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环滁皆山也
作者:窗外凌霄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最新章节     
    潘佑自然没听过“环滁皆山也”这句话,距离欧阳修出生还有四十六年,但他一定理解“环滁皆山也”的意思。
    滁州四周都是山啊!
    真的吗?缺德地图会告诉你,不准确,除了西侧的狼牙山之外,东面有一条清流河,至于南面、北面则是一览无余,在没有什么像样的山水了。
    但在历史上,五代十国到北宋初年,滁州(琅琊区)又确实给人一种“多山”的感觉。
    其一,滁州地势较低,周围丘陵充当了“山体”的形象,换句话说,滁州在局部空间之中,就是处在一个“盆地环境”,四周的丘陵、土坡、植被、溪流等组合起来,就是山体,也就是天然的战争屏障。
    其二,滁州紧靠着琅琊山,“山行六七里,见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只要走上六七里路,就能进入山林环境,这对于驻守滁州的郭守文来说,则是良好的战略纵深!
    潘佑祖籍幽州,幼年时期,就跟随家人迁徙金陵,成长过程中,也没在淮南地区行走过,自然不太了解。
    “陛下,淮南多山,但罕有名山大川,想要以天险阻止赵匡胤进军扬州,怕是困难重重吧?”
    这个潘佑,有时候吧,就是太实诚了!
    李煜笑道:“潘卿,你凭什么断定,赵匡胤一定会先去攻打扬州?”
    “这……这不是陛下说的吗?”
    “朕说过吗?”
    “……说过,还是没说过?”
    “朕只说过,赵匡胤为了摆脱叛将的罪名,一定会攻下扬州,而且,当务之急也是攻下扬州,可没说,他一定会先攻打扬州!而且,彼一时、此一时,战局是变化的。”
    潘佑眨巴了一下眼睛,可怜兮兮的,说一句“臣愚钝,陛下请明示。”
    “昔日,赵匡胤占据许州、陈州之际,确实会以攻打扬州为第一要务,可这并非说明,他对淮南不再觊觎。如今,赵匡胤已经在淮京(寿州)建都,扬州势在必得,却并非一定要先得了。”
    “陛下的意思是,赵匡胤会选择稳扎稳打,在占据全面优势之后,再逼宫郭宗训?”
    李煜点点头,低头叹气,说道:“这是最坏的情况,还是被我大唐赶上了。”
    事实上,赵匡胤登基称帝、建都寿州的消息,刚一传来的时候,所有人,包括李煜,都觉得赵匡胤疯了,而李重进一定气的发疯,双方一定会斗个你死我活,南唐这边,则迎来从中拱火、坐收渔利的好时机。
    无奈,李重进实在是太拉垮了,就那么点兵力,犟种一个,死活不准汴梁政权的人马渡过淮河支援!
    另一个犟种,就是张永德,你不让来,好,老子还就不去了,我就不信你不求我!
    于是,“扬州政权”方面,原本是一手好牌,结果打了个稀烂,给赵匡胤留下了猥琐发育的时间与条件。
    整整十万精兵、五十万流民,共计六十万军队,海量的辎重、武器、粮草,竟然平稳地转移到了淮南,然后,让赵匡胤缓过劲,抽出了屠刀。
    换句话说,只要赵匡胤守住了淮河中下游,尤其是泗州以东,一直到入海口,整个淮左地区,他可以随便折腾,慢慢地收拾!
    想到这里,李煜语重心长地说:“潘卿,赵匡胤这二十万人,大概率是会顺着滁河东进,主要目标,并不是雄州-真州一线的战场,也不会急于攻下扬州,而是整个吃掉滁州!”
    “啊,这——”潘佑惊讶,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滁州真要失守,那南边六合、真州、浦口、南谯等地,岂不都会被控制?陛下,这就更不能与赵匡胤合作了!”
    “不错,潘卿,一旦伪宋占据了这些地盘,大唐的东南防线,就如同虚设,届时,郭宗训禅位、吴越倒戈,大唐的润州、常州两地,朝不保夕!”
    潘佑擦了擦汗:“仅润州有失,则金陵难保,大唐危急!陛下,三思!”
