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缓解
作者:Gai溜子呀   清穿在四爷后院靠狗苟住了最新章节     
    冯家。
    这两天外头不安生,冯奕干脆就让家里人全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头,真要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好有个照应。
    这冯宅是之前冯奕出事时卖了出去,前些日子才刚买回来的祖宅,家里的下人也就四五个,一个门房,一个采买,剩下几个就是做杂活和做饭的。
    冯奕家里没有妾室,只有一个妻子,儿子还小,这两天干脆和两人睡在一起,女儿大了,就安排在隔壁最近的东厢。
    那些去年采买的粮食,也全部堆在西厢和地窖里头。
    房间里。
    “老爷,外头的粮价又涨了…我们就这么些粮,此时将粮送去亲王府,最多也就是只够施粥棚一日,估计也解不了燃眉之急,咱们冯家本就是世代粮商,认识经营的人脉也不少,不如将这些多出来的粮卖掉一些……”
    说话的人是冯家负责采买的老管家老夏,他如今年事已高,但说起话来还是中气十足,他在冯家待了几十年,也有些威望,此时正苦口婆心的劝冯奕。
    冯奕摆摆手。
    “此事不必再提,这些粮送去王爷他们那里,才算是最好的归处……我们帮的这点忙是小,但如果连这么小的忙都不肯帮,我冯某还算什么人。”
    “夏管家,你看看这个冯家大宅。”
    他一手背向身后,一手指向正屋的牌匾:“要不是王爷,我们怎么可能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将其赎回来。”
    提到这个,夏管家微微低下了头。
    又过了半晌,他抬起头。
    “可……”
    话音未落,就被从内室走出来的蒋氏给打断了。
    “就听老爷的吧,这些米粮放在家中,我也不安心……如今粮食贵如金,放在家中我总担心守不住,要是遭贼人抢了不就白白浪费了,让老爷能送去王府总归是做好事。”
    蒋氏本就老实,她也支持丈夫所说的把粮捐送给王府,现在这家中正在慢慢变好,全然是靠着雍王府这层关系。
    现在把粮转卖出去,赚的不过是一笔横财,但如果把粮送给王府,就算是别人用不上,也能表表忠心不是。
    蒋氏这是半夜醒了发现丈夫还没回来,心里不放心来外间看看,正好就听到了他俩说话,忍不住插嘴了一句。
    她边说边坐下,还喝了桌子上一口冷茶。
    “若是这次粮送不出去,我们只怕又得多请两个人过来守着家门了。”
    “夫人您哪里懂这些个正事,外面没有您想的这么乱,那些流民都被好好的关在城外呢,怎么可能让这家中好好的粮食就被抢了…”
    不是夏管家瞧不起蒋夫人,只是在冯家失势前,夫人最多能帮忙算算家里的账罢了,现在跟着王府开首饰店,那侧福晋居然说要让夫人当什么劳子的副店长,现在这店里的一大半权力反而从老爷那里转到了夫人身上。
    这妇人当家就是不行,眼光过于狭隘!行事作风都小气得紧。
    夏管家想到这里,语气就有些激动了起来,他横眉冷对:
    “咱们冯家可是世代经营的粮铺,这首饰铺子再好,也只能算得上是人家雍王府的生意…还不如我们现在借着势把囤积的粮卖出去,赚取一些本金,待世态安稳些了,再重新发家干回原来的老本行,这样才对得起去世的冯老爷!对得起我们冯家的列祖列宗呐!”
    连列祖列宗这话都搬出来了,这事就又难收场了,还好冯奕早有准备。
    “…又提以前的事情做甚,左右昨日我已经给贞儿回过信了,这批米粮的事情已经定下来要送给雍王府了,此事不必再提,天色不早了,管家您先回去休息吧。”
    冯奕说完这话就拉着蒋氏开溜,全然不顾身后恼羞成怒的夏管家。
    那夏老管家留在原地,气的脸色又青又红,属实好看得很。
    他气的是老爷这么重要的事情,也不与他商量一番,他在冯家几十年,以前家里的冯老爷多信任他的,连开分铺都想着他,说要让他当个掌事呢!
    可现在…自从冯老爷去世了以后,由少爷当家,这家里就没好过!
    先是把祖宅都败了,这会儿好不容易攀上个外甥女的关系,却不务正业开了个首饰铺…那铺子里的原材料可都是王府给的,冯少爷在里面帮忙打首饰,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个工匠师傅罢了,虽说也能营生,但哪有以前的辉煌啊。
    ——————
    四爷一路从宫里赶回府中,迫不及待的就要去宿枝院。
    昨日贞儿对他说,她舅舅家有粮,想要捐给府里,问他需不需要,在他感动的同时,心里也有了一些启发。
    近日来朝中一直在筹集款项意图救灾,今年天灾严重,许多朝臣中家中有银子也不肯往外捐,谁都知道这事治标不治本,捐出去的银子就是打水漂,无非也就让人多个好名声,多余的好处就再也没有了。
    但朝中大臣都当官当到现在了,这些好名声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就是锦上添花的事罢了,他们年岁大了,只想着要实质的好处。
    所以对于这次捐粮捐款的活动,朝中大臣口径都出奇的相似,都说家里穷的叫锅都掀不开了,有些混不吝的老臣,这两天在家甚至都穿起了破衣破鞋,只等着有人过来筹备善款的时候来哭穷的。
    如今冯奕这一说捐粮,四爷才突然想起,这比起朝臣,那些富商家里囤积的粮可能更多,而且这商户可比朝臣们需要名声得多。
    若是和皇阿玛说,为这些捐粮捐款捐的多的商人建立一个丰碑,如此鼓励之下,他们未必会觉得这是一个亏本买卖。
    这样一来,朝廷未失去什么,商人们用钱买到了名,百姓们也能因此获得好处,此事当然可行!
    四爷一想到这个事情,就急忙去了书房写论册,将此事的可能性都写了出来,整理过后,第二天就去上报给了皇阿玛。
    皇阿玛果然同意了此事,还将这事交于给了自己,若此事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