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虚张声势
作者:窗外凌霄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最新章节     
    确定武将人选之后,就要确定兵力配置。
    与郑彦华、李景达不同的是,蒯鳌、诸葛涛现在的军权太低了。
    蒯鳌是天雄军指挥使,“指挥使”这个职务,在盛唐年间设置之初,就是一个“临时差事”,是兵部分配给各种军队中、低级军官的头衔,可以指挥的人马数量也有很大弹性,这一点,与五代十国时期的“都虞侯”很类似。
    到了五代末期,各国军队中“指挥使”的武将官职一抓一大把,故文献中解释道“始用作统兵将领之称,尽统诸将,非一都之指挥使”,也就是说,只要能带领一定兵力(比如百人),就可以封个指挥使当当,而“都指挥使”才是一支军队的总指挥。
    诸葛涛的武职品级更低,理论上说,根本就没带过兵,他一直在江宁大营担任都监,平时负责屯戍、训练,打仗的时候就是“督战队”官员。
    这俩人能够带多少兵,李煜心里也没底。
    刘政咨突然发问:“陛下,奇袭巢县所用骑兵,是否从侍卫亲军中抽调?”
    “不,亲军分派出去过多了,从江宁大营中调配骑兵即可。”
    和州之战,分配出去三千;
    潘崇彻、黄损渡江,前往真州,分配一千;
    诸葛兰支援李重进,前往冶山,再分两千;
    新建的侍卫亲军一共九千人,这就分走三分之二了,剩下的,李煜绝对不能再动,否则李元清回来之后,自己也不好交代。
    “陛下,江宁大营骑兵,总共也只有一千……”
    “那就全部调配给蒯鳌、诸葛涛二人。”
    反正,江宁大营的主要任务就是戍卫金陵,压根没想过让他们出去打。
    “至于步卒,就从和州调用,五千即可,但声势要大,对外号称五万——”李煜顿了一下,提醒道:“让史珪跟着,对了,还有谭紫霄。”
    史珪作为降将,对于张光瀚、张琼的用兵战法很了解,带上总有一些用途。谭紫霄虽然年轻,却办事老成、进退有序,有他充当监军参谋,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蒯鳌、诸葛涛太过火。
    刘政咨一咧嘴,信王李景达带兵前来,最多也就三千,八千人号称五万人,真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想到这里,忍不住提醒:“陛下,蒯鳌、诸葛涛等人为先锋,袭扰巢县之后,若不能守住老虎嘴,就只能依靠信王(李景达)死守含山了。”
    “朕知道。”
    “可是,信王远在抚州,即便水路日夜兼程,到达含山也至少半个月。”
    李煜一笑,说道:“刘卿,你忘记了,送信还要一段时日,二十天都少说了。”
    “陛下,飞鸽传书可到洪州。”
    “好,就算半个月吧,那又如何?”
    “这……”
    “刘卿,何必着急替李重进解围?趁着这段时间,先造声势。退一万步说——”李煜绕到地图跟前,手在滁河流域慢慢画出一条线,“就算赵匡胤二十万大军,从庐州一路出发,逼近滁州,就算中途大唐军队不做任何袭扰,他需要多少天?”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
    二十万人,三个人贴近了算是一米,连成一串就是将近70公里,运输车辆、战马、攻城器械、粮草……这样大规模的行军,不说打仗,就是溜一圈,到地方也得死个八十一百的。
    卢俦说道:“陛下,若赵匡胤兵分两路,一路走淮河,攻打楚州,一路向东进,攻打滁州,恐怕雄州、六合、真州等地情势就更加危急了。”
    “围绕着雄州周围,怎么打都行,只要不危及扬州,就不用担心。况且,赵匡胤恐怕没有勇气,兵分两路——”
    李煜俯下身子,在淮京(寿州)东北看了很久,缓缓说道:“众卿,赵匡胤想要走淮河水路,复刻当年郭荣攻打楚州之举,前提是他得有充足的战船。你们好好看看吧!”
    淮京与楚州之间,能够提供木材的就两个地方,一个是八公山,一个是八仙山,前者就在淮京东北,后者则在盱眙西南。
    慢慢地,卢俦、刘政咨、韩熙载及诸葛兰看出了端倪——
    赵匡胤的军队都在淮京,可是,他就算是把八公山的树都砍光了,也造不出足够的船!
    更何况,造船,可不是什么木料都能用的。
    如此一来,“围舒救滁”与“奇袭巢县”双管齐下,成功的前提下,赵匡胤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就是沿着鸡笼山、褒禅山、滁河北边一下,慢慢的走,走到滁州去。
    这样算下来,至少也得半个月。
    李煜要求“造声势”,如果宋军将领听说南唐准备了五万人来攻打巢县,进一步攻打庐州,会怎么做?
    当然是暂停行程,在局势完全掌控之前,绝对不能带领大量军队、辎重上路,否则,就算是小股军队袭扰、截击,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韩熙载沉吟一下,说道:“陛下,即便伪宋大军暂缓形成,蒯鳌、信王等人及时就位,也只是缓兵之计,真正的症结,还在于……吴越。”
    李煜轻叹一口气,说道:“韩尚书,果然纵览全局,真知灼见。不错,若诸葛将军此去冶山,还不能调动吴越军队的话,先前制定的计划,就要从长计议了。”
    诸葛兰近前:“陛下,不是说,要再逼一把钱俶吗?”
    “不错,你有什么主意?”
    “臣觉得,逼迫不如诱导!”
    众人眼前一亮,李煜颇感兴趣,说道:“诸葛将军,你是不是有什么馊……好点子?”
    诸葛兰有些腼腆,说道:“陛下莫非忘了,苏州那边,不是还有个高僧在吗?”
    觉悟?
    对了,怎么把他给忘了!
    自从吴越大举筹措赈灾粮款之后,觉悟就消停了一段时间,加上吴越内部深受江北战事困扰,气氛越来越沉重,许多官宦也没了参与佛事的心思。
    “神佛之事,那位觉悟禅师,是可以预测一二的。比如,预测赵匡胤登基……”
    李煜眼前一亮,对,古人最迷信“天命所归”之类的说法了。
    “你继续说!”
    “是。陛下,若假借神佛之口,说出赵匡胤登基之事,再编排此乃周主中兴的必受之灾!以钱俶的个性,他肯定会不予余力,支援扬州郭宗训。”
    李煜兴奋点头,说道:“不错,不错,好主意!这件事情,立即让陈乔去办!”
    问题是,赵匡胤称帝的消息,南唐都已经知道了,吴越还不知道吗?
    不知道。
    一是,赵普派遣王继恩去吴越的时候,赵匡胤还没有到寿州,登基事宜并没有准备好。
    二是,赵匡胤登基的消息,根本不会主动通知吴越钱俶,还是那句话,钱俶是重要的统战价值工具,按照吴越历代国王的惯例,他投降谁,谁才是真命天子!赵匡胤希望钱俶主动投降,而不是打到家门口,被迫投降。
    三是,自淮南战局恶化之后,南唐对江北消息严加封锁,从白鹭洲、新林港、江宁码头等开始,一路到长江边上与吴越接壤的江阴,严加管控,至于扬州方面,更不可能将赵匡胤登基这样的消息,泄露给自己的“小弟之国”。
    觉悟啊觉悟,你觉悟吧,你的差事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