    李煜说道:“朕何止三思,已经六思、九思了,只要蒯鳌传来消息,证实二十万大军路线是褒禅山以北、淮河沿线,还是要跟赵匡胤合作。”
    “这……这是为何?”
    “刚跟你白说了——”李煜用手画了个圈,“环滁皆山也,皆山啊!放心,赵匡胤大军真的攻打滁州,皖东战事,至少会拖上一年。”
    “可昔日,伪周侵犯滁州,大唐军队虽誓死拼杀,最终还是失守。”
    听潘佑这么说,李煜冷哼一声:“潘卿,你以为滁州防御使郭守文是怎样的人?是皇甫晖那样的废物能比的?这一次,就算是赵匡胤御驾亲征,恐怕也难以短时间攻克滁州!”
    “陛下,为何如此笃定?”
    李煜眯了眯眼睛,十分笃定地说:“因为,朕不仅知道‘滁州之战’的始末,还知道赵匡胤的一段秘闻——”
    历史上,“滁州之战”发生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当时,南唐这边驻守滁州的,正是“天下第一大废物”皇甫继勋的老爹,皇甫晖。
    后周方面,负责攻打滁州的正是定国军节度使赵匡胤,以及他的两个贴心义弟高怀德、石守信。
    当年二月,御驾亲征的郭荣围攻寿州,这是大背景,命令赵匡胤南下迂回,翻越琅琊山之后,偷袭滁州城。
    时任奉化节度使的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率兵三万,对外号称十五万,屯军于琅琊山各处关隘以及滁州城,如今,滁淮高速以北的“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正是以皇甫晖屯兵于此命名的。
    公正、客观地说,皇甫晖这个人不是废物,可人比人得死,遇到赵匡胤这种能打的悍将,他也只能自认倒霉,一边阻击、一边撤退,硬生生退到了距离滁州城只有二十里的地方。
    这个地方,是典型的“两山夹一路”的隘口,名曰“清流关”,不是岭南的清流关。
    二月十七日,石守信轻敌冒进,刚靠近清流关,被“反冲锋”,扔下一百多人之后,仓皇逃窜。
    二月十八日,石守信、高怀德前后军交替进攻,动用了不少器械,仍旧无法通关,又损伤了七八十人。
    二月十九日,赵匡胤亲率大军进攻,这一仗,损失了五百人,高怀德背部中箭,石守信肋下被划了一刀。
    一连三天,败了三次,过不去,实在过不去!
    兄弟三人,在营帐之中,愁眉苦脸的,皇帝郭荣的命令一道接一道,不断催促攻打滁州的战果,对于当时的淮南战局来说,必须拔掉滁州这根钉子,才能彻底断绝寿州支援,逼迫刘仁赡投降。
    为难归为难,该治疗也不能耽误,赵匡胤派人请了当地的一名郎中,给两位兄弟治疗,同时,也打听是否还有其他道路,能够绕开清流关。
    郎中摇头,表示不知道,但是,当他走的时候,多说了一句话——
    “三位将军,你们想要绕开清流关,有一个人一定有办法,去找赵先生吧!”
    说完,转身扬长而去。
    这副情景,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名场面之一,徐庶走马荐诸葛。
    赵匡胤听闻,喜出望外,立即派人去打听这位“赵先生”,而这个所谓“赵先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赵普!
    《宋史·赵普传》记载: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淮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
    当时,赵普人确实在滁州,史料上说他“以教蒙童为生”,就是个小学教师,后周永兴节度使刘词与赵普私交甚密,曾经向朝廷推荐过他。在后周平定淮南之后,赵普就成了“军事判官”。
    由此,完全有理由认为,赵普在有宋一代的发迹,就是源自于滁州的,他的贵人,也正是当时的定国军节度使赵匡胤。
    紧接着,《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名场面在五代十国时期复刻,就是“三顾茅庐”,应该说,是简化版。
    赵普不是诸葛亮,没有“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情怀,他是姚广孝,忍耐了这么多年,就等待一个机会,他不是想要告诉别人自己有多了不起,他要证明自己确实很牛逼!
    赵匡胤获知赵普的情况之后,带着石守信、高怀德两人前去拜见,走到地方一看,两间茅屋、孤孤零零。
    高怀德不是张飞,石守信也不是关羽,俩人没有要烧房子的冲动,也没有看不起赵普的意思,一进去,就恭恭敬敬——
    “赵先生在家吗?”
