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刘肥压抑 曹参为相
作者:叶瞎子   西汉爆浆史最新章节     
    刘邦身后留下了八个儿子,按长幼:齐王刘肥、皇帝刘盈、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
    有几个王都是刚封了不久。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长的来历都提到过,关于刘恢,史书中只提到他的母亲姓诸,刘建和刘友都没提是谁生的,这也无关紧要了。
    另外刘邦的堂弟刘交封楚王,亲侄儿刘濞封吴王。
    刘如意已死,吕后把刘友迁为赵王。
    除了刘盈是她亲生的,刘长是她养大的之外,其余的这些刘邦儿子,可以肯定地说,吕后是没有感情的,甚至对刘肥也是。
    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吕后就做了刘肥的后妈,刘肥还是个大老实人。
    刘盈做皇帝第二年,诸侯按照规定都来长安朝拜皇帝,齐王刘肥同样也来了。
    刘盈请吃饭,而且让刘肥坐上座。抛去皇帝这一层不讲,大家是一家人,刘肥是大哥,坐上座也不算错。
    但是吕后看在眼里却是非常愤怒,他觉得刘肥对皇帝不尊重。
    从这一方面来讲,吕后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他对刘盈爱得有点过火,太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刘盈活在母亲的阴影里,也是郁郁不欢。
    也许是权力让她有些迷失,吕后又起了杀心。她让人端来两杯酒,下了毒,放到刘肥面前。刘肥端起一杯,站起身来向吕后敬酒。刘盈一看大哥都站起来,他端起另一杯酒,也站起来向母亲敬酒。
    吕后吓坏了,顾不得自己的身份,从座位上下来,抓住刘盈的双手,强行把酒杯放下了。
    这个非常失态的动作,看在谁眼里都会觉得怪异,刘肥的酒还没喝,他也不敢喝了,说自己已经醉了,不能再喝。一场家宴在恐怖中不欢而散。
    这个历史事件怎么说呢,要毒死刘肥的话,只给刘肥的酒下毒就好,为何要端来两杯,两杯还都下毒?也许是怕一杯毒不死刘肥,准备了两杯?结果让刘盈端走了一杯?感觉有点不合理。
    不过没关系,这不影响历史进程的主线。
    刘肥派人探听消息才知道,酒里下了毒。刘肥心想自己完了,恐怕要和刘如意一样,死在长安城。
    刘肥的一个手下知道后,建议他把自己齐国封地拿一块出来,送给鲁元公主,就是吕后的女儿了。吕后看到自己女儿得了好处,也就不会怎么样了。
    刘肥照着做了,拿出了一个城阳郡,送给鲁元公主做食邑,然后又低声下气请吕后刘盈吃饭,吕后果然吃得很高兴,把刘肥也放回齐国了。
    但是刘肥活得很压抑,自己这位后妈的影子始终挥之不去,四年后就死了。刘肥有十三个儿子,其中有好些个儿子,后文都会出场。
    人都是有很多面的,也不能因为这两件事就把吕后完全否定,她除了是女人是刘邦遗孀,现在还是实质意义上的一国之主。
    吕后在治国上是很谨慎的,她缺乏信心,所以她对刘邦留下的这一套不敢做什么变更。这对于处于恢复元气时期的汉帝国是好事。
    这一年丞相萧何死了,临终前向皇帝推荐曹参接任,吕后没有提意见。
    曹参当年在前秦时期就是同僚,一个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一个监狱长,关系也一直很好。
    后来封功臣的时候,大家都说曹参该排第一位,刘邦却定了萧何第一,这让他很不高兴,跟萧何之间也起了不少摩擦。
    刘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为了培养他,把曹参送到齐国,给刘肥做丞相。
    曹参也没闹什么情绪,尽职尽责做他的齐国丞相。初一到任,他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丞相。以前他是监狱长,后来上战场打仗,没做过这个。
    齐国盛产读书人,曹参把这些人聚到一起开大会,研究怎么治国的大问题。可想而知是什么情形,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曹参不知道该听谁的。他自己隐约也有想法,就是没法具体出来。
    后来他听说胶西(山东高密一带)有位盖公,研究黄老之学的,很有学问,于是派人重礼聘请来做顾问。
    盖公的话,核心就两个字,清静。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不用翻自己会熟。不要折腾老百姓,他们自己就会安定,就能发展。
    曹参觉得这正好跟他自己的想法契合,他也做到了礼贤下士,把自己的正屋让出来,给这位盖公住。
    在齐国推推行的,也是盖公提倡的黄老学说,后世一般称之为“无为而治”。
    曹参治理齐国的成效很显着,按史书所载,“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曹参临行前,谆谆告诫他的继任者,继续他的施政方针,与民清静。当然他这个无为而治不是无政府主义了,法律制度还是一样不缺的。曹参所提倡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在这个框架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对国家来讲,这种放任政策肯定是有负面效应的,不过对于恢复期的社会而言,正面作用比负面效应大得多。
    这种方针类似于近代的“改革开放”,有利有弊,利大于弊。
    其实对于整个西汉初期来讲,都是采用的的这种龟缩发展,休养生息的策略,也才给刘彻积攒够了实力,才能在整个亚洲板块如日中天。
    这里我忍不住还想说一下,我们对比下汉王朝和近代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多个势力崛起,由一股势力带头,联合击破共同的敌人——内部角逐霸主,一股新兴势力击败原带头势力,掌权——内部清算,稳定政权——忍辱负重,休养生息,龟缩发展、经济复苏——站上世界之巅。
    到汉武帝最辉煌的时期,汉朝用了4代人,大约90年时间。笔者大胆预测,我国全面碾压美丽的坚果,重回世界之巅,大约是2040年左右,大家努力吧!
