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殿前测试
作者:鸡蛋羹鸡蛋羹   古代之败家儿子最新章节     
    在静谧的暮色中,王华骤然一愣,抬眼望去,只见王守仁依旧如雕塑般枯坐着,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被四个字深深锁住——知行合一。
    这四个字,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王华的心海掀起了层层涟漪,他开始在这四个字中探寻,试图挖掘出自己一生所学与之丝丝相连的智慧火花。
    沉思良久,他终于忍不住轻咳一声,打破了这沉默的魔咒。
    熬红了双眼的王守仁,似是被这咳嗽惊醒,缓缓抬起头,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眸与王华交汇,瞬间,王华的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酸楚。
    “还在温习殿试的功课?”王华挤出一抹温和的笑意。
    “非也。”
    王守仁的回答简短而坚决,显然,他并不擅长掩饰。
    王华的眉头微微一皱,呼吸急促起来,明日,就是决定命运的殿试之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好在,王守仁虽年轻,却已声名鹊起,身为朝中少詹事,王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再次展开笑容:“那么,这‘知行合一’究竟有何深意?”
    “儿臣尚在摸索之中,这几日,整日沉湎于其中,愈发觉得这四字之间,蕴含的不仅是浅显的道理,更是让人细思极恐的深意。”王守仁认真地说道:“然而,孔圣与程朱诸贤的教诲固然高深,但儿臣却以为,他们……”
    王华的身体微微颤抖,他的心中掀起了狂风巨浪。
    敢批评圣人?这简直是大逆不道!
    王家世代诗书传家,全赖四书五经,孔孟程朱的教诲便是他们的命脉,而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竟敢如此放肆!
    原来,这些日子他竟日日闭门不出,钻研这“知行合一”,竟全然不顾即将到来的殿试!
    王华气得脸色铁青,眼眸中的血丝如同燃烧的火焰。
    王守仁察觉到父亲的怒火,便闭上了嘴,不再多言。
    然而,他性格刚烈,一旦心中有了定见,便如磐石般坚定。
    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与父亲对视。
    深吸一口气,王华决定暂时按下怒火,他毕竟是状元公,要有风度,要有涵养。
    他尽力以平静的语调说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他的话语如同疾风骤雨,一气呵成,继续道:“因此,才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今,你的未来就在眼前,明日的殿试,不仅关乎你的命运,更关乎你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你难道都不在乎了吗?”
    王守仁的脸色僵硬,似乎在内心深处,这场思想的激战正在悄然上演。
    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思维如同不受束缚的鹰,随时准备在浩瀚的天地间翱翔。然而,这思维之物,却如同性格般,各有所长。对于凡夫俗子,不过是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而对于历史上的伟人,这便成了思想的火花,照亮了历史的长河。
    然而,那时的王守仁,尚不是那闪耀星辰的思想巨擘,他还在那思想的迷宫中徘徊,寻觅着真理的踪迹。
    片刻的沉思后,他的目光如炬,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父亲,格物致知,实乃误入歧途。我曾亲身尝试,格竹三日,却如盲人摸象,一无所获。我又曾深入西山的农地,探索万物之理,亦是一无所获。”
    王华的胡子因愤怒而颤抖,胸中的怒火仿佛要将他的心撕裂:“你……你……”
    但王守仁并未停下,他微笑着,眼神中满是自信的光芒:“不过,在殿试的考场上,我自诩信心满满。”
    王华几乎要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听到这句话,他的脸色总算有了缓和:“嗯?”
    王守仁轻描淡写地道:“林蒙的门生们,若论八股,或许不及他们,但若是策论,他们便黯然失色。欧阳志、刘文善、江臣三人,思维僵化;徐经虽机敏,学问却稍逊一筹。唯有唐寅,才情横溢,但可惜出身商贾,在策论上恐怕难以大展拳脚。”
    这番话,毫无谦虚之意,简直如同在向世人宣告他的野心。
    王华心中虽恼,但多年的风霜告诉他,保持谦逊才是为人处世的真谛。他瞪了王守仁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这么说,你自认为能高中状元?”
    王守仁微笑,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儿子,志在必得!”
    …………
    当闲暇时光来临,林蒙在书房中,享受着门生们环绕的恭维,那种满足感,仿佛是他人生中最为美好的时光。他从不沉迷于女色,但调教门生,却也是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唐寅,那个画技高超的才子,献上了他入室后的第十三幅作品——一幅精美的仕女图。尽管唐寅的仕女图在历史上独树一帜,但连林蒙自己都有些审美疲劳。
    正当林蒙眉头微皱,唐寅心中一紧,小心翼翼地问道:“恩师,这幅画……您不喜欢吗?”