    赵普溜达出来:“我就是,有事儿吗您呐?”
    赵匡胤赶紧出面,送上礼物:“赵先生,俺们来请你帮忙勒。”
    赵普接过礼物:“客气啦兄弟,走,屋里去,我这儿刚买的好茶叶,那滋味,叫一个地道!”
    【赵普老北京人】
    四人落座,茶过三巡,赵普叹口气说:“赵统军三败于清流关,在下就知道,这闲云野鹤、寄身茅庐的日子,就要一去不复返了。只是奇怪,为何将军损兵折将,才想到赵某?”
    赵匡胤愧色,说道:“今日才打听到先生住处,如何攻破清流关,还请赐教。”
    赵普正色,问道:“将军只为平定清流关,还是有志于平定天下?”
    赵、高、石三人均是一怔,赵匡胤听出弦外之音,立即让两位义弟先出去,自己一人与赵普商谈。
    至于谈了什么,“陈桥兵变”已经做出了回答!
    当然,最紧急的事情,仍然是攻破清流关,否则别说“平天下”,郭荣会先把赵匡胤给平了。
    赵普也不急,颇有点世外高人的劲头,先给赵匡胤背了一首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然后,神神叨叨地说:“赵将军,滁州四周都是山地丘陵,破城的关键,就在这首诗里。”
    新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收录了这首《滁州西涧》,赵普的意思,就是从“滁州西涧”这个位置,出奇兵绕过清流关,直接来到滁州城下。
    现实中,“滁州西涧”就是滁州西北方向的西涧湖,现名为“城西湖”。
    想来,赵普在滁州也不仅仅是当个“小学教师”,他也效仿诸葛亮,对滁州周边的地理、山川、河流进行了调查,所提供的道路,其实就是一条山间小道。
    赵匡胤喜出望外,随即,又陷入了沉思。
    “赵先生,皇甫晖手中数万人,在下损兵折将,目前只有三千余人。”
    “狭路相逢、短兵相接,兵多寡是其次,只要攻击迅猛、出其不意,就定然能击溃!”
    “即便绕过清流关,还有滁州城池之固守。”
    “滁州城墙虽然坚固,可驻守城池的,却是姚凤,此人色厉内荏、贪生怕死,且城中守军不过两千,皇甫晖受挫,必定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赵普说得头头是道,赵匡胤听得不停点头。
    之后的事情,没有悬念,皇甫晖、姚凤战败被俘,但需要说的一点就是,李煜所知道的这一段内容,都是野史,正史可不是这么写的。
    历史是人人打扮的小姑娘——
    《宋史》中关于“滁州之战”的记载,重点突出了皇甫晖多狡猾、多强悍,姚凤多无能、多弱智,以及赵匡胤多智谋、多勇敢。
    唯独有一点,正史与野史高度一致,那就是“滁州之战”之后,赵匡胤从默默无闻的定国军节度使,成为了殿前军都指挥使,赵普也从一个“小学教师”,成为了赵匡胤的幕僚。
    滁州是南唐的重要军事要点,它失守之后,寿州就成为淮河上的一座孤城。
    ……
    一段痛苦的回忆之后,李煜问潘佑:“潘卿,明白了吗?”
    潘佑心说,明白个屁啊!既然赵匡胤曾经亲自率兵,攻破过滁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次他发动二十万人,武器精良、物资充沛,那滁州还不是手到擒来?
    “陛下,这岂不是说,滁州更不堪一击?”
    “非也,当年攻破滁州的庆功宴上,郭守文也参加了。”
    “如今的滁州防御使,郭守文?”
    “不错,赵匡胤怎么攻破的,从哪儿攻破的,他都知道,而且,就算郭守文派出一万人支援李重进,如今,滁州城还有将近两万人。”
    “这……真的吗?”
    李煜转身,冷笑道:“郭守文是郭威养子,忠诚无比,十四岁效力于周国,身经百战!他可不是皇甫晖那种废物可以比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郭守文的手底下,有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名曰“孝义军”,人数不多,七百多人。
    这些人,全都出身于太原郭氏,妥妥的“郭家子弟兵”。
    【太原郭氏,缘起于魏晋时期,有唐一代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