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闻太师与清虚道德真君斗法之时,黄飞虎父子兄弟一路奔逃行至临潼关,被刚刚赶回的总兵张凤拦住去路。
张凤全身披挂,威风凛凛。
他指责黄飞虎造反,辱没宗祖。
黄飞虎则痛斥纣王荒淫无道,自己为其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遭此迫害。
两人言语不合,刀枪相见。
张凤虽年老,但武艺也有不凡之处,与黄飞虎大战三十回合,力怯而走。
黄飞虎追赶,他回马一锤打来,此锤圆如冰盘,碗口大小,神见愁鬼见怕。
黄飞虎用宝剑将锤上绳索截断,收了张凤的百练锤。
张凤败进帅府,黄飞虎未追,与众弟兄商议出关之策。
张凤欲用箭射死黄飞虎,他吩咐副将萧银行事。
然而,萧银念及黄飞虎昔日恩情,不忍加害,暗中向黄飞虎报信。
黄飞虎等迅速策马前行,杀出城去。
张凤得知后,提刀追赶,却被萧银一戟刺于马下。
黄飞虎离了临潼,行至潼关,守将陈桐得知黄飞虎到来,心中暗喜,欲擒拿黄飞虎。
黄飞虎与陈桐交战,陈桐不敌,便使出异人秘授的火龙标,黄飞虎被打下五色神牛。
黄明、周纪见状,催马向前营救。
陈桐又发标打死周纪,黄明与陈桐力战,陈桐见胜二人,回军进营。
黄飞彪抱着黄飞虎的尸骸,三子见到父亲的惨状,悲痛欲绝,嚎啕大哭。
黄明将周纪的遗体也放置在荒郊草地之上,众家将皆黯然神伤。
众人眼见两人死了,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
此时,刚刚回到青峰山紫阳洞的清虚道德真君正在碧云床上运元神,恢复法力。
突然心中一惊,掐指一算,便知黄黄飞虎有难。
他赶忙命白云童儿:“快去请你师兄来。”
白云童子立刻请出一位道童,这道童身高九尺,面容如羊脂般洁白,眼神锐利,虎形豹走,头挽抓髻,腰束麻绦,脚蹬草履。
来到云榻前下拜,问道:“师父,唤弟子前来有何吩咐?”
真君说道:“你父亲有难,你需下山走一趟。”
黄天化疑惑地问道:“师父,弟子的父亲是谁?”
真君回答道:“你父亲乃是武成王黄飞虎,如今在潼关被火龙标打死,你此番下山,一则救父,二则与你父亲相逢,日后辅佐周王,共成大业。”
黄天化听后问道:“弟子为何会来到此地?”
真君说道:“那一年,我前往昆仑山,脚踏祥云,却被你头顶的杀气冲入云霄,阻碍了我的云路。我见你当时只有三岁,相貌清奇,日后必有大贵,便带你上山,至今已有十三年了。如今你父亲有难,理当由我救他,所以叫你前去。”
真君先将花篮递给黄天化,又将一口宝剑交给他,嘱咐道:“速速前去救你父亲。”
黄天化刚要询问详情,真君说道:“若遇陈桐,你需如此这般……,方可保你父亲出潼关。记住,不许你随他往西岐,速速回来,日后自有相会之时。”
黄天化领受师父的严命,叩头谢恩后,下山而去。
出了紫阳洞,黄天化借土遁之术向潼关疾驰而去,速度快如疾风。
转瞬便来到了潼关。
此时正是五更时分,他落下身形,只见周围有一簇人马环绕,一盏明灯高悬空中,还传来阵阵悲切的哭泣声。
黄天化走近人群,黑暗中有人发问:“你是何人?竟敢来此打探军情!”
黄天化答道:“我乃青峰山紫阳洞的炼气士,得知你家大王有难,特来相救。快去通报!”
那家将听闻,赶忙跑去禀报二爷。
黄飞彪匆忙出了营门,在灯下仔细端详,见一道童模样齐整,举止神态竟与黄飞虎有几分相似。
黄飞彪赶忙请道童入内相见。
道童进入营中,与众人见过礼后,黄飞彪急切地问道:“道者来此,若能救得家兄,你便是我等的再生父母。”
道童问:“黄大王在何处?”黄飞彪引着道童来到后营。
只见黄飞虎躺在毡毯上,面朝天空,面色苍白如纸,紧闭双眼,毫无言语。
黄天化看着父亲的惨状,心中暗暗叹息:“父亲啊,你一生名利皆空,身居高位又如何?如今却落得如此狼狈!”
黄天化又看到旁边还有一人沉睡,便问道:“那是谁?”
