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明德皇后(二)问鼎后宫
作者:史嗑郎王   封建历史女权人最新章节     
    明德皇后的父亲马援,乃是一位英勇无畏、战功赫赫的将领。他毅然领兵攻打五溪蛮人,以期为国家平定边疆之乱,扞卫疆土的安宁。然而,命运的轨迹,却在此刻发生了令人痛心的转折,马援不幸死在了军中。
    这一噩耗本已让马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而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人,却心怀不轨,趁机诬陷马援。他们或是出于嫉妒马援的赫赫战功,或是为了谋取自身的私利,编织了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马援身上。
    由此,马家的境遇每况愈下,日益衰落。曾经的荣耀与辉煌仿佛在一夜之间消散,家族的声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不仅如此,他们还多次被权贵们所欺侮。那些权贵们,仗着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对马家百般刁难。例如,在一些重要的事务上,故意排挤马家,使其失去应有的机会。在经济方面,恶意打压马家的产业,使其陷入困境。在社交场合,对马家成员冷嘲热讽,使其备受屈辱。马家在这样的困境中艰难挣扎,饱尝世间的冷暖与不公。
    此情此景,让马氏家族的人十分的悲愤。从一个开国功臣的家族,一下子沦落为权贵的笑柄,让马氏族人无法接受。
    明德皇后的堂兄马严,内心充斥着深深的忧心,与难以遏制的愤怒。他那紧锁的眉头和凝重的神色,无不显露出此事,给他带来的沉重压力。
    马严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地禀告明德皇后的母亲蔺夫人,言辞恳切而坚决。他详细阐述了断绝与窦氏婚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列举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理由。
    据他所言,窦氏家族,近来的种种作为,无论是在政治上的立场摇摆,还是在经济上的不当经营,都给双方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马严深知,若继续维持这门婚约,不仅明德皇后的幸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可能会给整个家族,带来难以预料的灾祸。
    为此,他强烈请求,将明德皇后进纳掖庭。他认为掖庭乃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可能的地方,凭借明德皇后的聪慧和美貌,肯定能在其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为家族带来荣耀和利益。马严的这一请求,既是出于对家族未来的长远考虑,也是对明德皇后个人命运的一次大胆谋划。
    在获得明德皇后母亲的首肯之后,马严冒着被责罚的风险,毅然决然的给汉光武帝刘秀上表。其中,希望通过马援开国所立下的功勋,以及马家多年以来与皇家的关系,来打动皇帝。得以让明德皇后,获得入宫的机会。
    他在上书中说道:“我的叔父马援,不幸先于众人逝去,终究未能报答皇恩,此乃莫大的遗憾。然而,陛下圣恩浩荡,他的妻子和孩子,竟能承蒙特殊的恩惠而得以保全。对于陛下的隆恩,我们心怀无限的爱戴与尊仰,那份敬意犹如对待高高在上的苍穹,亦如对待生身之父那般真挚深沉。
    人之常情,既然得以在这世间存活而未遭厄难,便自然而然地渴望追求祥瑞与福泽。我有所耳闻,如今太子、诸王的妃子匹配之事,尚未完备。马援膝下育有三个女儿,长女已然年满十五岁,次女正值十四岁的芳华,幼女也有十三岁了。她们的仪容端庄秀丽,身材婀娜多姿,头发乌黑亮丽,皮肤细腻光滑,在众多女子当中,皆属上中以上的出众人才。
    而且,这三位女子,平日里皆极为孝顺,行事小心谨慎,性情文静温柔,举手投足间尽显礼教之规范。在此,恳切希望陛下能派遣相工,下来察看,从她们之中选拔出合格之人。倘若万一有幸能够入选,想必马援在九泉之下,也能够深感欣慰,得以安息了。
    另外,马援的姑姐妹,曾经都是汉成帝的妃子,最终葬在了延陵。臣马严有幸承蒙皇恩,得以重获新生。在此,希望能够凭借先姑的这层关系,让我的堂妹有幸充入后宫,为陛下效力。”
    马严的言辞十分诚恳,句句戳中了汉光武帝刘秀的心窝。于情于理,刘秀都得应允马家的请求。于是乎,明德皇后得以入围,进入了挑选的环节。
    经过一番精心的挑选,明德皇后被选入了太子宫。那时的她,年仅十三岁,正值豆蔻年华,却已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风范。
    进入太子宫后,马氏全心全意地侍奉皇后阴丽华,其态度之恭敬,心思之细腻,令人赞叹。在面对周围的嫔妃时,她始终秉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严格遵循着宫廷的礼法,毫无半分差错。
    无论是与地位尊贵的妃嫔相处,还是和身份稍低的宫女交流,马氏都能以其真诚友善的性情,赢得众人的欢心。她总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善于倾听他人的心声,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也正因如此,上至尊贵的皇后,下至普通的宫女,都与她相处得极为融洽。而马氏更是凭借着自身的魅力,受到了太子刘庄的格外宠爱。刘庄对她的喜爱溢于言表,常常让她居住在自己寝宫的后堂,以便能够时刻相伴左右。
    得到了太子的恩宠,明德皇后在后宫的地位,自然也是比较稳当的。公元 57 年,也就是明德皇后入宫的第五年,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
    在这一年,光武帝刘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溘然长逝。这位英明的君主,为东汉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离去无疑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随着光武帝的驾崩,皇太子刘庄,顺理成章地即位,成为了新的君主,即汉明帝。汉明帝即位之初,便着手对后宫进行整顿和安排。他慧眼识珠,立明德皇后为贵人,足见对明德皇后的看重与赏识。至此,时年十八岁的明德皇后,在后宫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身份。
    而在当时,马氏异母姐姐之女贾氏,也同样被选入了后宫。贾氏容貌出众,才情过人,进入后宫后,也颇得圣宠。不久之后,贾氏便诞下了刘炟,也就是后来的汉章帝。刘炟的诞生,给后宫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也为东汉王朝的延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从那时起,后宫的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汉王朝,未来的走向。
