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草庐论道,梁甫吟!
作者:不知疲倦的蜗牛   三国:我成了张角接班人最新章节     
    陈玄踏入室中,只见迎门的客厅位置,早就摆好了几案的茶点酒水之类。
    “早就听说高人有未卜先知之能,今日方知所言非虚啊。”张孝天笑道。
    陈玄的眉头,却是微不可察的皱了一下。
    他的观察力极为精细,看出了某些招待之物有动用过的痕迹。
    虽然痕迹细微,但毕竟与刚摆好时有所区别。
    诸葛亮是何等人物,怎么可能会给他们备上一桌残品?
    难道,今日前来造访的不只是他们这一波人?
    陈玄向周围房间打量了一下,随即找了个位置坐定,双手放于膝上,没有再看那些果盘等物。
    诸葛亮将陈玄的微妙动作尽收眼底,心说太平道天师果然非凡。
    “孔明先生,久闻先生大才,今日特来请您出山。”陈玄开门见山,直接表明目的。
    “呵呵,”诸葛亮也已坐定,捋须笑道,“孔明乃是乡野村夫,难堪大任,只求躬耕而已,并没有什么大志向。”
    陈玄当然不会相信诸葛亮的这些说辞。
    “无识之辈不识高士,把先生当作村夫,难以看出孔明先生的崇高志向,”陈玄开口说道,“先生又何必拿这些话来自谦呢?”
    “难道天师您知道孔明的心意?”诸葛亮眼前一亮。
    他又想起了进门之时,陈玄说的那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越回味就越觉得,这句话好像就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一样。
    陈玄并不作答,而是微闭双目,轻轻吟道: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吟到此处,陈玄停了下来,转而望向正襟危坐的诸葛亮。
    “这是?”张孝天只觉天师吟诵的诗句,语言质朴,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
    但是这是什么诗句?张孝天从来没有听说过。
    “田疆古冶子,难道指的是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张孝天问道,“那不是齐国的三位勇士吗?”
    “正是,”陈玄点头,“可以说是有功之士。”
    说话间,诸葛亮洒然开口,声音清亮: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张孝天抚掌赞叹:“原来这才是全诗内容,天师您与孔明先生一应一和,可传为佳话啊。”
    “此诗名叫《梁甫吟》,作者名号已不可得,但其行文简约,明白晓畅,字里行间似有深意。”陈玄介绍道。
    “陈天师,敢问你对晏子这人,如何评价?”诸葛亮忽然正色问道。
    “我想先听听孔明先生的看法。”陈玄将皮球抛了回去。
    诸葛亮轻轻站起身来:“这首乐府诗,孔明闲时常常吟诵歌唱。”
    “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皆为孔武有力之辈,且对齐国有功,深受齐景公信任。”
    “像这样的人物,想要在刀兵上战胜他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谁能想到,他们三人却因为一个儿戏一般的计策,齐齐殒命?”
    “我认为这首诗,乃是悲处士立身之不易,讽晏子为相之不仁。”
    诸葛亮说完了,又重新落座。
    张孝天听完诸葛亮的分析,一时陷入沉思。
    是啊,晏子作为口口相传的“名相”,一向以善机变、巧谋划闻名,可是当他将机变与谋划用到朝堂斗争上,竟然干出了自断齐国武脉的事情。
    看来就算是那些贤臣名士,如果不小心,也会犯下过错啊。
    张孝天回顾自己在黄巾军中为官的经历,开始反省自己的大小过失。
    隔壁房间,刘备同样若有所思,他觉得诸葛亮分析得很好,其中的观点他也赞同。
    但是,他更好奇的是,陈玄会作出什么样的解读。
    “孔明先生此言差矣。”陈玄沉声开口。
    张孝天闻言一愣,心中有些担忧。
    天师明知诸葛亮为人心高气傲,但却直截了当的反对孔明先生的意见?
    此行的目的还能达到吗?
    “哦?”诸葛亮并不作恼,反而来了兴趣,转头望向陈玄,“敢问错在哪里?”
    “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三人,不过是粗人罢了。”陈玄解释道,“他们所谓的功劳,其实皆是些谄媚小道。”
    “愿闻其详。”诸葛亮若有所思。
    “比如公孙氏。在齐景公打猎之时,遇到猛虎咆哮而来,一旁的公孙捷,直接挥舞着双拳打死猛虎,救下了齐景公。世人皆称赞其格虎之猛,救驾之功。”
    “但是这样的功劳,只对齐景公有利,于齐国又有何加焉?”
    “况且,贤臣明士,遇此情景之后,应当力劝国君爱惜己身,削减田猎,而不是以之为功,横行朝野。”
    “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二人的所谓功劳,亦与公孙氏类似。”
    诸葛亮双手端起酒杯:“听闻天师一席议论,使得孔明耳目清明!请容许孔明敬天师一杯!”
    说罢,他仰起头来,一饮而尽。
    “所以,天师您认为晏子才是真正的贤臣明士了?”杯酒下肚,诸葛亮的脸色红润起来。
    “正是,”陈玄点头,“田氏三人恃宠而矣,恃力而横,再加上齐景公昏暗不明,时间长了必生祸患,晏子能于祸乱未萌之时斩绝其患,可谓智矣。”
    “说得好!”诸葛亮如遇知己,眼神晶亮,又自饮了一杯。
    “但是,晏子只能救祸,文治有余,武功不足,这是其人之失。”陈玄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春秋时期的明臣,我更推崇管仲和乐毅!”
    “管仲和乐毅?”张孝天重复道,同时,在心中检索这两人的信息。
    诸葛亮将酒杯掷于案上,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管仲一手缔造了齐国的政治经济等制度,将齐国打造成为东部第一强国,此后春秋战国数百年间,齐国国力皆称得上强盛。管仲的成就确实远非晏子可比。”
    陈玄轻笑两声:“还有乐毅,他效忠于弱小的燕国,通过政治手段引得五国联合,最终统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军事神话,可谓文武全才了。”
    “正是!正是!”诸葛亮连声说道,“孔明不才,亦常常以管、乐二人自比!”
    张孝天先是一愣,随后大喜:原来天师看似无关主题的谈古论今,已经说到孔明先生的心坎里去了。天师真是神了!
    陈玄笑而不语,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的事迹,他记得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隔壁厢房,刘备低声轻呼:“不好,孔明这等大才要落入陈玄彀中了!”
    “谁?!”陈玄眉头一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