黄飞彪答道:“那是我结义兄弟,被陈桐的飞标打死的。”
黄天化吩咐道:“去涧下取些水来。”
不一会儿,水便取来了。
黄天化从花篮中取出仙药,用水研开,用剑撬开黄飞虎的牙关,将药水灌入其口中,送入中黄。
药水游走三关,贯通四肢,须臾之间,便流转八万四千个毛孔。
黄天化又用药膏涂抹在黄飞虎受伤的眼睛上。
约摸一个时辰后,只听黄飞虎大叫一声:“疼煞我也!”
他睁开双眼,只见一个道童正坐在草地上。
黄飞虎疑惑道:“莫非是在阴曹地府相会?怎会有如此仙缘?”
黄飞彪说道:“若不是这位道者,长兄恐怕难以回生。”
黄飞虎听后,连忙起身拜谢道:“黄飞虎何其有幸,今日得道长怜悯,救我性命。”
黄天化泪流满面,跪地说道:“父亲,我并非他人,正是你三岁时在后花园走失的儿子黄天化。”
黄飞虎与众人听闻此言,皆是惊讶万分,纷纷说道:“原来是黄天化孩儿前来救我,不想竟已过了十三年。”
黄飞虎看着黄天化,眼中满是慈爱,问道:“我儿,你在何处名山学道?”
黄天化泣不成声,答道:“孩儿在青峰山紫阳洞,吾师是清虚道德真君,他见孩儿有出家之分,便将我带上高山,至今已有十三年。今日得见三位兄弟,又见二位叔叔,周纪也救得返本还元,一家得以相聚。”
黄天化环顾四周,却不见母亲贾氏的身影。
他本是圣神,性如烈火,此时更是气得面红耳赤,向前一步,对着黄飞虎说道:“父亲,你好狠心!”
黄飞虎一脸疑惑,问道:“我儿今日重逢,为何突然说出这番话?”
黄天化悲愤交加,说道:“父亲既已反出朝歌,兄弟都被带来,为何独独不见吾母亲?她只是个女流之辈,倘若被朝廷拿问,抛头露面,武成王的体面何在?”
黄飞虎闻听此言,顿足捶胸,泪流满面,哭道:“我儿所言,实在令人痛心。我父亲为何事而反?只因你母亲在元旦朝贺苏后时,那昏君欺辱臣妻,你母亲誓守贞洁,不堪受辱,自坠摘星楼而亡。你姑姑为你母亲仗义执言,却被纣王从楼上扔下,摔得粉身碎骨,双双惨死。如今的苦楚,真是一言难尽。”
黄天化听完,心如刀绞,大叫一声,竟气得昏死过去。
众人惊慌失措,急忙施救,待黄天化苏醒过来,已是满眼垂泪,哭得如痴如醉。
大声喊道:“父亲!孩儿也不去青峰山学道了,定要杀到朝歌,为母亲报仇雪恨!”
他咬牙切齿,正哭得伤心,忽然有人来报:“陈桐在外请战。”
黄飞虎听了,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
黄天化见父亲如此慌张,连忙止住泪水,说道:“父亲放心出去应战,有孩儿在此守护,不会有事的。”
黄飞虎身着金装铠甲,跨上五色神牛,气势汹汹地冲出营帐,怒喝:“陈桐,还我昨夜一标之仇!”
陈桐见黄飞虎安然无恙,心中大为惊疑,却又不敢贸然发问,只得高声叫道:“反贼,休要猖狂!”
黄飞虎怒目圆睁,吼道:“你这匹夫,竟敢用标打我,岂不知天不亡我!”
说罢,他驱牛挺枪,直取陈桐。
陈桐急忙挥戟招架,两人你来我往,大战十五回合。
陈桐见势不妙,拔马便走,黄飞虎并未追赶。
此时,黄天化高声叫道:“父亲,追那匹夫,有儿在此,不必畏惧!”
黄飞虎无奈,只得催牛追赶。
陈桐见黄飞虎追来,又发标打来。
黄天化暗中将花篮对准火龙标,那标瞬间被收入花篮之中。
陈桐见状,怒不可遏,勒回马头,再度杀向黄飞虎。
忽然,后方传来一声大喝:“陈桐匹夫,我来也!”
陈桐循声望去,只见一名道童前来助战。
“呀!原来是你收我神标,破我道术,我岂能善罢甘休!”
陈桐纵马摇戟,直取黄天化。
黄天化急忙从背上抽出宝剑,对着陈桐轻轻一指。
只见剑尖上一道星光闪烁,如盏口般大小,飞速射向陈桐的面庞。
陈桐的首级应声而落,滚落于马下。
此剑正是清虚道德真君的镇山之宝莫邪宝剑。
此剑光华闪耀,一旦出鞘,人头必落,故而陈桐遭遇此剑,难逃一死。
陈桐既亡,黄明、周纪等众将齐声呐喊,斩断门栓,打开枷锁,杀散军兵,顺利冲出了潼关。
黄天化向父亲辞行,准备归山,拜道:“父亲,与兄弟们慢行,一路保重。”
黄飞虎不舍地问道:“我儿,为何不与我一同前行?”
