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研一看,这现成的流量,不蹭太亏了。
当下就让何安把长桌搬到门外面大家能一眼看到的地方,做一番心里建设,就对着来往的人开始吆喝起来,“大家走一走看一看啊,何家粮铺今天新开业了,黍米七文钱一斤,粟米六文钱一斤,黄豆三文钱一斤了啊。”
接着她一边喊,一边招呼来往的人可以过来看看,并给出了新店开业必备打折券,“新店开张大优惠,买十斤送半斤,多买多得,先到先拿啊。这位大伯,来看看啊!”
事实证明无论什么时间人类对打折的东西都没有抵抗力,粮食的价格是参考着大粮铺来的,市场上的定价他们不能乱改,但是可以有优惠啊。
像是买十斤送半斤,这样既不打破市场上的标价,又能让买家占到便宜。
划下来能省个三两文的。
可别小看这三文两文的,对于会过日子的人家来说,一文钱都要小心计较。
所以苏研只在门口吆喝了几遍,就有人上前来问了。
那人穿着短衣,脚蹬草鞋,满头大汗,一看就是刚做完工到这边吃饭来了。
上前来问的时候还带着怀疑,生怕苏研是骗钱的。
“你这粮食真的买十斤送半斤?不会是骗人的吧?”
这家伙一针见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苏研找的托儿,特地来这里跟她演双簧的呢。
机会难得,苏研赶紧上前来对大爷保证:“咱们家虽然新开业,但是以后也打算长做的,哪能骗人啊。不过我们小本买卖,只开业前三天送。”
说到这里苏研生怕其他人听不见,特地不着痕迹的把声音调高,确保来来往往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咱们家新店开业,准备的粮食不多,大家是先到先得,咱们送完为止啊。”
大伯特别有做托儿的潜质,在苏研说完之后立刻让苏研给他来十斤粟米。
苏研高高的应了一声,看大伯手里什么也没带,立刻指挥何安去拿粮袋子。
还不忘给大伯宣传:“大伯,咱们家粮袋子一文钱一个,你是咱新开业的第一个客人,今天就免费送你一个。”
大伯一听更高兴了,连连对着苏研道谢,但是眼睛却一刻都没离开过称粮的何安。
苏研见状,暗示何安把称放低点让大伯仔细看看,好让人放心。
何安也聪明,收到苏研的暗示,不光不动声色的把称放低了,还特地等称翘高高翘起才停止往里面加粮食,然后还特地把称往大伯面前递,好方便他仔细看:“大伯,十斤半的粟米,高高的!”
等大伯满脸微笑的看过确认好之后,才拿出布袋倒进去,扎好后递给大伯。
大伯拿到粮袋子用手掂了掂重量,再三确认没问题,才放下心来从自己布袋里数出六十个铜板给苏研。
苏研接过来放到提前准备好的收银盒里,才回头对大伯说:“大伯,下次再来啊。”
在旁边暗自观察的人发现真的是买十斤送半斤,一下子骚动起来。
一窝蜂的挤到长桌前,你十斤我十斤的要起来,生怕买不到。
人都是爱凑热闹的。
在现代,那些早起去超市领免费鸡蛋的老人真的是家里缺这些鸡蛋吗?
并不见得。
不过是从众效应,还有一些占便宜的心思在作祟。
超市的饥饿营销,正是拿捏住了顾客的这种心理。
让买到的人有一种占了大便宜的感觉,这样买不到的人则会懊恼非常,下次就会更加积极的抢购。
现在苏研的摊子就是这样。
如果说一开始买的人只是来来往往做工的人。
后来那些家里有存粮的城里人看着这么多人抢购也开始坐不住,挤上去跟着一起抢,生怕自己占不到便宜。
到最后其他本想回家拿上粮袋再回来买的人,生怕晚了赶不上,也不回家了,一头扎进人堆里抢粮。
没听说嘛,新开业,存粮少,先到先得!
这围着这么多人,回家拿粮袋万一赶不上怎么办?
一咬牙,算了,买个粮袋得了,也就一文钱。
即使买的是十斤黄豆赠送半斤也是一文半钱,算来还是他们赚了。
想着也跟其他人一样挤上去,大声喊叫着让苏研何安给他也来十斤。
或许是没遇到过这种营销方式,或许是让大家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也或许是时机赶得好摸准了大家爱跟风凑热闹的心理。
苏研何安的小粮铺开业的第一天,出乎意料的火了,直把何祖父拉来的几车粮食全都卖完了还有人没买到。
苏研简直惊喜至极,没想到古代的人这么淳朴。
普通营销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虽然知道今天来买粮的人基本都是冲着他们家的优惠来的,但是开业第一天就售空还是让苏研和何安喜出望外。
最后在大家意犹未尽并再三确认明天还有优惠的情况下,苏研和何安才正常闭店关门。
看到这情况,苏研和何安晚饭也不吃了,连夜到何祖父家里说明了情况,又拉回了几车粮。
接下来两天基本都是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了这边买粮有优惠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每天早上都有许多人围在店门前等他们开门。
苏研和何安把门推开,长桌都没来得及搬到外面就被人围住了,没办法,两人也不搬桌子了,直接就在屋里开始称粮食收钱。
反正本来也是准备在屋里卖的,只是第一天没人才把摊子摆到外面。
现在明显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粮铺了,也不用非要较劲摆到外面。
这天苏研和何安忙得脚打后脑勺,水都来不及喝一口。
第三天也是。
两人这几天都是白天开店卖粮食,晚上从老宅里面运粮回来。
一连三天连数钱的时间都没有,粮食运回来之后也是倒头就睡,第二天早早的起来开门接待客人。
直到三天的新店开业优惠期过去,人流才消减下去。
不过因为前三天来的人太多,粮铺的名声是打出去了。
所以即使没有优惠还是会有一些人来买。
毕竟一样的价钱,苏研何安他们一点都不像大粮铺的人那样爱搭不理的,对他们很是热情周到。
也不因为他们买三斤两斤的就给他们翻白眼,每次打秤也都打的高高的。
这让来买粮食的人心里都暖暖的,渐渐地他们粮铺也经营出了一点名声,虽然比不上大粮铺那样货品齐全,但是也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客源。
当然也有比较烦恼的事情。
那就是苏研他们前几天生意太好,大家没料到能卖出这么多。
何祖父家里的粮食虽然有剩余的,也经不住这样的消耗量,加上新开业那三天,没过半个月粮仓就告急了。
虽然后面和祖父又联系三个儿子,让他们各自出一些家里的余粮支持后辈的事业,但最终也只是堪堪撑过去一个月。
离新粮下来还有近一个月,粮铺不能缺粮,因此何安又挨家挨户联系族人看谁家有没有多余的粮他上门去收。
这时候距离夏收只剩一个月了,而且风调雨顺眼看又是一个丰收年。
族里的确有不少心思灵活的家庭想趁着新粮没下来把多余的粮食卖了,好小赚一笔。
不然等新粮下来,家里囤的粮食就是陈粮了,价钱会大打折扣。
所以何安去问的时候很多人愿意卖,再加上何安是上门来收,他们就更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