    此时的明德皇后,和贾氏都是贵人的身份。不过,由于明德皇后更得圣心,受到了汉明帝的偏爱。膝下没有子嗣的明德皇后,得到了抚养刘炟的机会。
    汉明帝郑重地对明德皇后说道:“人并非一定要亲自生育儿子,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在养育过程中不能做到精心呵护与悉心教导而已。”自此,明德皇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对刘炟的抚育之中,其操劳的程度,简直超乎想象,甚至远远超过了,那些对待自己亲生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的母亲。
    刘炟本就天性孝顺淳厚,这种感恩的本性仿佛与生俱来,毫无做作之态。正因如此,母慈子爱,他们之间的关系,始终和谐融洽,从未产生过哪怕一丝一毫的矛盾与隔阂。
    明德皇后常常因为,汉明帝的子嗣数量稀少而忧心忡忡。她深知皇家子嗣的兴旺,对于王朝的重要性,这份忧虑,时刻萦绕在她的心头。每当想到此处,她都会积极地荐引,身边那些适合侍奉皇帝的人,那种急切的心情,似乎唯恐错过了任何一个合适的时机。
    在后宫之中,每当有嫔妃进见皇帝,明德皇后总是以宽容和友善的态度,安慰接纳她们。倘若有嫔妃多次得到皇帝的宠爱,明德皇后不仅不会心生嫉妒,反而总是主动提高对这些被宠爱的嫔妃的待遇。
    她的这种大度和宽容,并非是为了刻意迎合或者故作姿态,而是出于对皇家子嗣繁衍的真心关切,以及对后宫和谐稳定的殷切期望。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古代封建王朝的后宫,像马氏这样贤德宽容的后妃实属罕见。这种品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为后宫,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也为后世所传颂和敬仰。
    明德皇后从汉明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追随在他的身边。到了汉明帝登基之后,她的膝下还是没有汉明帝的子女。这期间,她却仍然能够得到汉明帝的恩宠,并且将刘炟的抚养权给了她。这足以见得,明德皇后在汉明帝心中的份量。
    就此,虽然血缘上明德皇后只是刘炟的养母。但是,在礼制森严的皇家规制中,刘炟就是明德皇后的儿子。而这一对母子,也成为了后世的一段佳话。
    公元 60 年春,大地复苏,万物萌动,一片生机勃勃之景。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有关主管官员,怀着庄重而谨慎的态度,郑重地上奏想要立长秋宫,此议实则是为了确定皇后的人选。然而,面对这一重要的提议,汉明帝陷入了沉思,并未即刻表态。
    这个时候,身为皇太后的阴丽华,这位历经风雨,见识广博的女性,以其睿智和果断发声。她深知后宫女子的德行,对于宫廷的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阴丽华对皇帝儿子说道:“马贵人的德行,在后宫当中是数第一的,就立她吧。”她的话语坚定而有力,仿佛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定论。
    要知道,在那等级森严,规矩繁多的后宫之中,德行的评判绝非易事。马贵人平日里恭谨谦逊,对待其他妃嫔友善和睦,从不争风吃醋,更不曾参与任何勾心斗角之事。对待宫女和太监,她亦是温和宽厚,从不随意责罚,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与爱戴。
    在皇太后的力荐之下,马贵人最终得以被立为皇后。这一决策,不仅彰显了阴丽华的慧眼识珠,也为宫廷带来了一段相对安宁祥和的时光。
    同时,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内,明德皇后的养子刘炟,被册封为太子。公元60 年二月十九日,这是一个注定被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年仅五岁的刘炟,被立为皇太子 。
    那时的刘炟,虽尚处稚嫩的童年,却已展现出非凡的气度。在明德皇后的抚养之下,他年少宽容,这份宽容并非是懵懂无知的随意纵容,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理解。在面对他人的过错时,他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审视,以包容的胸怀去接纳,而非一味地苛责与惩处。
    刘炟对儒术的爱好,更是令人瞩目。他沉醉于儒家经典的博大精深,日夜研读,汲取其中的智慧与教诲。每当读到那些关于仁爱、礼义、忠信的篇章,他的眼神中都会闪烁出坚定而炽热的光芒。他不仅自己痴迷于儒术,还时常与身边的学者、大臣们探讨交流,分享彼此对于儒家思想的感悟和见解。
    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后世自然而然地延伸出来一个,令人深思且饶有趣味的疑问。究竟是明德皇后,凭借着儿子刘炟的尊贵地位,母以子贵从而成为皇后。还是刘炟,依靠其母亲明德皇后的尊崇身份,子以母贵进而成为了太子呢?这一疑问犹如一团迷雾,长久以来萦绕在众多历史研究者的心头。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记载中,确切无疑地写明了刘炟册封太子的具体时间,乃是公元 60 年二月十九日。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对于明德皇后册立为皇后的日期,却没有极为详实确切的记载,仅仅只是提及说是公元 60 年的春天。要知道,在古代,季节的划分和如今略有不同,有着独特的界定方式。二月,按照古代的季节说法,的确也归属于春天的范畴。
    古代对于季节的划分,往往依据天文、气候以及农事活动等多种因素。春天,本就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时节,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而在这公元 60 年的春天,刘炟被立为太子,明德皇后被册封为皇后,这一系列事件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和先后顺序,着实令人想要一探究竟。
    或许,这背后隐藏着宫廷政治的复杂博弈,又或许是顺应了某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巧合。但由于历史记载的模糊性,使得这一切都成为了有待进一步考证和解读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