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写书和理论
作者:王大胃   欢乐宋最新章节     
    “王大卫,你写书吧!”曹七忽然开口。这是她发自肺腑的建议,原因很多。
    其一、曹七现在可以断定,王大卫很有学问。绝不仅仅是之前认为的有本事,有学问和有本事是两码事。
    王大卫的脑袋里肯定有一整套的学问。写出来,就能名震天下。
    其二、曹七还知道,在汴梁,有人正对王大卫虎视眈眈。而这种态度恰恰是出于不了解。
    王大卫的行事风格和思考方式与宋人差别极大,在某些人看来很有吸引力,但另外一部分人则会因未知而心生恐惧。
    曹七不希望任何一方出事。所以,如果王大卫能写一部书,那些人就能通过他的书对他多一分了解,双方说不定就能和平共处。
    毕竟,西王庄和汴梁城只有七里之遥。
    此外还有其三。当然,这一点曹七是坚决不会承认的。那就是,她其实也想对王大卫多一些了解。
    “啥?”闻听此言的王大卫当即扭头看向曹七,心头涌起千言万语:写书?说得轻巧,你帮我翻译啊?
    你还别说能帮。以我对你的了解,也就三分钟热度,顶多能坚持两天,然后,就找不着人影了。全都得我自己干。
    小学十二本儿,初中六本儿,高中六本儿,之后还有更多,这是多大的工程?等我干完怕是连汝瓷都已经有了。
    以上是王大卫的心里话,翻译成口语,则变成了......
    王大卫转回头,对众门下道:“都听到了吧!曹七将军的建议那真是极好的。
    我跟你们说,刘五那个印刷厂跟别家的不一样:找他出书,你不仅不用掏钱,还能挣钱。大好机会就在眼前,你们要抓住。都写,都写。”
    无人应答,大家面面相觑。
    写啥啊?咱这水平,能写啥?写啥能有人愿意看?还肯掏钱买。
    嗯......其实还真有,炮车。不论是制作工艺还是使用方法,都有大把的人抢着买。比如:西夏人,以及辽人。
    所以,万万不能写啊!
    钱是好东西,可挣到手也得有命花才行。就算能侥幸保住狗命,那也肯定要被逐出师门的。川越门好,不走,打死都不走。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关键时刻,范良挺身而出:“先生,要是我写本菜谱,您觉着,能行吗?”
    “行啊!太行了。肯定大卖热卖。我看好你,加油。”王大卫由衷地发出一声赞叹。在另一个时空,他逛过几次书市,发现其中菜谱所占的比重极大。
    民以食为天。在东亚这块风水宝地,没有什么能比吃更重要了。
    王大卫的目光扫向吕茅,暗示道:你大师兄已经作出了表率,那你是不是得再接再厉?数学书,就归你写吧!
    吕茅面露迟疑。不能吧!肯定不能啊!一定是我自作多情了。我连这一百道题都做不出来呢!先生您到底什么意思啊?
    见吕茅没接茬,王大卫只好低头继续判卷子。
    一旁的曹七则气恼不已。
    又被这混蛋糊弄过去了。这是他的绝招,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啊!
    还有汴梁那个老太婆。您都不问世事多少年了?为什么偏要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姓赵的有几个好东西?他们当初是怎么对您的?回娘家,咱娘俩一起生活不好吗?非要住在那个破地方。
    肯定又是滔滔姐,一心就只想着他的宝贝儿子。
    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又过了几道题,忽然,王大卫再一次停顿。面露困惑,右手四指连续敲击桌面。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了吕茅的心脏之上。
    吕茅忐忑不安。这回,怕是真的有错了吧!
    其实,并没有。王大卫在思考的是:这道题,吕茅的解法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用高中的定理反推回来,证明小学题。
    错吗?这要看你怎么看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肯定不能算错,甚至还会遭到表扬。但王大卫不这么想。
    数学,分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
    如果你是搞应用的,那没问题,任何定理都可以拿过来就直接用,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行。而如果你是搞理论的,那就不行。
    所有定理都是正确的吗?你确定?它是怎么来的?推导的过程中没有一丝瑕疵?今天你没发现,明天呢?
    要知道,整个科学大厦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建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逼近真理的。如果连这点儿怀疑精神都没有,那你干脆别说自己是搞科学的了,去跳大神儿吧!
    就以万有引力为例,它曾统治人间两百多年。
    人们一度认为它是定理,甚至就是公理,所有怀疑它的人都是傻子。可之后,人们逐渐发现,与实际观测结果并不相符。
    于是,很多搞应用的人就崩溃了,放弃了。
    直到一位理论物理天才告诉大家:万有引力既不是定理,也不是公理,它就是牛爵士的一个猜想而已。推翻它吧!我们重来。
    吕茅,天赋极佳。比我强。我是因为有人教,他呢?自学的。这种人必须得让他搞理论,否则,就没人了。搞应用的其实不难找。
    可,怎么办呢?我怎么才能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姑且试试吧!我有点儿明白我小学数学老师的苦恼了。
    “这道题,我有另一种解法。范良,记录......”
    王大卫缓缓道出标准答案。待范良记录完毕,转头看向吕茅,问:“这两种解法对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吕茅思索片刻:“确是先生的解法更为精妙。”
    哦!懂了?不,你没有。你说的只是客气话。只怕在你心里,还是认为自己的解法更加高明。我能感觉得到,因为,我当年就是这个德行啊!
    怎么办?总得有人搞理论研究。虽然苦,虽然累,还不赚钱,但,这才是根基啊!你有天赋,你家又不差钱儿,简直就是天选之子。
    我不会放过你的,接招。
    “哦!那么,就请你来证明一下你的观点吧!”
    吕茅目瞪口呆。
    王大卫基本猜中了。吕茅的上一句倒也不能完全算是客气话,而是,这个时空的学术氛围就这样,师父必须比徒弟高明。
    就这么规定的,就这么不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