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这几年天灾频发,实乃我大唐之不幸啊,我觉得。
作者:三扬开泰   穿越大唐瘸腿的我最新章节     
    因此,在李世民眼中,一个称职的皇帝应该具备收揽和掌控朝臣的能力。
    而对于道德这样抽象的概念,不过是用来将对手踩在脚下、审判敌人的工具罢了。
    李世民自认为不会像杨坚那样昏聩,仅仅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就废掉了自己精心培养了十几年的太子。
    然而,李泰的言论令李世民深感失望。李泰从未从帝王的角度看待问题,而是以臣子的视角来思考,这让李世民感到十分失望。
    “既然你心里万般不屑高明,那你去东宫所为何事?”
    李泰支支吾吾没有说话,他之前的话漏洞百出,问李承乾为什么放弃太子之位?这种理由显然不能让李世民相信。
    “你是想去东宫刺激高明的吧,一如之前你知道他被朕禁足东宫,去嘲笑他一般?也不对,上次你就被他打了一顿,这次去东宫你还敢一个随从不带,和你平日谨小慎微的行事风格不同,朕料想你是和高明达成了什么协议,但是高明今日朝会此举又和你们当初商量的不一样,所以你准备去找他问个明白吧。“
    李世民根据自己的猜想还有察事听回禀的消息,把李泰去东宫的目的给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李泰哪里肯承认,死鸭子嘴硬的道
    “没有的事,儿臣就是觉得大兄今日风言风语的,怕是伤到了脑子,特意去看望他的。”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在朕面前编排他要杀你!他都愿意退位了,你还想着赶尽杀绝?你就一点不顾念兄弟之情?”
    李世民劈头盖脸的训斥让李泰委屈极了,
    “我都说了没有冤枉他,父皇为何就是不信儿臣的话。”
    “张阿难。”
    李世民喊了一声张阿难,张阿难快步走了进来,躬身道
    “奴婢在。”
    “让太子来见朕。”
    “是,陛下。”
    张阿难只是看了一眼李泰,就又出门了。
    “既然你那么想和高明对质,那就让你们对质。”
    “对质就对质。”
    李泰虽然还在嘴硬,但是心里有些慌了,他虽然怕李承乾把和他交易的事说出来。
    但是一想到李承乾让写的欠条自己没写,东西也没给他送去,根本没有把柄在他手上,底气又足了几分。
    李世民没有浪费时间,他快步回到了御案前坐下,继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奏折。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渐渐皱起,最后紧紧锁在了一起。
    都畿道和河南道地区今年遭受了严重的旱灾,蝗虫灾害也有爆发的迹象。
    当地刺史紧急上书朝廷,请求调拨大量的粮食用于赈灾救民。
    同时,高句丽与百济联军对新罗发动攻击,新罗发来十余道求援书,更是派遣使者来到长安,恳请大唐出兵援助。
    此外,河北道连续多月降下暴雨,引发了大规模的洪水灾害,导致众多百姓失去家园,四处流亡。
    地方官员纷纷上奏朝廷,不仅请求朝廷提供资金来安置这些受灾民众,还希望朝廷能派遣精通瘟疫防治的医生前往灾区救助百姓。
    这一系列的坏消息使得李世民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
    李泰走到李世民的身后,一边为李世民捏着肩膀一边问
    “父皇,可是有什么烦心事,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
    要不说李泰能得李世民宠爱呢,时刻替老爹分忧的姿态那是做得十分到位的。
    李世民轻叹一口气,没有说话,只是把看过的几份奏折递给了身后李泰,让他自己看。
    李泰搓了搓手,恭敬的接过奏折,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不多时就看完了递过来的奏折。
    ”父皇,这几年天灾频发,实乃我大唐之不幸啊,我觉得。。。“
    本来李世民还想听听李泰有什么见解,但是李泰一张口就是朝中那些不通实务的文臣说辞,直接就没心思继续听下去了。
    ”行了,你别觉得了,就在旁边等着高明来。“
    李泰撇了撇嘴,显然对李世民看不起他不满,但是他现在也不敢顶嘴了。
    对于处理政务他确实没有什么天赋,
    不像李承乾,十三岁都有机会监国了,就算再没有天赋也都练出来了。
    三件事里,最让李世民上心的还是高句丽的问题,
    虽说唐随隋制,但他倒是很想出兵彻底灭了高句丽,打下高句丽是一个能证明唐朝比隋朝更强的证据,证明唐代隋才是天命所归的。
    本来高句丽屡次反水反复横跳还不算什么,李世民还能睁只眼闭只眼。
    但最可恨的是,前隋朝四次攻打高句丽,都没能打下高句丽就算了,高句丽却是挑衅的把阵亡隋军的尸骨铸成了‘京观’。
    李世民上位后,只是派人去高句丽收葬了阵亡将士的骸骨,并予以祭奠,收葬、祭奠壮士的骸骨和亡灵。
    高句丽却是直接在沿唐边境修筑了高丽长城,自夫余城至渤海,修筑了长达一千余里的’长城‘,专门用来防备大唐。
    他刚登基的几年里,都在韬光养晦积蓄实力,直到干翻了东突厥才彻底缓过劲。
    现在有人有粮,哪里还愿意让高句丽上蹿下跳。
    但每次朝会上提出攻打高句丽,都被一众文臣阻止,借口就是现在国库不允许,粮草人员都是问题。
    还有一帮文臣借古讽今的不停上书,如今国泰民安,为了区区边陲小国,穷兵黩武大动干戈非明君所为。
    更有世家‘圈养’的狗才御史更是为了博名上书,说什么当初隋炀帝就是因为攻打高句丽把国家拖垮的,他如果执意如此,必会步隋炀帝后尘。
    如果他不打消攻打高句丽的念头,他们愿意为了百姓为了国家死谏。
    但武将倒是很活跃很支持,毕竟有仗打才有功劳,有功劳才能升官。
    真正让李世民下不定决心的还是因为高句丽是真的狗,之前他就派出过李靖,李世绩攻打高句丽,但是高句丽一打不过就逃回平壤城,再派出使者来求和。
    为了不让周围小国寒心,也因为粮草问题才始终没有彻底灭了高句丽。
    可每当唐军一走,高句丽根本消停不了多久又出来蹦跶,反反复复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