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败家败到了天际
作者:搬砖的混   再次重生后,依旧体验了一地鸡毛最新章节     
    64败家败到了天际
    王有福这条路行不通,却给小苇提了个醒,可以借挖山芋窖的名义做手脚。
    在家里挖个山芋窖也不行,现在山芋早就下窖,明年伟大的乌托邦会逐渐开启,后年会正式进入亢奋时代,私人不可能有机会藏山芋。
    虽说这事不是太急,但只能提前准备,越往后越难操作。现在弄好,过年把别人就会忘记这茬。
    谁会想到有人会提前两年多藏吃的呢。
    可想了好久都没想到可行的快捷办法,看来只能效仿在市里的模式了。
    该怎样避开干爹夫妇和两个孩子呢?
    小苇的房间在最西边,不需要通过客厅进房间,有独立的门自由进出。
    这是盖房之前小苇特地吩咐的。
    房间前面是厨房,中间有一丈多宽的间隔空地。间隔是避免遮挡了房间通风和采光。
    虽说厨房边的水井占据了两三个平方,但不影响小苇将这块地方变成练功场。
    那就开干吧。
    这里河道纵横,水路交通比较发达,陶罐生意都在河口码头,同样的小酒坛子,比市里便宜了一分钱,先买两百个吧。
    小苇回家时身上只有二三十块,大嫂给了她两百八十块,晨霞临走交给她一个信封,里面除了长长的道歉信,还有五十块所谓的补偿金。
    别小看这三百多,全镇能拿得出来的几乎没有。
    这坛子不大不小,不仅可以放酒,还能腌咸菜,做酱,销路非常好。场地只剩一百五十多个,那就清仓吧。
    不用说,又引得小镇一片哗然。
    好在有石明松解释原委,但人们依旧难以理解:“简直败家败到了天际,她干爹还欠一屁股债呢,她就不管么?”
    “一百多块呢,他干爹两口子一年也余不到,就这么胡乱糟蹋了。”
    “这么玩,是想逼债主上门讨要啊。”
    “没人管教就是不行啊。”
    石明松怒道:“你们懂个屁。上次小苇捐了上千给县中学,这次恐怕得上万块,就算浪费百十块又怎样,算个事儿么。”
    八卦风向并未立即转变:“这丫头还在上学,哪来那么多钱的?”
    “家里一屁股债,在外面那么大方么?”
    “家里饿断嗓,外面晃断膀,真有这样的人啊。”
    石明松往外赶:“都出去,没你们啥事。别影响我们码坛子。”
    小苇笑道:“管他们干嘛,我们干我们的。”
    照老规矩,先把房间前面靠围墙码出一大方块,用掉八九十只,余下的全部搬进房间里,留着替换。
    干爹和姜英英中午下班回来,小苇已经在上面蹦跶,看得人惊心动魄,故意踹坏了两只,引得一片唏嘘。
    然后,在小苇示意下,石明松也踩了上去,晃晃悠悠滑稽至极,引得哄堂大笑。
    时幼和银玲两个小丫头自然不甘心做观众,也被搀扶了上去。
    “奶奶的,这东西是有点好玩。”
    “谁特么舍得这么玩啊。”
    “我这辈子就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老实说,小苇在上面跳得确实好看,比男孩还野。”
    “没一定胆量还真不敢上去。”
    石明松大笑:“玩的就是心跳。不惊险刺激,没意思。”
    嘴上说话,脚下啪嗒,摔了个仰八叉,连带把两个小女孩带倒,要不是冬天衣服多,非受伤不可。
    这一摔,坛子一下子被踹坏三只。
    “太危险了,不是一般人玩的。”
    随即把坏的换走,小苇继续在上面显摆:“熟能生巧,慢慢就会适应的。我在市里练坏了上百个坛子呢。”
    一群人除了“卧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正在这时,有汽车声响,很快停到院门口。姜英英签好单子,收起钱袋,带头把东西往下搬。
    看热闹的已经呆了,有人不自觉地上去帮忙,然后好几个都动起手来。
    小苇指挥着,全部搬进厨房里。
    终于有人问是哪里送来的,小苇代答:“是我前天去县城买的。”
    “这么多啊!”
    “不算多,婚宴不一定够用呢。”
    “哎呀。真是认了个能干的干女儿啊,婚宴这么大的事都能放手让她做主。”
    话里的讥讽显而易见,人们根本看不起小苇这个所谓的大学生,所以才会对买坛子练功大喷特喷。
    因为小苇在镇上名声并不好,痴哑冷漠,傲慢无礼,六亲不认,喜新厌旧,不男不女,作风混乱,像骚狗精一样到处撩骚,害得城里那么多小伙子神魂颠倒,动不动就跑来闻她的骚味。
    甚至她是不是凭成绩考上大学的都让人怀疑。
    至于广播里说她捐了巨款,鬼知道是怎么得来的
    乌合之众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至于真相,哼,只有他们相信的才是真相。
    小苇自是懒得理会,不过还是让姜英英给帮忙的每人一把糖和一条鱼。
    这下,袖手旁观的后悔不已。
    这么一会儿功夫,便得到了两斤多的大鲢鱼,这在市面上都难买到的啊。
    几十年后,鲢鱼成了最下等的鱼,大饭店都不屑烧,也没人点。但现在,却是上等的,办事请客,只有两条斤把重的鲢鱼头靠头排在盘子里,就是最高的档次和礼节,倍儿有面子。
    仅仅因为鲢子谐音“连子”,聘礼婚宴必备,属于风俗习惯,不知何时兴起,也不知何时会结束。
    这个时期,鲢鱼之所以稀罕,原因是养殖业还没兴起,野生的鲢鱼比较容易捕捞,来不及更新换代,物以稀为贵,
    小苇看着一堆麻袋发愁,这么多咸肉,光切块就是不小的工程,总不能自己干吧。
    练功和劳动可是两码事。
    干爹小声问:“这么多咸肉,你想送给谁?”
    “我在考虑怎么分。最好切成一斤左右一块的,可以多分几个人。”
    “这个没问题,后天我请的厨师来配菜,要怎么切,你直接和他们说。”
    “叫他们明天来吧,先切好再说。”
    “也行。这么多,是很费时间。”
    姜英英说:“这么多的鱼肉副食品茶食,我们预定的那些可以退掉。”
    干爹赞同:“我现在就去退。”
    小苇反对:“先算算大约几桌人,还是等厨师来看了再说。”
    “你城里有多少同学会来?”
    “两桌。”
    “我们这里也就十五桌。接亲会亲各五桌,正日两顿饭就是四十桌。那就准备五十桌吧。”
    正盘算,镇长和两个跟班骑车过来,打听县里的汽车送来什么东西:“老李手笔不小嘛,还特地去县里采购,镇上什么没有啊,需要什么打个申请报告不就行了。”
    没等干爹开口,小苇抢着回答:“我前天去县里买了点菜,不够的话,再请镇长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