黄天化答道:“师命难违。”
他执意要回山。
黄飞虎虽不忍与子分别,却也无奈,叹息道:“相逢何太迟,别离须恁早!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黄天化安慰道:“不久之后,我们定会在西岐重逢。”
父子兄弟洒泪而别。
黄家父子离了潼关八十余里,行至穿云关不远。
穿云关守将陈梧得知弟弟陈桐被黄飞虎所杀,怒不可遏,欲点鼓聚将发兵报仇。
但其偏将贺申劝道:“黄飞虎勇贯三军,周纪等也是猛将,若力战,恐难取胜,当以智擒。”
陈梧听后,问计于贺申。
贺申献出计谋,陈梧大喜,依计而行,并下令若黄飞虎到关,速来禀报。
不久,探事马报黄家人马已到。
陈梧传令众将迎接黄飞虎。
黄飞虎见陈梧身不披甲、手不执戈前来,心中虽有疑虑,但仍礼貌相待。
陈梧也假惺惺地表示理解黄飞虎的处境,还设宴款待。
黄明夸赞陈梧比其弟贤明,黄家众将下马入府。
众人用过饭后,黄飞虎谢过陈梧,请求开关放行。
陈梧却假意挽留,黄飞虎无奈,在黄明的劝说下勉强答应在关中小宿一晚。
夜晚三更时分,一阵怪风旋入殿中,贾氏显灵,告知黄飞虎大灾将至。
黄飞虎惊醒后,叫醒众人。
众人发现府门被锁,府前堆积柴薪。
他们劈开大门,推出车辆。
此时,陈梧领众将持火把赶来。
黄飞虎大骂陈梧不仁,双方混战。
黄飞虎挑下陈梧,众人杀出穿云关。
众人继续前行,将至界牌关。
此关由黄飞虎之父黄滚镇守,黄滚闻长子反了朝歌,还杀了守关总兵,心中懊恼不已。
他布开人马,等候黄飞虎到来。
黄明等人远远望见一支人马摆开,还有陷车,便觉情况不妙。
黄飞虎见到父亲,黄滚却大骂他背君亲、弃簪缨、失人伦。
黄飞虎默默无言。
黄滚又问他是否愿做忠臣、孝子。
黄明在旁大呼,认为纣王无道,不应再听其驱使。
黄滚大骂黄明等是逆贼,纵马抡刀来取黄明。
黄明用斧架住刀,与黄滚理论。
黄滚大怒,与黄明等四人交战。
黄飞虎见四将把父亲围住,心中有怒。
黄明等趁机让黄飞虎等人冲出关去。
黄滚见儿子撞出关去,气冲肝腑,欲拔剑自刎,被黄明抱住。
黄明劝说黄滚,黄滚最终上马追赶黄飞虎。
黄滚追上黄飞虎后,假称黄明劝他,要同黄飞虎往西岐去。
众人进关入府,黄滚安排酒饭。
黄明等人暗中打点,烧了粮草堆,众人上马出关。
黄滚这才明白中了计,但也无奈,只好与众人一同前往西岐。
行至汜水关,黄滚忧心忡忡,他知守关者韩荣麾下有一将余化,道法通玄,众人恐难脱逃。
这余化何许人也?他乃是一气道人余元多年前所收的记名弟子!
当年余元奉师尊金灵圣母之名下山云游时,偶然间在人间遇见了一个乞儿。
那时正值寒冬,大雪纷飞,那乞儿身上只裹着一层破旧的棉袄,冻得瑟瑟发抖。
余元一时动了恻隐之心,心生怜悯,将他带回山中收为记名弟子,这乞儿无名无姓,就随了余姓,赐名余化。
余化自幼便跟随着余元学习武艺和道法,天赋异禀,悟性极高,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精髓的法术和武艺。
可惜余化沉迷于旁门左道之术,喜好结交截教外门左道之士。
余元多次教导,余化对此也不在意,当做了耳旁风。
余化毕竟自幼在人间长大,凡尘之心极重,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
他渴望权力和地位。
因此,在他学有所成后,余元便赐下法宝,派他前往殷商太师闻仲麾下效力。
后来跟着闻太师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于是闻仲派他前往汜水关协助守将韩荣 。
余化来到汜水关后,凭借着手中武艺和法宝,颇受重视,被封为汜水关守将韩荣麾下的头牌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