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更为炙烈
作者:番昌宏   大明:不一样的大明帝国最新章节     
    作为僧人的姚广孝,其权欲之心并不弱于朝中任何一位官吏,甚至可能更为炙烈。
    作为权力的热切追求者,胡轲深知若不顺应此制度,不可能达成与别人相对 ** 的存在。
    他愿意加入这场游戏的舞台,便必须接受相应的规则,而长时间浸染其中的胡轲,越是显得熟练自如、挥洒自如,则越是显示了其思想已被这个制度全面塑造与掌控。
    也许,像姚广孝这样的人,能够通过精研佛经悟出人生的智慧,在这世俗世界里,他已开辟了自己的领地。
    若是常人能够获得僧侣的身份,在这混乱的时代已经算是极大的幸运。
    许多人饱食终日后,便不会再对那些超越生存边缘的事情产生兴趣。
    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庙宇接纳和尚,并不意味着可以在此地完全躺平,只是给予了他们一定程度的保护而已。
    和尚的身份更多的是象征性的符号,提供了生活的基础保障,而不是彻底的庇护。
    主持接受一个普通人入教,更多考虑的是得到一个勤劳的劳动者的帮助。
    尽管处于大乱之世,富足的寺院代表的还是地主阶级。
    而在农民**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虽然看起来热火朝天、波澜壮阔,实际上真正有影响力的领袖并非是那些出身底层的领袖们,掌控话语权的仍是先前的官僚地绅。
    在那个生产力几乎停滞不前的年代,活下来就需要从地主手中夺取土地资源。
    地主一旦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的附庸,面对汹涌而来的“贱民”大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为了稳固地位,他们的方法多且多样,从使用暴力手段压制反抗,到采用 ** 拉拢的方式,吸引其他地主或者平民支持自己的阵营。
    一旦运用这类策略后,他们往往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仅仅给予一部分人一些短期的利益,不仅能保住自己当前拥有的一切,还能利用这些小恩小惠将周围的“饿狼们”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的前敌。
    农民**,不论多雄伟盛大,最终都会因为种种原因,变成地主阶级手中的利刃。
    毕竟团结起来,缺少一位杰出领袖引领,农民总会面临被刻意设下的重重屏障阻碍前进,从十个到一百人的带领已经极具困难,更何况是指导数千人的庞大队伍?而且,当大量的生产资料都集中在地主手中时,即使人民奋争,也不可能完全消灭所有地主。
    随着时间的推进,留下的部分地主会迅速意识到这个问题,接着他们会以现有资源为基础进行调整重组,将原本的势力分解为更加细小、难以整合的部分,以确保自身的最大利益。
    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旨在凝聚力量、争取共同抗争的行动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阻力。
    最终,农民的抵抗只会削弱一小部分地主的实力,剩下的地主会坚决扞卫自身利益,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和权力进行自保与对抗,维持权力平衡,使社会陷入一种动荡又维持状态的复杂境地。
    在这样一片阴郁而沉重的时代背景之下,年幼的姚广孝从庙宇深处的一名普通小沙弥一跃成为了地方有名的僧侣,这中间他付出了无法衡量的努力与辛劳,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晰。
    在他亲历无数身边乡民以无比凄惨的姿态逝去后,原本作为一个普通小和尚的姚广孝,也开始思考起世间真正的运作法则。
    正是因为这份对世相深刻的洞察,才让他在小小寺庙中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取了一席之位,同时在有限的书籍中快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尽管他们所在偏僻小邑寺庙里的仅是零星数册年代久远、满目疮痍的佛经——或许已逾数百年历史,或许是被虫蚁吞噬殆尽的残篇;
    但这却为姚广孝打开了一扇以非同寻常视角审视世界的窗口。
    那些长期未有人开启过的佛家经典,给予他独特的洞见和理解。
