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流在山上小住了几日。
他参观了当年那些剑池前人的住处。
最终,在韦喜的屋子里,找到了一本书籍。
上面赫然写着“花间词赋”四个大字。
他将其打开,里面赫然有着不少词曲的内容。
一瞬间。
江水流心中的最后一丝疑惑也得到了解释。
原来,“花间”二字是这么来的。
恍惚之间,江水流觉得自己与韦喜好像走得更近了。
他们都有值得敬重的长辈。
拳拳之意,不容辜负。
他本来还因为这“六品”而患得患失的。
此刻,江水流觉得,他要对得起自己延长的这些寿数。
……
于是,江水流在时隔数日之后,回到了四喜茶楼。
茶客们对他表示迎接,询问江水流的去向。
江水流推说是出去找传人了。
听到这消息,茶客们恍然大悟。
毕竟,当初的江水流,不也是这样被韦掌柜给带回来的么?
这是好事!
江掌柜后继有人,未来茶客们就有口福了。
有人立刻招呼着,想要见一见江水流找到的传人,却被一句“时候未到”给搪塞了回去。
这传人当然是假的。
不过是江水流提前给自己安排的新身份。
不然,他以现在这副面孔干到七老八十,那还能算是一句“年高德劭”。
可是如果活到一百几十岁,傻子都能看出来不对。
江水流可不会自找麻烦,茶楼从头至尾都只是喝茶的地方。
……
时光匆匆。
一晃眼,十年过去。
在天启帝的主持下,大明的铁路以京师为枢纽,宛如巨大的工业八爪鱼,向着四面八方蔓延而去。
轰隆隆的蒸汽冲上天际,与黄昏斜阳下的紫薇帝宫相互映衬。
这就是天启四十二年的大明帝国。
工业时代开启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
今年,天启帝已经七十七了。
他的在位时间,在历代帝王里仅次于他的父皇青帝。
天启帝无意退位做太上皇。
因为他自认没法像父皇一样将所有事情全部都给太子,自己撒手不管。
既然做不到,那就没必要承诺。
只可惜。
自己可能没法干到父皇那把岁数了。
近日以来,天启帝的身体每况愈下,还是得益于太医院的各种药物调养,这才能够保持住一定的精力。
但是于他个人而言。
常年的过度操劳,对身体的损耗已经是回天乏术了。
天启帝将太子喊来,准备交代后事。
他选的太子,是自己的第三子,名为朱元亮。
朱元亮本人平平无奇,没有任何特别出众的地方。
这在天启帝看来,勉强算是优点。
至少,他不用担心这小子太有主意,等自己一走就推翻现有的一切。
朱元亮真正可以胜出,那是因为他的儿子,皇孙“朱权垚”。
当年清平帝离京,故地重游之时。
正是朱权垚全程陪伴。
所以,天启帝在自己众多的皇孙中,对朱权垚的印象很深。
这小子也争气。
打小接受完皇族的教育,然后又主动到天工院进修,过去的十年里作为皇族子孙里,少有的能直接参与到铁路修建中的。
这是一个技术性的人才。
大明不缺会修铁路的人,但是缺一个会修铁路的皇孙。
天启帝并不指望,朱权垚本人以及他的技术,可以给大明的“工业时代”带来多少创新。
真正重要的地方在于。
朱权垚经受过这条学习的路线,所以他更清楚这些知识学成的不易。
他日不论是选用人材,还是在各大工程的斟酌上面,都能保持比较客观的态度。
天启帝有这个自信。
他在位期间留下来的东西,只要子孙后代按着计划走下去,未来大明百年之内的更新迭代,都能形成一个完好的生态。
至于更久的时间。
那他就管不到了。
……
病榻前。
天启帝见了朱元亮和朱权垚父子二人。
他想起前面那些帝王的事迹。
似乎——
大明立国至今,也就只有前面的三位帝王,他们才会在临终前将两代继承人全部召来,当面交代事情。
这是一个不错的传统。
只可惜,在他的曾祖父道帝之后,这个传统就被废止了。
道帝元年至今,到他这里总共只经历了三位皇帝。
但是架不住。
他们三人是大明最能熬的,加起来甚至超过了其他所有帝王的时间之和。
好在,现在自己捡回了这个优良传统。
天启帝依次将二人喊来,言语之中倒也没有对朱元亮打压。
帝王之心。
哪怕在他临终时也在发挥作用。
平平无奇的朱元亮,在天启帝的口中,成了他最看好的儿子,可以将大明的基业传承下去。
朱元亮明知这话是吹捧。
但是临终之前,可以得到父皇的肯定,这足以让他释怀了。
至于天启帝真正看好的后人。
不出意外,就是朱权垚。
他这是父凭子贵。
朱元亮今年也已经五十二岁了,这年纪当不了太久的皇帝。
只要能过一把瘾,好让青史上有他的名字,朱元亮其实就已经满足了。
毕竟,自己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弟子。
皇位本来是与他无缘的。
天启帝交代完儿子,又将孙子朱权垚给喊到身前。
他示意朱权垚靠过来,将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笑着问道。
“垚儿,可还记得你曾祖?”
闻言,朱权垚神情肃然。
他知道自己能得到这般看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曾祖父,郑重道:“孙儿记得。”
“那好,等皇祖走后,你每年到你曾祖父的陵前祭拜,可能做到?”
“可以。”
“好孩子。”
……
一刻钟之后,宫里的丧钟敲响。
紧接着,矗立在大明帝京中央的一面大钟,同样开始发出了一阵极具穿透力的声音。
这是第一次,丧钟响在宫外。
同样预示着开启了工业时代的“天启帝”驾崩。
太子朱元亮顺利接管了帝国的大小事务。
……
等到天启帝下葬,朝臣们给他定帝号,最终选了“天工院”中的“工”字。
工帝,取自“工业时代”之意。
朱元亮登基,建元承乾,意在“承前”。
这是大明第九帝,承乾帝。
(本书已经接近尾声,差不多七天之内完结,接下来就变成每日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