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开始打造班底:从锦衣卫开始
作者:道心悠悠   重生万历:打造最强大明最新章节     
    登基后第二天,
    皇宫内。
    只见一少年坐在龙椅上,
    沉浸在文案的海洋中,
    手中握着朱笔,眉头紧锁。
    他的笔下,
    一份关于大明朝当前问题清单逐渐成形:
    党争激烈、政治腐败、财政紧张、军队战力低下……
    每一个问题都如巨石般压在心头,
    让他不禁直摇头叹息 。
    “要想破此困局,必须先从掌握权力开始。”
    少年皇帝自言自语,目光坚定。
    哎,这开局是有些难啊!
    我深知深宫之中,
    唯有拥有一支忠诚于自己的力量,
    才能稳固皇权,改革朝政。
    而掌握锦衣卫,正是计划的第一步。
    锦衣卫的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为“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 年),正式改置锦衣卫。
    其职责除了侍卫皇帝、保护皇宫安全外,还承担着侦察、缉捕、刑讯等任务。
    他们可以越过司法机构,
    直接对皇帝认为有威胁的人进行秘密调查和拘捕。
    锦衣卫在全国广布眼线和情报网络。
    在组织架构上,锦衣卫设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各级官员。
    其成员多选拔自军中的骁勇之士和勋贵子弟,是皇帝的亲军之一,
    同时也是皇帝直接能掌握的力量。
    “小三子,传朕旨意,召见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我吩咐道。
    不久,
    一位身着锦衣、气宇轩昂的老者步入书房。
    他正是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
    一个历经风霜、忠诚于朝廷的老臣。
    我仔细打量着他,
    心中对这位老臣的履历了如指掌:
    东平王朱能之后、成国公朱凤之子、定襄王朱希忠之弟,
    是皇家国戚,其忠诚度不容置疑。
    “朱指挥使,朕今日召你前来,是想听听你对锦衣卫的看法。”
    我开门见山地说道。
    朱希孝恭敬地行礼,然后缓缓开口:“陛下,锦衣卫自太祖皇帝设立以来,便肩负着保卫皇室、维护朝纲的重任。
    然洪武二十年,
    太祖皇帝为了太子朱标继承大统铺路,
    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
    将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并废除了锦衣卫。
    直到成祖皇帝登基后,
    为巩固朝堂,才又恢复了锦衣卫,
    并赋予了更大的权力。
    在嘉靖年间,
    锦衣卫的指挥使陆炳为人侠义,使得锦衣卫的声誉有所改观。”
    “然而,如今的锦衣卫却面临着重重困境。”
    朱希孝话锋一转,神情凝重,
    “人员流失严重,经费短缺,各地机构缩编严重。
    臣虽有心整顿,但奈何力不从心。”
    我听后,眉头紧锁:
    “朕知道锦衣卫的困境。
    但如今朕有意改革朝政,
    锦衣卫作为朕的利剑,必须重振雄风。
    朕打算从锦衣卫开始改革,你意如何?”
    朱希孝拱手道,
    “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皇上进行改革。”
    “好!”我满意地点点头,
    “朕知道锦衣卫目前困难重重,
    但朕相信,只要有人才,有资金,有决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可是……”朱希孝犹豫了一下,“目前锦衣卫财政困难,人员流失严重,这……”
    “朕知道。”我打断了他的话,
    “朕会想办法筹集资金,但在这之前,
    你需要先行整顿内部,让锦衣卫重新焕发生机。”
    “臣遵旨!”朱希孝坚定地说道。
    看着他,我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道:“朕相信你的能力。
    朱爱卿,你是朕的左膀右臂,朕对你寄予厚望啊。”
    “臣必当全力以赴,以报皇恩”朱希孝跪下叩头激动地说道。
    这一刻朱希孝心中激动不已,
    他感受到皇帝的改革决心和英明决断。
    暗自发誓,
    一定要为陛下效忠,
    为大明朝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
    他仿佛也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在这位少年天子的领导下,
    大明江山必将重现辉煌。
    “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去哪里弄钱呢?”
    朱希孝退下后,我还在为钱的事而感叹。
    听到我的感叹,
    小三子轻轻走上前来,低声提醒道:“皇上,您忘了吗,您还有内库的银两可用”
    我眉头一挑,激动道:
    “内库?对啊,我怎么忘了这茬了,
    小三子,你立功了,快去查下内库的账册,还有多少银两”
    “是,陛下”小三子急忙答道。
    不一会儿,
    小三子匆匆走进,
    手中捧着一份账册,脸上带着一丝喜色。
    大声禀报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奴才刚查了账册内库,尚有银两三百万两”
    我微微抬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惊喜:“哦?竟有如此之多?”
    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88.8公斤大米。
    若以现代大米中间价每斤3元计算,明朝一两银子约合1132.8元人民币,300万两就是33亿人民币。
    《明史》中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基本工资为四十五两白银,折合现在的人民币约为5.1万元。
    明朝官员的工资确实不高,
    也无怪乎贪污成堆了。
    小三子点头道:
    “是的,皇上。
    这些银两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最大头是先帝在位时,英明地撤销了海禁,
    使得海上贸易蓬勃发展,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的收入。
    同时,先皇节俭治国,把原本用于修建皇家园林的款项节省了下来,这部分钱也积累在内库中。”
    “此外,皇家庄园的进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小三子继续说道,
    “每年各地庄园都会按时上缴粮食、布匹等物资,这些物资经过折算后,也化为了银两。”
    “还有呢?”我追问。
    “再有就是各地税收的部分。”小三子回答,
    “虽然税收收入大多用于国家开支,但每年也会有一部分盈余被存入内库。”
    “最后,还有一些地方官员的进献。”小三子补充道,
    “他们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皇上的敬意,会不时地献上一些“。
    我点了点头,感慨道:
    “好好好,这些银两来之不易,
    我们必须谨慎使用,
    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小三子附和道:
    “陛下所言极是。
    如今陛下有意改革锦衣卫,
    这些银两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我微微一笑,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有了这些银两的支持,
    锦衣卫的改革将会更加顺利。
    想到这里,我不禁伸了个懒腰,
    终于迈出这掌权的一小步了,
    这是安身立命的第一步.....
    未来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