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宫廷风云突变
作者:鸡蛋羹鸡蛋羹   古代之败家儿子最新章节     
    萧敬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但这笑容转瞬即逝,仿佛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短暂而耀眼,随即他的面容恢复如常,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世人啊,往往是在恐惧中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世间,竟还有对我真心实意的人存在。”
    他轻轻挥了挥手,指向桌上的珍宝箱,眉宇间透出几分不屑:“这些俗物,我们何须挂心。”
    “然而,既然是刘瑾的慷慨馈赠,我们便也恭敬不如从命了。”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话在咱这里,可是老生常谈。”萧敬轻启薄唇,眼神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
    “他在东宫的积蓄,恐怕早已所剩无几,此次东归,却如获至宝,搜集了这许多奇珍异宝。看来,他的麻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萧敬继续说道:“既然他有所求,想必是寄来了书信,想要将他在锦州犯下的罪行一笔勾销?这事情,对他来说,难如登天,但在我们眼中,却是易如反掌。”
    “老祖宗真是神机妙算。”张智见萧敬欣然接受了礼物,脸上露出了一抹讨好的笑容。
    萧敬的目光微微一眯,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这些礼物,本不欲收下,但其中的深意,却是不得不深思。想当初,我栽培刘瑾这狗贼入东宫,本寄望他能有所作为,岂料他竟忘恩负义,无耻之极。如今,若是他落难,我们势必要再选一人送去东宫,好在他这次吃了教训,能铭记这份恩情,切莫再行不义。”
    萧敬缓缓起身,恢复了平日里那副忠厚老实的模样:“是该去觐见圣上了。”
    话音刚落,萧敬便步入了暖阁。
    弘治皇帝对此视若无睹,倒是萧敬自己笑意盈盈地开口:“陛下,锦州的消息来了。”
    “什么消息?”弘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目光转向萧敬。
    “是刘瑾派人送来的。”
    “刘瑾?”弘治皇帝的眉头微微一挑。
    “正是那位伺候东宫小主子的奸佞之徒。”
    原来是他,弘治皇帝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萧敬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刘瑾的书信,递到了弘治皇帝面前。
    “这是刘瑾送来的亲笔信,陛下,请过目。”
    信中字字句句,几乎都在辩解自己在锦州的无辜,声称一切都是欧阳志的指使,而他不过是被迫从命。他还提到,欧阳志手持御剑,无人敢怒不敢言,只能任其胡作非为。
    在幽暗的宫廷深处,弘治皇帝的脸色如同深秋的寒霜,他轻蔑地将手中那封无字的书信掷于案头。尽管字里行间未曾提及林蒙的名字,但空气中弥漫的却是阴谋的腥风血雨。欧阳志,这不就是林蒙的影子在暗中操纵的吗?那柄曾由他亲手赐予林蒙的御剑,如今却成了离间之计的锋利武器。
    林蒙这小子,胆大心细,竟敢将御剑送人!
    他微微抬起眼眸,目光如电,淡淡地询问萧敬:“此事,当真?”
    “奴婢一无所知。”萧敬苦涩地摇了摇头:“东厂的人还未归来,关外的消息,总是来得慢。”
    弘治皇帝轻轻点头,目光再次落回那封沉默的书信,从鼻孔中冷哼出一声。
    “刘瑾,这是在试图推卸责任吗?”
    萧敬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陛下,或许并非如此。刘瑾不过是个小小的宦官,他能有怎样的野心?在这宫中,固然有仗势欺人者,也有贪财之人,但刘瑾此举,恐怕与他并无直接关联。奴婢相信,这封书信,乃是刘瑾的肺腑之言。”
    弘治皇帝陷入沉思,最后点头认同:“即便如此,他既已随行,定是太子殿下的怂恿。”
    萧敬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太子殿下或许有所安排,但这于刘瑾并无益处。他不过是随波逐流,欧阳志的言行,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
    弘治皇帝将书信轻轻搁置,冷峻地命令萧敬:“这封信,不得外传。现在,宫中已是乱成一锅粥,不能再添乱了。”
    “奴婢遵命。”
    就在这时,弘治皇帝突然想起了什么,眉头紧锁,问道:“你说,鞑靼人真会奇袭锦州?林蒙向来料事如神,如今他如此紧张,派遣欧阳志前往锦州,难道鞑靼人真的会袭击?”
