成器的朱棡二人,朱元璋默默地叹了口气。
自己年岁已高,最忌讳的就是兄弟相残,现在朱棡二人算是撞枪口上了。
不过,既然朱棡二人能做出这种事,适当的惩罚还是必须的。
朱元璋想了想,宣布了对晋王朱棡和秦王朱樉的处罚。
朱元璋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罚你们俩一年的俸禄,再闭门思过三个月,我会派锦衣卫盯着你们,就这样吧,我也懒得骂了,快滚吧。”
朱元璋说着,挥了挥手,像是丢垃圾一样。
晋王朱棡和秦王朱樉脸色顿时苦不堪言,这下又要少一年俸禄了。
这样罚下去,他们俩藩王真的要去喝西北风了!
而这全都是因为无缘无故在藩王间挑起竞争的朱桂!
这让朱棡二人对朱桂的不满又增加了一层!
然而,这份不满他们丝毫也不敢表露出来。
朱棡和朱樉还得挤出笑脸,向朱元璋磕头谢恩:“谢父皇开恩!”
这一通惩罚下来,朱元璋随即问朱桂:“小十三,这样你满意了吗?”
平时朱元璋懒得理会别人的意见...
可朱桂不一样。
现在朱桂是被人误会的那位,况且在税收和大同府的建设上有大贡献。
因此,朱元璋难得地询问起对他如何处理的意见。
但这话落到朱棡和朱樉耳朵里,
就像晴天霹雳一样震惊!
毕竟他们俩曾经对付过朱桂,心里总有点小九九,现在朱元璋问到对朱桂的处理意见,
万一朱桂说惩罚太轻,那他们俩岂不是完了?
想到这儿,朱棡和朱樉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一切都按父皇的意思办。”
朱桂笑着说,并没有直接回答。
因为朱桂知道朱元璋绝不会杀了朱棡二人,自己说再多也没用。
朱桂的这番回答落到了朱元璋眼里,
这让朱元璋对朱桂更加满意。
毕竟,如果朱桂真的要求加重惩罚,尽管朱元璋会照做,但难免心存芥蒂。
毕竟,这也算是一种骨肉相残。
朱桂的回复不傲不急,得势后并未乘机欺负兄弟,老朱对此十分满意!
同时,朱元璋也越发遗憾朱桂不是长子。
惩罚了晋王朱棡和秦王朱樉后,
朱元璋和朱桂几人吃了些东西,又四处转了转,感叹大同府日新月异的变化。
第二天清晨,
朱元璋打算巡视大同的八卫六十四堡。
大同府作为大明九边之首,极其关键,这里是抵抗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关卡。
其中,八卫六十四堡更是直面草原敌人的第一道防线,这里的任何一个疏漏都不可接受。
朱元璋按计划路线行进,
很快察觉到了异样。
与大同府内随处可见的水泥路不同,
通向八卫六十四堡的道路满是泥泞!
即使这些是官道,下雨后,即便是官道也免不了遍地烂泥。
“我算是明白了,见识了好的东西,以前常见的就看不上眼了。”
朱元璋下车,亲自踏上了泥泞的官道,感慨地说。
朱桂、朱棣和朱榑三人见状,
也跟着下了车。
虽然雨已停,但地上依旧满是水坑,人行的路上泥泞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