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是朱桂始料未及的
作者:何意啥思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最新章节     
    最终,解决草原叛乱的竟是朱桂,这让朱元璋既无奈又感慨。
    整个事件,朱元璋几乎是亲手将功劳递给了朱棣,可朱棣却没有把握住。
    这促使朱元璋重新考虑他的布局。
    他原本希望通过扶持藩王,找到能与朱桂抗衡的力量,以维护皇权的稳定。
    尽管他偏爱朱桂,但治国与打天下不同,稳定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他不得不清除那些权势过大的臣子。
    朱桂的权势也在增长,但作为儿子,朱元璋自然不会对他下手。
    为了维稳,他需要一个能与朱桂制衡的藩王,朱棣曾是他的首选,但显然朱棣未能胜任。
    那么,下一个培养对象又是谁?
    此时,朱元璋注意到了朱棣恳求的眼神,似乎在请求再次机会。
    朱元璋微微蹙眉,决定宴会结束后与朱棣详谈。
    朱桂默默观察着朱元璋的反应,表面平静,内心却在快速盘算。
    他意识到,作为十三皇子,即便立下再多战功,皇位也不会传给他。
    争夺皇位的想法似乎只能等到朱标之后,否则只会招致群起而攻之。
    因此,他决定将重心放在壮大自身实力上,而非单纯取悦朱元璋。
    宴会继续,气氛热烈,朱标因身体不适提前离场,临走前吩咐亲信通知朱桂,宴后去找他。
    朱桂稍作迟疑后答应了。
    宴会最终在一片欢腾中落幕,宾客们纷纷议论着朱桂,急切地想将他在宴会上的风采传播出去。
    随后,朱元璋单独召见了朱棣,而朱桂则应朱标的邀请前往。
    朱桂对朱标主动邀约感到意外,却又觉得合情合理。
    毕竟,他们已许久没有深入交流了。
    朱桂耳畔风言风语不少,其中最让人咋舌的莫过于朱标卧病时,曾向父皇举荐,言道若自己不幸仙逝,便由朱桂接掌太子之位。
    这消息来源成谜,仿佛一阵风,不知从哪个缝隙溜了出来。
    按理讲,这等私密话,父子间私下交流,外人怎会知晓?
    除非,这秘密是他们中的一位故意泄露。
    朱桂心里盘算开来,老朱断不会让此类言论流传,他心中多半是希望朱标稳坐太子之位,而自己则在外冲锋陷阵。
    至于朱标身后之事,老朱怎会轻易示人?
    如此一分析,这传言的源头十有八九是朱标自己了。
    “标哥这番心思,可真是深沉啊。”朱桂感慨道。
    若朱标全然自私,他该琢磨的是如何利用最后的时光,说服父皇削弱藩王势力,为子嗣铺平道路。
    虽显无情,却也人之常情。但出人意料,朱标不仅未为子谋取皇权,反劝老朱考虑朱桂,即便朱桂明白老朱不会答应,这份胸襟仍让他动容。
    无论朱标出于何因作出此决策,已赢得朱桂的好感。
    故此,赴太子府前,朱桂特意准备了一份薄礼,以表敬意。
    太子府前,朱桂抵达时,凉国公蓝玉正候在那儿。
    “代王殿下,您总算来了,我还以为要枯等许久呢。”蓝玉一见朱桂,立即笑脸相迎。
    朱标在世时,蓝玉对朱桂颇有好感,毕竟朱桂助他财源广进。
    眼下大明水师几乎由蓝玉执掌,劫掠护航收益颇丰,虽需上缴国库,水师亦能分一杯羹。
    水师开支繁重,朱元璋心知肚明,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自大同府一行后,老朱深知“马无夜草不肥”,加之税负沉重,蓝玉功不可没,故而对其颇为宽容。
    蓝玉借此机会扩建府邸,纳了几房小妾,日子比在老朱苛刻治下滋润许多。
    因此,他对带来这一切改变的朱桂心存感激。
    “太子殿下已在内等候。”蓝玉笑容满面地对朱桂说。
    “好。”朱桂轻轻点头,目光却不自觉多停留蓝玉身上片刻。
    历史上的蓝玉,在朱标去世后遭老朱处决,甚至被剥皮实草。一代名将,结局凄惨,皆因老朱稳固政权的铁腕手段。
    新帝能否驾驭蓝玉这样的猛将,老朱心存疑虑,故而昔日的开国功臣转眼成了威胁,终遭清洗。
    不知今世的蓝玉,是否难逃宿命。
    朱标病弱,恐难回天,而蓝玉非朱元璋亲子,少了这层血缘纽带,对老朱而言,消除隐患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除掉隐患本人。
    想到这里,朱桂望向蓝玉的眼神多了几分同情。
    这微妙的情绪被蓝玉捕捉,他一脸莫名。
    身为大国公,近来又财源滚滚,为何朱桂看他的眼神,如同看待将死之人?
    蓝玉并未深究,陪朱桂步入太子府。
    路上,蓝玉提及寿宴上的飞机,“代王殿下,您那飞机真是神了!”
    “早先只闻飞机之名,说它重达三万斤,还能翱翔天际,我实难置信,不想竟是真的。”
    蓝玉边走边说,脸上满是惊异。
    他想象着,若两军对垒,敌方有此飞机掠过,军心定会动摇。.
    “小玩意罢了。”朱桂笑而不语。
    蓝玉的惊讶不无道理,即便是新时代,造飞机亦非易事。而十四世纪的大明,朱桂竟能造出飞机,对蓝玉等人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如遇神仙。
    “小玩意?”蓝玉闻言,嘴角抽搐。
    这评价太伤人了!
    飞机这般庞然大物,蓝玉自认倾尽一生也造不出,却被朱桂轻描淡写为“小发明”。
    “我还听说一事。”蓝玉面露疑惑,继续问道,“传言说,您这飞机的灵感来源于坚持九九六工作制至精神恍惚时的顿悟,不知真假?”
    这传言自西域使团来访后便在大明流传开来,有人信以为真,身体力行;有人嗤之以鼻,视为无稽之谈。
    蓝玉起初听闻,未当回事,如今遇到当事人,便顺口询问。
    “这事儿嘛……”朱桂闻言略作停顿,未即刻剖析。
    其实,这番说辞的诞生,全因那竞争系统从中作梗,硬生生给他安排了让西域使团遵循九九六作息的难题。
    朱桂只好照办,毕竟对象是外邦人士,他心底倒也没太多波澜。
    甚至一不做二不休,顺势让几位外国朋友也体验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