    萧敬沉默片刻,微笑道:“陛下,或许这只是一场误会。京中已经开始飘雪,辽东的天气更加恶劣,若鞑靼人真要袭击锦州,消息应该早已传遍。新建伯虽智计过人,但也不是未卜先知。欧阳志不过是新晋翰林,带着圣旨行事,却如履薄冰。若是鞑靼人真来袭,他恐怕早已慌了手脚,若是慌乱之中出了岔子,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弘治皇帝听后,心中暗自点头,觉得萧敬的话颇有道理。
    鞑靼人奇袭锦州,确实有些天方夜谭。
    他朝萧敬挥了挥手:“你去吧。”
    ……
    夜幕低垂,宫灯一盏盏熄灭,皇帝安寝,而在这座宫殿的隐蔽角落,内阁的灯火依旧明亮。
    今晚,轮到刘健值夜,虽然无事,但内阁大学士必须在此歇宿,以防万一。
    夜色如墨,静谧的官邸中,刘健本应沉入梦乡。然而,那颗饱经风霜的心,似乎永远也找不到安眠的节奏。值夜班,不过是个名头,真正的守夜人,心中却有一片星空,等待点亮。
    翰林与书吏们各司其职,而刘健,这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却因那无尽的思绪,叫人送来了香茗。他轻啜一口,与身旁的书吏闲聊,言谈间,透露出一份深深的忧虑。
    “今晚的奏疏,十之八九,都是那些文人墨客的闲笔,都察院、六科……哎,锦州那点小事,陛下却置若罔闻,这朝廷的积弊,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疏通的。”
    刘健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却也透着深深的智慧。他明白,有些事情,与其堵住,不如开诚布公。
    书吏小心翼翼地陪在刘健身边,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而刘健,似乎看透了书吏的心思,轻笑一声,道:“这弹劾,不过是几声狗吠,陛下若是轻轻安抚,便能风平浪静。”
    但皇帝的沉默,却像是扔进池塘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书吏轻声叹息,将锦州那桩悲剧娓娓道来,一时间,气氛变得凝重。
    刘健的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又恢复了平静:“礼部已经派人去核实了,但十有八九,又是那些无稽之谈。”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宦官的声音带着几分焦急:“紧急军情,辽东急报!”
    刘健如梦初醒,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深更半夜,这急报来得太突然,太不合时宜。
    他霍然起身,书吏也跟着紧张起来。书吏快步出门,不久后,手中捧着一份烫金的奏疏,匆匆而回。
    刘健接过,指尖轻触那份沉甸甸的奏疏,心知这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打开一看,他整个人仿佛被冰封,所有的言语都凝固在了空气中。
    这是一份来自大宁朵颜卫的紧急奏报,字字句句,透露着危险与紧迫。数万鞑靼铁骑,如影随形,绕过大宁,直指锦州。而大宁,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陷入了混乱,毫无防备。
    刘健眼前一黑,几乎无法想象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给锦州带来怎样的命运。
    刘健猛地一吸气,宛如背负千钧重压,身躯不由自主地剧烈颤抖。他猛然抬起眼眸,紧迫的目光如同闪电划过夜空,急切地对着书吏命令道:“快!立刻请李公、谢公……”
    书吏瞬间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脸色大变,焦急地回应:“刘公,李谢两位大学士此刻正候在宫外!”
    刘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已是深夜时分。
    在这深更半夜,如此紧急的重大事务,竟然送达至眼前,他深知此事迫在眉睫,必须即刻解决!
    然而,眼前的难题是,所有人都沉浸在梦乡之中,尤其是那贵为天子的陛下,刚刚安寝,他的身体一向孱弱,加之连日来的辛劳,此时此刻,他正享受着难得的安宁,刘健又怎能忍心打破这份宁静?
    刘健焦急得眼眶通红,他连忙催促:“快想办法,去兵部打听一下,最近是否有紧急奏报,务必要迅速行动,此事非同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