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恰同学少年
作者:午夜的雨   大夏第一武世子最新章节     
    五月十日,淮河洪水经历几个高峰之后,由于中上游雨水的减少,水情终于开始平稳下来,
    至十五日,淮河水位快速下降,两岸的村庄基本露出来了,但是可以看出来大部分房舍,道路,农田被毁,到处一片狼藉!无数灾民看到这种情景,眼中一片绝望的神色!
    据赵辰测算,保守估计后期还需白银数百万两,才能让江淮数百万人度过灾荒,毕竟这数百万人一年没有收成,还要修缮家园,农田,赈灾之路还只是走过漫漫长途的第一步。
    这个时候建立起灾民的信心非常重要,赵辰建议钦差大人和范大人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青壮劳动力一边恢复生产,一边开始修复道路、水利等设施,用以养活自己和家人。
    李迪采用了赵辰的建议,灾民终于看到了官府的决心,看到了恢复家园的希望!
    五月十五日晚,月光淡淡,泗州城府衙依然灯火通明,虽然大水已经退却,但所有的人更显繁忙,赈灾、输送灾民返乡都是大事。
    衙门后院,李迪和知府邀请赵辰喝茶,明天赵辰就要离开泗州,范仲满和李迪提前送行。
    李迪一袭青衫,正品着茶。知府范仲满身体虚弱,斜躺在椅子上,拱手道:“赵世子明日离开,我就不相送了。感谢这段时间鼎力相助,拯救灾民于水患之中!”
    李迪颔首道:“世子诗才天授,又具经世之才,心中自有格局,必定会随着此次赈灾,名扬天下。”
    赵辰笑道:“相比于文名,我想我更加喜欢武途,祖辈的事业不能荒废了!”
    李迪叹息道:“赵世子文韬武略,心志坚定,手腕凌厉,不走仕途实在可惜。如果这次参加科举的话,以你的诗歌之才,加上祖上的余荫,必定中魁,以后入朝拜相也未可知!”
    赵辰沉声道:“李大人,依我看来,现在朝廷表面烈火烹油,十分繁盛,其实已经是外强中干。朝廷文人朋党,极尽奢靡,土地兼并及其严重,国库空虚;目前大楚、拓跋、狼国虎视眈眈,朝廷竟然重文轻武,武事不举,一旦敌人来犯,必将一溃千里!”
    李迪脸色微变,他没有想到一个年轻的世子竟然有如此洞见。自从新帝上位以来,杨阁老为了控制朝政,极力讨好文官,大半文臣都汇集在他的门下。国家经济看起来十分繁荣,但土地兼并越演越烈,朝廷税收竟然逐年减少,入不敷出。可文官们的俸禄越来越高,领取俸禄的读书人越来越多,文帝修道更是花了无数的银子,长此以往,李迪心中无法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迪叹道:“哎,既然知道朝廷日益糜烂,世子才智高绝,若是科场猛进,他日必为宰辅,当改革图强,为国效力!”
    这话对赵辰的评价就非常的高了,一个十八岁的世子,还没有进入科场,就认为如果参加科举考试必定成为宰辅,实为褒扬。
    李迪也是一位实干派人物,多次劝谏文帝励精图治, 为文帝所不喜。
    赵辰道:“李大人廖赞了,以我这种性格不适合做文官,不然哪一天我把那些看不顺眼的文官都杀了也未可知!”
    李迪哈哈一笑,不再相劝,人各有志,国家也需要有人整顿武备。当前国家看起来繁花似锦,其实无论是朝廷、社会和军队都暗潮涌动,很多事情一点就着,一触即发!
    子时,李迪走出待客厅,穿过院子前往住所。他在想那个少年赵辰,如此文韬武略,杀伐果断,日后能走到那一步。
    第二天,因为洪水渐渐退去,淮河水位下降,士子们要离开泗州进京赶考,再晚就耽搁了。
    士子们都汇集在泗州码头上,人声鼎沸,等待赵辰的到来。
    吕端、岳鹏举等人站在队伍的最前列,每个人非常的激动,一方面是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心情,洪灾面前,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按照道理就是首先饿死的一批人,是赵辰主持救灾大局,算是救了他们一命。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在这一次救灾中学会了宣传、组织、协调调度等实务,这是书本里面学不来的,一定程度上赵辰就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不少人为官之后都受益匪浅。
    吕端在很多场合都说,赵辰就是他的启蒙老师,说明这段经历在他们的心中何其重要!