    好,接着聊主线。
    长安城内,丞相办公室内的大小主任科员们都很紧张。萧丞相对他们很不错的,不知道新来的这位曹爷是个什么脾气,好不好伺候,这位可是打仗出身的,会不会砍人头啊?
    他们的担心还真对了,严格来讲,是一部分人的担心兑现了。
    曹参刚上任就烧了一把火,对手下这批人进行了一次换水。那些喜欢卖弄文字,追名逐利者,曹参一概请走;然后再从地方上,挑了一批说话少,办事多的人,充实自己的丞相府。
    不过他也就烧了这么一把火。萧何原来定的那些制度,他原封不动照搬,而且曹参基本不办公,天天公款吃喝,底下的人看不过,就去提意见。
    有人提意见,曹参就请喝酒,还想开口,继续喝……一直到喝醉为止。
    估计当时的情形应该差不多是这样:
    某个人去向曹参提意见,“相国大人……您还有很多文件没批啊,是不是……”
    “来来来,前秦宫廷佳酿,难得好酒,同饮,同饮。”
    某人不好拒绝,喝了第一杯,继续提意见,“相国大人,公事要紧啊……”
    “什么公事母事,喝酒喝酒。“
    第二杯下去,契而不舍“曹相国……“
    “喝酒喝酒…”
    …… ……
    “曹相国……公事啊……”
    ……噗通
    曹参的丞相府后面,住着一群小官,就是低级的办事员们,每天也都在那儿扎堆喝酒,吆五喝六,声闻长安城,影响很坏。曹参下边的人不胜其烦,请曹参出面,训这些人一顿。
    曹参去了……然后和这群人一起开喝,一起扯着嗓子喊,还会吼上两句野歌。
    大家都很无奈。
    曹参下边的人犯了什么错,他都是替人盖过去,在这样的领导下面当差,真是太幸福了。
    曹参依旧我行我素,最后闹的皇帝都看不下去了。刘盈找到曹参的儿子曹窋(发音“竹”),说你回去问问你父亲,就这么说,“高皇帝驾崩不久,新皇帝又年轻,你作为丞相,天天喝酒,不问政事,对天下人怎么交代啊?”
    曹窋回去找了个机会,完全照搬刘盈的话,问了曹参。
    曹参听了后,二话没说,把曹窋打了一顿,“该干嘛就干嘛,天下事还不到你发表意见的时候!”
    曹参当然知道这话肯定是皇帝教的,他还是装不知道。
    后来上朝的时候,刘盈忍不住了,问曹参,“为什么要打曹窋,他的话都是我的意思。”
    曹参摘掉帽子,非常郑重地问皇帝,“陛下觉得你和高皇帝比如何?”
    “我怎么敢和高皇帝比。”
    “陛下觉得我曹参和萧何比怎么样?”
    “你…好像不如他。”
    “陛下说的对。高皇帝和萧何定天下,法令严明具体。如今陛下垂拱而治,臣等谨守职责,一切遵照现有法令行事,不也可以行得通吗?”
    刘盈忽然想通了,“很好,不用再说了。”
    曹参不是没能力,没能力的人不会把齐国治理那么好;也不是消极,要不然他把丞相府的人都换成实干主义者们做什么。
    曹参这么做,带有很大的作秀成分。他很清楚,现在帝国的决策者不是刘盈,而是吕后。
    朝堂上的群臣,几乎全部是刘邦留下的。管理国家,吕后是绝对离不开这些人的,但同时又非常忌惮他们。吕后一旦感觉到来自内部的威胁,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
    所以不得已,很多事在不破坏大环境的情况下,该装还是要装一装的。
    但是面对外部的威胁,吕后还是很能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