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间,宫本武藏丢掉了手中被洛豪斩断的太刀伯耆国安纲,紧接着迅速从腰间抽出打刀和泉守藤原兼定。
看着宫本武藏的样子,洛豪的心中充满了惊讶。
他暗自揣测:
“这位400多年前的日本老武士,不会因为我几句调侃就打算切腹自尽吧?”
“难道真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如果是这样,我也只能向前辈您道一声一路走好了。”
但事情的发展却与洛豪的想象大相径庭。
宫本武藏非但没有切腹的意图,反而将刚抽出的打刀和泉守藤原兼定也随意地扔在了一旁。
他抬头仰望着斗技场的天花板,开始自言自语起来:
“400多年前,老夫步入晚年,持刀的机会日益减少,而握笔的次数却逐渐增多。”
“书法之道,讲究的是意境,追求的是返璞归真的境界。”
“正如剑道中的剑字,从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每一次演变都是对繁复的简化,对极致的追求。”
“大繁至简,方能极境至臻。”
“书法与剑法,同源而异流,皆需手腕之力与胸中之气相辅相成。”
“既然书法有草书境界,那剑道又该如何体现这种之境?”
“草书之上呢?”
“曾几何时,我每日奋笔疾书,纸墨间尽显真章。”
“而后,我放弃了实体之笔,开始在脑海中书写,以意代笔,以念为墨。”
“合上双眼,我手持无形的笔,一边默念内容,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一笔一划,运笔如飞。”
“再后来,我甚至不再受限于脑海这片‘纸张’,睁开双眼,只要看到墙壁这等类似之物,便能以意代墨,直接在墙壁上书写。”
“当我看到瀑布这种犹如卷轴之物,我便想在瀑布之上挥毫落笔。”
“有一日,我在仰望天空之时,我已经无需动手,也能够在天空运笔了!”
“到了这个境界,就再也不需要笔,书法与剑法异曲同工,两者相通。”
“书法如此,剑道亦如此!”
“当剑术精修至不滞于物时,我就已臻无刀之境!”
“然而,400多年前的我,参透这个境界之时,我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我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阳世!”
宫本武藏说到这里,只见他空手摆出二刀流的架势。
这下,站在宫本武藏对面的洛豪看呆了,他心里嘀咕着:
“难道这就是二天一流的最终奥义——无刀之境吗?”
“武藏从书法中悟出领悟参透得出剑道至高境界,所追求的最终形态,是无刀胜有刀之境吗?”
洛豪接着用手背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这个老家伙,会不会是在耍我?”
“现在这个年代的糟老头子可是狡猾得很呐!”
【科普】
【剑,这一古老而沉重的兵器,常被视为不便之物,但在宫本武藏的手中,它超越了单纯的工具范畴,实现了人与剑的深度融合,达到了“人刀合一”的至高境界。然而,当剑不再是主角,当刀与人不再是独立的存在时,我们不禁要问:剑道的最终奥义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或许就隐藏在宫本武藏晚年所探究的“无刀奥义”之中,这一理念在《五轮书》的火之卷中得到了深刻的阐述。无刀之战,不仅仅意味着没有实体刀具的战斗,它更蕴含了多重含义:既指在有刀的情况下,亦能洞察到无需动刀即可获胜的智慧;也指在无刀可用时,依然能凭借精神与技巧取得胜利的境界。这一原则深奥莫测,难以仅凭文字完全表达,唯有通过日复一日的修炼与体悟,方能逐渐领悟其真谛。
宫本武藏在《五轮书》的自序中,自豪地宣称自己在50岁时已洞悉兵法的精髓,并以此为契机,触类旁通,自学成才,掌握了多门技艺。他强调,真正的武士之道,应当是文武双全,既要精通剑道,也要擅长笔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武士精神的核心。因此,宫本武藏能从书法中领悟剑法,正是文武之道相互渗透、融合贯通的绝佳例证。
从“无笔”到“无刀”,是宫本武藏对武士道精神追求极致的体现。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旅程。在他去世前七天,他亲笔书写了《独道行》中的21条人生信条,这些信条不仅是他个人信仰的总结,也是他对后世武士的深切期许。
至于现实世界中,宫本武藏是否真的达到了“无刀境界”,这或许永远是一个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相信自己已经触及并实现了自己所苦苦追寻的最终奥义——无刀之境。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对剑术的超越,更是对人生、对武道、对宇宙万物深刻理解与感悟的结晶。】
武藏摆好架势之后,以极为低沉而庄重的语调缓缓说道:
“此刻,我所施展的,正是我前世所追求的,那即将完成却未曾有机会验证的终极奥义。”
“你,将成为这奥义的第一位见证者,这是你的荣幸,也是你的使命,请以此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