    没多久,赵辰在钦差李迪、刚刚病愈的范仲满等官员的陪同下,沿着码头上青石台阶延伸而下,吕端、岳鹏举等人都迎到了台阶下面。
    看到赵辰等人的到来, 台阶上的人自动地裂开一道缝隙,让赵辰等人通过,抵达最前方。
    为首的吕端向赵辰见礼,说道:“赵世子,我们都感激您的活命之恩,更感谢从您身上学到的经世之道。”
    赵辰忙拱手道:“还要感谢各位士子助力,救灾才得以有序开展,这是大家团结努力的结果,赵辰不敢独专这份功劳!”
    赵辰这么一说,士子们的眼中更是敬佩。这次救灾钦差大人是要记功的。如果赵辰把功劳让给他们,他们就能够提前在档案中记上一功。如果考取了功名,则多半要官升一级。即使落榜了,有了这份功劳,也可以得到举荐为官的机会!
    李迪笑道:“各位士子请放心,这次救助的名单我都记下了,回京之后必定为你们请功!”
    士子们大喜,纷纷道:“多谢钦差大人,多谢赵世子!”
    渐渐地,城里的百姓知道了赵辰等人就要离开泗州,纷纷自行前来相送。不少人流下了眼泪,他们终于撑过来了。如果不是这位世子和士子们调度,他们很可能已经饿死在街头了。
    赵辰一到,就立即成为人群的中心,官员们都是微笑。这次救灾全靠赵辰筹划,他最有资格来享受此刻的荣耀。
    范仲满微笑道:“赵世子,你擅长诗词歌赋,此时此情,可有佳作。”
    赵辰的诗词流传京城,甚至已经传遍了大夏国,赢得赞誉无数。 众人都是笑着看向贾辰,期待他作诗一首。
    赵辰谦和的笑道:“本人偶有所感,得了半阙沁园春。请各位斧正。”
    李迪也乐得见有佳作出世,以记载这段特殊经历,史书留名。他笑着催促道:“世子不必过谦,速速吟来。”
    众人安静下来,等待赵辰的新词。
    赵辰眼前闪过一幕幕此次水灾的场景,淮河洪水滔天,泗州城灾民人满为患;自己献策救灾,士子们一同救援灾民,维持了城中的秩序;粮尽之时,枭首秦大户,震慑众富户,统筹城中之粮;控制口粮,搞好城中卫生,熬到钦差大人的到来。
    有人牵头,知府衙门的官员没有逃跑和退缩,一个个都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救灾, 而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们,绝大部分都是热血青年,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奉献的精神,一起组织调度这次救灾。
    赵辰朗声吟诵道:“
    独立仲夏,淮河北去,泗州城头。
    看洪水泛滥,百里尽没;漫江黄透,百舸逆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长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福舟?
    看着赵辰诗兴大发、指点江山的神态,站在河水依然汹涌的码头前的众人情绪高扬,自己也是参与救灾的一员,这份豪气说到大家的心坎里。
    范仲满也是诗词大家,救灾繁忙,他还没有来得及与赵辰切磋一番,听到这首词后也忍不住兴奋起来, 拍手道:“好词!”
    钦差大人李迪也不由得赞叹道:“甚善。”
    久闻赵辰的诗才,几首诗词一出,名动京师,一时洛阳纸贵。一句“欲问江梅瘦几分”名动京城教坊司,虽然多为男女之事,为青楼闺阁所喜,但这首词之意境,确实优秀!
    尤其是这些士子正要进京赶考,这首激荡人心的诗词,正合他们的心境,此去京师,必定金榜题名!
    李迪站在前面,对赵辰等人道:“预祝各位金秋摘桂,马到成功!”
    众人纷纷道:“多谢大人吉言!”
    士子们纷纷上船,福船慢慢启动。赵辰和士子们站在船舷之上,与大家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