    林蒙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小唐啊,这幅画固然精妙,但我总有个疑问,为何你笔下的女子,总是裹得严严实实?为何不展现她们的风姿?”
    林蒙的疑惑,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唐寅心中的结。他尴尬地笑了笑,脸庞瞬间染上了淡淡的红晕。
    在幽暗的屋角,欧阳志宛如一尊雕塑,面容冷漠,一双眼睛仿佛能穿透时空,直直地凝视着高悬的屋梁,思绪飘渺如云。
    江臣与刘文善垂首低眉,情绪波澜不兴,宛如两尊石像,静默无声。
    徐经却如遭雷击,震惊之余,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他疑惑地打量着这位恩师,心中暗自思忖:恩师,向来以清高自诩,今日这等举止,莫非……这……难道是同道中人?下次若再前往那神秘之地,是否该邀上恩师同行?这岂不是成了一段佳话?然而,师徒共度风月,是否妥当,这又算得上是风流韵事,还是……
    唐寅一时之间满脸通红,犹豫不决,呐呐自语:“恩……恩师,学生虽是贡生,但……但怎能勾勒出如此……如此……”
    林蒙斜眼一瞥,冷嘲热讽道:“肮脏?衣衫薄些,便无颜见人?”
    唐寅羞愧欲死,恨不得将自己藏匿于尘埃之中。
    林蒙心中感慨万分,心想:果然,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命运。比如唐寅,若是在那个时代,因弊案而家境破败,或许会沦落到以春宫画为生,为乡里谋福祉。而如今,他依旧光鲜亮丽,却开始轻视自己曾经赖以为生的技艺,可见,人啊,易忘本。
    林蒙缓缓坐下,神情严肃:“好了,不提这些了。明日便是殿试,为师也没啥能教你们的。殿试之上,务必全力以赴,别让为师在众人面前丢脸。”
    江臣和徐经二人,闻言面露愧色,心知自己确实丢尽了脸面。
    林蒙再次慎重地叮嘱一番,便让他们早早安寝。
    对于这场殿试,林蒙心中并无把握。他虽然清楚弘治十二年的殿试题,但殿试与乡试、会试不同,主考官的题往往随机应变,八股文虽受外界影响较小,但策论题却关乎时事,变幻莫测。
    因此,林蒙并未透露历史上的策论题,以免影响五个门生的发挥。他更希望培养他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魄。欧阳志、刘文善、江臣三人,在他悉心教导下,已变得沉稳冷静,即便天崩地裂,也面不改色。可见,他的教育成果斐然。
    接下来,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就全凭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这一夜,他们安静地度过。次日,天才蒙蒙亮,林蒙便起床了。
    小香香一边为林蒙穿衣,一边说道:“少爷,唐公子他们早已准备好了,专等少爷起来。”
    “嗯。”林蒙望着窗外微亮的天色,不禁感慨道:“做人的爹……不,做人的恩师,真是重任在肩啊。不过,本少爷已有经验,小香香,不如我们造个孩子来玩玩,看看本少爷的养育之道如何。”
    在这温馨的午后,小香香的脸颊如同初绽的桃花,瞬间染上了淡淡的红晕,她娇羞地垂下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眸。日复一日,林少爷的顽皮玩笑和偶尔的轻佻举止,她已经学会了从容应对,不再心生抗拒。然而,今天的调侃似乎来得格外大胆,她小心翼翼地为林蒙系上那条璀璨的金腰带,声音清脆而带着一丝责备:“少爷,您这可是明目张胆地欺负我呢……”话音未落,她便害羞地转身,红着脸轻轻带上了门。
    林蒙的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他心中明镜似的清楚,自己不过是惯于逗她开心,哪敢真个欺负这小可爱。正想转身,却瞥见门口的邓健正傻笑着,那模样,竟让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哟,笑得那么开心,是不是觉得自己也能当一回‘小可爱’啊?”林蒙没好气地挥了挥手中的扇子,轻轻敲了敲邓健的额头。
    邓健笑得愈发欢畅,但林蒙这突如其来的“冷笑话”却让他笑不出来了。毕竟,最近这小子似乎收敛了许多,少了往日的挥拳舞腿,这让林蒙还真有些不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