    正是借助于寺庙里的佛学修行之路,使他区别于旁人在寺庙建筑的建设上不遗余力,在人人都想通过增加农田面积来增强寺庙力量的时代,他以全新的形象,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
    归根结底,这个世界上确实需要一些能真正担当重任的灵魂。
    阅读佛经,虽看似平凡至简,对苦难大众的福祉并无显着助益。
    而对于自称佛门之士,尤其是佛门大地主来说,则犹如在泥泞的小路上意 ** 见了一蓬软绵的羊毛球。
    人心自有神只窥测——虽然大多数时候,这些黑化的心灵不会把这句古老格言奉为口头禅,却未必不会受其影响潜移默化。
    对于身为佛教信徒的大富豪而言,也非例外。
    纵然他们不曾深刻理解佛教真意,亦曾朗诵佛经几句。
    毕竟作为靠佛教之名维持生计的教派,功课自然不可少。
    一旦到了要站在众民面前传布佛陀之仁慈之时,不能展现出佛家众人的形象,则会失了面子,如同在信众面前撕开了自己的护身符;更严峻的现实是,一旦这样的伎俩被识破,他们追求的那份坐在高山之上、俯瞰众民辛勤劳作的奢侈梦想,则将成为遥不可及的幻影。
    因此,在背后施用暴力之际,明面上总还需要有一名具备道德修养的高僧持续为他们的假象提供支撑。
    而恰逢此时,这个真真确实读过了几页佛经的人物,自然而然成为了众人心中的首选。
    在掌控着寺内权力的 ** 看来,年幼却饱读佛经典的姚广孝除了给寺庙增添几分书生气之外,不可能触及他们核心权威的地位。
    寺庙虽然与外面的世界不太相同,但其严谨的阶级制度,比起常见的地主,更加森严。
    最重要的是,寺庙里有一套它们自己的人才评定标准。
    换句话说,寺庙中所有人职位的升迁全都掌握在决定权者手中。
    而像杨广孝这样的无背景、落拓至於寺庙里谋生的角色,是他们随意操纵的最佳选项。
    因此,他们最开始可能还对杨广孝有所提防,但当他们看到了这般看似读书人模样的僧人,实际上真正在众百姓前宣扬佛法後,任何人都心中的警觉逐渐放下了。
    每一场都需要能够掌控局面的角色。
    杨广孝正经扮演了这个角色,在心中对於整个事件的深层理解一片空白的同时,也开始为寺庙的权利阶级带来莫大之利。
    这样的情形稍久一些,人们放下疑虑,并开始赋予杨广孝更大的权力。
    毕竟,这个时候并不存在“马跑不跑”但不吃草的情况。
    即便不论长久压抑杨广孝,有着使这个人突发奇想、从读书人的态度改变的可能性;更关键的是现在杨广孝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多位佛教寺庙共同推崇的人物。
    这样一个意外红透一时的和尚做起事来,自然而然要给他多一些授权。
    颜颜,在啃食蛀鼠几本佛经的同时研讨了好几个年头,终於等到了这乱世中期望已久的机遇。
    然而那群曾经指望凭借着杨广孝这个品牌,在大地上运用两重手法欺压百姓,的佛教土地地主,直到此刻仍然未能意识到自己那份傲慢所会引起的灾难有多大。
    握有着下放出来的权利,以一个内部人的身份,控制着这股力气。
    这让杨广孝手头得到的东西远超过原先这个大和尚对整个事件的期许。
    若是一般人面对这类情况,多半会因意料之外的事件而招架不住迎面而来的机会。
    穷久乍富有时未必对大多数人是件好事。
    获得超出自身体力的财富或者超出自身力所能及的权力,这类好处或权利不仅不成为这个人未来发展的支撑点,反而成为了毁灭自己的最後一击。
    而这些对于杨广孝而言似乎毫无困难。
    尽管他出身贫寒,但他的头脑绝非凡夫可比。
    从最初踏上修行之路,姚广孝就被那群居士们奢华的生活深深触动,在心里播下了一个渴望权位的种子。
    权力的贪欲一旦在心中发芽生长,它就不会轻易消失。
    自那时起,每次审视寺庙内权力游戏时,他便能以独特的目光看待。
    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姚广孝如今还只是一名无足轻重的后辈,手中毫无靠山,生存状况堪忧。
    基于这样的境况,姚广孝从初入佛门的那一刻,就学会隐藏自己尚未完善的羽翼。
    但他并非一味遁迹,在这一过程中,他对佛家经籍的研究并不只是为了装点学问——对他而言,字字皆真理。
    拥有极强悟性的姚广孝尽管手中的佛典错漏百出、内容残缺,仍从中洞见了佛陀所追求的那种“因果轮回”之哲理。
    这份理解和感悟为他构筑起一套坚实的信仰支柱,如同一把开启内心世界大门的密钥。
    尽管这个关键还不够锋利,仍需反复磨练,在不断探索中遇到挫折和阻碍。
    不过,无论如何,它都是一把开锁的工具。
    只要坚定不移地朝正确的方向努力旋转,即使是厚重已久的大门也将因此逐渐开启。
    姚广孝几乎在青春的岁月中,以不懈追求准备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