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作者:神棍王大仙儿   不如全民躺平最新章节     
    随着老虎的话落,同学们都停止了互相议论,邓子伦也收起来心思,开始认真听讲。
    从眼前这位雷老师讲述的内容来看,这个老师似乎还有点东西。
    老虎笑了笑,心里暗道:幸亏这几天预想过各种可能,把各种话术都准备了一番思路。
    收起表情后,老虎也开始了他今天这一课的开场白:“今天我要给你们讲的第一课,首先要告诉你们。咱们目前地球科学界,正是因为在唯物主义视角下,限定人们不能用超出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认知前提下,对世界进行理解和解释。
    才造成了现代科技发展遇到了很多瓶颈和障碍。
    同学们来到了未央星,咱们能够看到,这里的科技文明水平是高于地球的,而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升我们的科技文明水平。
    这就涉及到很多知识和观点,都是超出我们原本的认知范围的。如何能够更好的学习提升我们的知识,就需要打破很多我们的传统认知,不能用封闭的思维方式来了解未知的事物。”
    说到这里,老虎翻看一下教案后,继续说道:“在这里,老师打个比方,就好比一台车子,咱们把它完全拆卸开,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拆下来,拿给一个没有任何汽修知识和汽车生产原理知识的普通人,让这个普通人重新把车子组装起来,这件事可能么?”
    台下的学生们纷纷摇了摇头。
    老虎点了点头,“没错,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拆装过汽车玩具。但是完整的汽车怎么组装起来,他是完全没有思路的。我们的科学科技就好比普通人面对这些已经拆卸开的汽车零部件一样,也许能研究明白发动机原理。
    也许能明白传动轴原理,或者能源供应电路等原理。但是仍然不具备把汽车组装起来的可能性。因为咱们的知识体系就是在未知的地图上探索,没有人知道原本的汽车长什么样,原本的生产过程。
    以唯物主义视角来观测世界,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物质互相运作和能量转换的方式等等这些思路,其实是不足以解释很多问题的。”
    尽管老虎这个比方打的有点令人觉得怪异,但似乎事实也确实如这个比喻一般。
    老虎继续开口,“所以放下你们原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记住,从今天开始,咱们学到的任何东西,都是和以前在地球上学校里学到的都是不同的。将来咱们各位同学们要从事的事业,也是要引领地球方向的。所以不能在原地踏步。
    今天咱们第一课,就从道德经第一章开始讲起。”
    说着,老虎起身,在黑板上写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写完之后,老虎看向台下,“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两句话什么意思?”
    邓子伦皱了皱眉,想要当出头鸟,又觉得,可能没那么简单。于是向旁边看了看。
    旁边的同学似乎心领神会,“这句话咱很多国人不是都知道么,能够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能够被命名的概念,就不是真正的概念。”
    另一位同学也插口道:“对啊,大部分共识都是这个解释。不过实际上不同人解法也不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老虎笑了笑,果然学生们的反应没有超出预料,于是开口道:“这位同学说的好。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句道德经开头,也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解法。
    其实之所以能得出不同的解释,首先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范围不同,对事物和信息的理解能力不同。而道德经这样的内容,正是因为整个作品虽然字数不多,却承载了很多的信息量。
    话又说回来,其实理论上来说,任何信息,根据起准确性,它其实应该是有唯一解的。只不过这唯一解,一定是包含同样的信息量。
    当然,老师这么说并不是说老师今天给你们讲的就是唯一解,而是说,今天老师给你们讲的,至少,它能包含很多信息量。”
    听到这里,同学们都集中注意力,生怕错过什么,毕竟根据老虎前面的讲述,很可能要颠覆他们的认知。
    老虎继续讲道:“人们之所以这样翻译,是因为从咱们现在的认知体系来看,道这个字,在后世来说,是有言说的意思。老师层查询过资料,道用来表述言说这个意思,最早的时期居然就是来自老子道德经。
    也就是说,从这里开始,人们把道用来表述言说,就是从这句道可道开始的。这样看来,岂不是很荒谬?”
    说完,老虎起身在黑板上标注了起来,黑白上的内容变成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经过老虎这番标注,台下同学们的眼神都变了。觉得怪异,这样看,感觉似乎更难翻译了。
    老虎看着下面同学们都表情,乐了,“同学们不必诧异,是不是觉得很难理解?”
    老虎问完,台下的同学们都点点头。
    老虎也点点头,“没错,按照咱们传统的认知,道是永恒不变的,又可又非,又常的什么意思?其实它正说明了道的性质。是什么性质?就是意识的性质,或者说软件的性质,系统的性质。
    我们可以这么去想,当一个系统出现在世上的时候,它应该怎么出现的?是不是要经过设计,修改,最后确定方案?”
    同学们眼前一亮,似乎有了答案。
    老虎继续解释,“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要先可,而不是先是。可就是说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就是道可的阶段。然后再对这个思路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就需要把合理的留下,不合理的去掉,也就是道非的阶段。
    当经历过无数道可道非之后,最后留下来的方案,就是确定版本。就是常道。
    与之对应的,下一步系统有了,那么系统就开始造化世界和万物了。
    这个造化的过程也是这样,名可,名非,常名。就像我们人类在创作比方说画画,写文章,做ppt,或是做某些设计,我们是不是先要在心里,在脑海里不断构思?
    当然,咱们现代人都是一边构思一边创作,然后觉得思路有问题,再撕下来重新打草稿。
    古人可并不是这样,古人因为生产力有限,他们的纸张,或是书简都属于稀缺材料,所以每一次下笔都需要做到胸有成竹。
    什么叫胸有成竹?就是在脑海里把草稿构思完,再在脑海里对草稿进行修改,经历过整个构思过程确定了思路后,做到胸有成竹。到最后下笔的时候,就能一下完成创作,也就是下笔如有神。
    所以咱们的古人常常说道,谋定而后动。
    也正是因为,古人一向也擅长这样,名可,名非,常名。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这个过程。人法地是说人是从人们生活中的自然环境中,会萌生很多想法,概念,从环境中,抽象出信息,然后用名可名非常名这个过程,进行创作,产生知识和文化。
    地法天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地所处的物质世界,是来自于天这个意识世界,把意识中的各种信息概念具象化之后,所产生的。
    天法道又是说什么呢?是意识的这种创造物质的能力,正是来自于道这个系统赋予它们的。
    回过头来再说道法自然,就是说道是怎么学会用这样的方式创造宇宙万物呢?正是因为它自己也是这样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