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计便可解众忧
作者:墨寒渊   天机算师之鬼见愁最新章节     
    就在众人纷纷不吝言辞地赞扬之际,工部尚书曹宏凯迈着沉稳的步伐出列,而后躬身施礼,神色恭敬地道:“皇上,细盐、味精以及一等粮种的生产与种植,固然都易于解决。然而这蜂窝煤,听起来虽说并非难事,但眼下却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旦马上投入使用,其用量必然极为庞大。短时间内需要如此众多的人手,着实不好仓促行事。若强行招募百姓,恐怕会激起民愤。况且如今冬日寒冷,如若入了三九,形势怕是会更加艰难,不知该如何应对才好。”
    “这……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寒渊,你可有解决之法?”皇上眉头紧皱,目光径直投向楚寒渊。因为在皇上心中,既然是楚寒渊提出的构想,那他必定是有成竹在胸的解决办法。若让百官商议,那纯粹就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楚寒渊微微一笑,缓声道:“解决之法有二。其一,让各地的刑犯参与劳逸,派遣重兵严加把守。其二嘛,让流民前去劳作。只需给予他们丰足的食物,再给予些许银钱,无需太多,他们便会尽心竭力地去做事。后者最为稳妥,无需重兵把守,只需成立一个煤督司,严格把控住蜂窝煤的质量与数量即可。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流民的安置问题,又化解了蜂窝煤的生产难题,可谓是一举两得。当然,让流放的刑犯去进行生产,也不失为一项良策,毕竟即便不如此,朝廷也是要养活这群闲人的。”
    武丞相范璃闻言,不禁竖起大拇指,满脸钦佩地赞道:“殿下所言极是。如此一来,当真能够一举多得。流民不同于寻常百姓,这样的安排,也正应了那句‘授人以渔’的至理名言,也算是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拥有了长久维持生计的手艺。”
    皇上听闻楚寒渊的一番话,龙颜大悦,当即下令:“就依寒渊所言,速速成立煤督司,由工部辖管。各地流放和中型罪犯单独开设煤场,派遣兵力严加看守,成立煤督司法令场。”
    “遵旨!”工部尚书曹宏凯领旨道。
    紧接着,皇上又道:“这蜂窝煤既然要投入使用,定价一事至关重要,诸位爱卿,都来议一议。”
    朝堂之上,瞬间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
    一位大臣率先说道:“皇上,依臣之见,这蜂窝煤定价至少得六钱一块。毕竟生产过程需要诸多人力物力,成本颇高。”
    另一位大臣立刻反驳道:“六钱一块?这价格太高了,百姓如何承受得起?百姓用不起,这蜂窝煤的推广便难上加难。”
    “成本摆在那里,价格太低,朝廷岂不是要亏本?”
    “但首要考虑的应是百姓的承受能力,若价格过高,百姓怨声载道,于国于民都非好事。”
    “可价格过低,无法保证持续生产,又如何能满足需求?”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激烈。
    皇上看着争论不休的大臣们,眉头紧锁,心中烦闷不已。他看向楚寒渊,问道:“寒渊,你对此有何看法?”
    楚寒渊向前一步,施礼后说道:“皇上,臣以为,定价之事,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若定价过高,如方才所言,百姓难以承受,蜂窝煤无法普及,其益处便无法惠及众生,且易引发民怨。若定价过低,虽能一时取悦百姓,但长期来看,朝廷入不敷出,无法维持生产,更无法保证质量和数量。”
    他顿了顿,继续道:“臣建议以每块蜂窝煤二钱的价格为宜。如此定价,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这个价格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百姓冬日取暖乃刚需,二钱的价格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不会因价格过高而却步。其二,从生产和运营成本来看,这个价格能保证一定的利润,使得煤督司能够持续运作,有资金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其三,适当的利润空间也能激励更多的商人参与到蜂窝煤的生产和销售中来,形成良性竞争,进一步优化市场。”
    楚寒渊目光炯炯,环视众臣,接着说道:“此外,对于那些有军功和战场死去将士的家属,应当免费发放蜂窝煤。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此乃朝廷对他们的感恩与抚恤。再者,对于极其贫困者,若他们愿意去煤督司制作蜂窝煤或者下矿挖煤,应给予特殊待遇,日后其子孙三代不论是入军队,还是参加科考,都应有先行条件。如此一来,既能解决贫困者的生计问题,又能激励更多人为国效力。”
    楚寒渊的一番话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让不少大臣频频点头。
    但仍有大臣提出疑虑:“殿下,如此定价,初期或许可行,但随着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力成本的增加,如何保证长期稳定?”
    楚寒渊从容回应道:“这便需要煤督司加强管理和调控。一方面,可与煤厂工人签订长期稳定的劳逸书,签约者为正式煤督司工人,这样可以确保制作的质量,另外可以售卖的各大商户签订协议。另一方面,可售于商户制作技艺,提高生产效率,但因为有国家的二钱银子的牵制,商贩有银子赚却不易涨价。同时也要,加强所需市场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策略。”
    又有大臣问道:“那对于偏远地区,运输成本较高,又当如何定价?”
    楚寒渊略作思考,答道:“对于偏远地区,可根据运输成本的增加适当微调价格,但幅度不宜过大。同时,可考虑在当地设立分厂或者与当地商人合作,就地生产,以降低运输成本,只需要把煤炭运输过去即可,只要两年内简单成效咱们朝廷就可以撤离偏远地区,自会有商家接手,届时管理好市场价格便可以了。”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户部尚书开口道:“殿下所言虽有道理,但如此大规模的免费发放和特殊待遇,户部的压力巨大啊。”
    楚寒渊看向那位户部侍郎,说道:“从短期看,或许会增加一定的财政支出。但从长远来看,此举能赢得民心,稳定社会。有军功和烈士家属得到安抚,会激励更多将士英勇作战;贫困者有了出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减少。而且,当蜂窝煤产业蓬勃发展,税收也会相应增加,届时户部的压力自会减轻。”
    皇上听着楚寒渊的解释,频频点头,说道:“寒渊所言甚合朕意。就以每块蜂窝煤二钱定价,按寒渊所议施行。”
    “吾皇圣明!”众臣齐声高呼。
    随后,皇上又对各项具体事宜做了详细的安排,责令相关部门务必落实到位。
    退朝之后,楚寒渊被皇上单独召至御书房。
    “寒渊,今日之事,多亏有你。”皇上感慨道。
    楚寒渊谦逊地说道:“父皇过奖,为父皇分忧,为百姓谋福,乃儿臣分内之事。”
    皇上微微颔首,说道:“这蜂窝煤之事,关乎民生大计,后续的进展,你要多费心盯着。”
    “儿臣定当不辱使命。”楚寒渊郑重承诺道。
    在楚寒渊的精心筹划和各方的努力下,煤督司短短两天就成立并运作起来。半个月后蜂窝煤便以合理的价格走进了千家万户,百姓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温暖,对朝廷的感恩之情日益深厚。那些有军功和烈士的家属得到了应有的照顾,贫困者也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了生活,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安定的景象。
    而楚寒渊的智慧和谋略,也在这一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赢得了百姓和百官的敬重与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