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给文官封爵
作者:路过的余光   只会捞钱的朱由检最新章节     
    随着北地大面积入冬,天气变得愈发寒冷,时不时便能看到飞扬的雪花被风卷起,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白色覆盖。一夜之间,银装素裹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给京师增添了一种纯白宁静的色彩。
    在被新式马车碾过的地方,建筑局已经开始清理那些破碎的砖块和碎片。原本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们纷纷自发前来帮忙,他们认为只站在一旁观看而不参与其中是不合适的。于是,这些善良的百姓们在建筑局工匠们的指导下,开始积极投入到清理和建造工作中。
    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男人们负责搬运沉重的砖块,女人们则帮助清理场地,孩子们也在一旁欢快地跑来跑去,传递着工具和材料。虽然天气寒冷,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和笑容,仿佛这寒冷的冬天也无法阻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冰河时期的冬天,让衣帽店的羊毛衫进入了疯狂模式。每天衣帽店一开门,门口就开始排起了长队,虽说丝制羊毛衫,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但是加棉线的羊毛衫。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衣帽厂和皮鞋厂,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转。最主要的还是羊毛的短缺,为了收购羊毛,衣帽厂已经把羊毛的收购价格提高到了两百文一斤。也就是说,一个绵羊每一年光是羊毛的产出就达到了两千多文钱。
    原来的羊毛都是牧民不要的,可以直接送给你的。自从互市开始收购羊毛之后,一些有着战略眼光的牧民,开始把自己的马卖掉,收购小羊来饲养。在张家口附近的草场。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羊群。甚至有一些牧民为了争夺草场,大打出手。
    为了能够收购到更多更廉价的羊毛,一些商人组成了庞大的商队,他们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旅程。这些勇敢的人们选择了向西或向北行进,穿越辽阔的草原和崎岖的山路,去探寻那些遥远且鲜为人知的地方。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只为了寻找到更为便宜的羊毛资源,然后亲自将它们带回京师,赚取丰厚的差价。
    这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挑战,但始终怀揣着对财富的渴望。他们穿越茫茫草原,遭遇恶劣天气,面对猛兽袭击;他们翻越高山峻岭,克服险峻路况,抵御盗贼抢掠。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吓倒,而是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
    在远方的草原上,他们终于找到了价格低廉、品质优良的羊毛。这些羊毛来自于那些偏远地区的牧民们,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过漫长的旅程,商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京师。他们的努力换来了可观的利润,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对于羊毛的需求。渐渐的形成了一条羊毛之路。
    蒙古各部的贵族看到这个情况,不行啊,钱都被他们赚了,于是要求自己的牧民加大饲养绵羊的力度。一些临近互市的部族开始在草原上建城,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不想走了。就比如原来只有几十户汉民居住的崇礼,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硕大的城池,除了城墙,啥都有。
    一些头脑聪明的牧民也效仿着大明百姓在草原上建立起各种工厂。大多数是以肉类加工为主。比如风干牛肉,羊肉等等。这些东西受到了九边士兵的追捧,生意也是好的不得了。
    为什么会有战争?就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衡。吃的饱,穿的暖,老婆孩子热炕头,谁愿意提着脑袋去干那些打打杀杀的行当。就连造反头子李自成也在草原上混的风生水起,一开始做的毛皮生意,现在也开始自己养羊和收购羊毛,再加上一行人战力不俗,过了没多久的时间便在漠西草原上站住了脚跟,附近还有很多蒙古人依附他们生活。李自成很享受这种生活,甚至有种此间乐,不思蜀的感觉。除了天气有时候恶劣一些,其他的也没什么。
    自从互市开放之后,大明和蒙古人好像冰释前嫌了,很少有纷争产生。大明境内各行各业在这两年里,得到了恢复,原本流贼肆掠的陕西,山西,河南一带,也在这一两年里,开始恢复过来,土豆和番薯的推广,让大明不再有饥民。大明的老百姓是很聪明的,虽说土豆和番薯不赚钱,但是他们依旧会找一些地来种一些,不为什么,只为粮食储备,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存粮和储蓄是华夏百姓刻在骨子里的。
    崇祯十三年,就快进入尾声了,年底的收尾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户部依旧是最忙碌的衙门。李邦华的都察院,依旧担当外援的工作。都察院的御史们,也很愿意协助,一来可以检查看看有没有谁吃钱,二来户部会给帮忙的人员一些补助。
    各地的封疆大吏,驻军统帅,也开始踏上回京的路程,因为二杆子皇帝说了,过年嘛,人多才热闹。还有因为就是朱由检想听他们自己来说一说,钱都花哪里去了。比如登来水师,到底在干什么?一艘船都没造出来。
    乾清宫里面,朱由检正在召见外地的回来的官员和武将,并仔细的询问他关心的一些问题。并加封了一些文官武将。比如卢象升,周遇吉。获得了一个小爵位,而我们的熊大人,被加封了招抚伯,货真价实的伯爷。让熊文灿走路都带风。挨骂的就是洪承畴和吕大器。朱由检抱怨他们的速度太慢了,这让两人一肚子苦水,不知道怎么说?心说:”造船是那么容易的吗?还是造大船,你来试试啊?”
    最后的一次大朝会依旧在皇极殿里召开,这次依旧人满为患,很多人站在了殿门外去了,让朱由检感到奇怪的是,自己的前方居然站了一队穿着紫色衣服的官员。那一些穿绯色官服的官员,站到殿门外去了。
    朱由检看了一眼前排的官员,只有几个认识,“袁爱卿,你前面的人呢?朕记得你是站在第三排的啊?”
    袁继咸偷偷的给皇帝比划了一个手势,示意,他们在后面,不知道为什么跑后面去了。
    朱由检愣住了,这是干什么啊?外面不冷吗?于是大声的说道:“喂喂喂。你们这是干嘛呢?站外面去干嘛?“
    倪元璐听到皇帝的声音,看了一眼周围的人说道:“走吧,糊弄不过去了,陛下,要点名了。”
    于是郑三俊,李邦华,范复粹,范景文,孟兆祥,开始从后面走到前面来,弓着身子。
    “你们干嘛站后面去?”
    “回陛下,我们,我们。。”
    这是御史姜采躬身说道:“陛下,他们想白嫖一件羊毛衫。”
    李邦华转过头去瞪了一眼姜采,心说:“你大爷的,就你能是吧,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白嫖羊毛衫,什么情况?谁来告诉朕?”
    “回陛下,是这样的,昨年您不是让站在外面的同僚领一件羊毛衫吗?所以,前面的诸位大人也想要,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而已。”
    朱由检一听,乐了说道:“你们这一些小老头,花样和心思,真多。这样,今年都去领一件。”
    众人一听大喜,“臣等多谢陛下,”
    “好了,说正事,户部先来,”
    倪元璐躬身说道:“户部,今年的支出是四千四百多万两,收入的六千七百多万,结余两千多万两。这得归功于新税法,和税务稽查司的功劳。臣不敢说其他的,现在朝廷的财政很稳健。”
    朱由检站起身来大声的说了三声,“好好好,高远做的不错,赏银万两。倪爱卿也干的不错,加封一等子爵。”
    倪元璐和高远闻言,瞬间就跪地叩首:“臣叩谢隆恩。”
    朱由检扫视了一圈群臣。诸位臣工的脸上的表情各异,特别是内阁那一档子人,英国公张世铎就不说了,其他的文官脸上充满的羡慕和嫉妒。于是开口说道:“倪爱卿,确实辛苦,所以这次就先给倪爱卿加爵,其他人继续努力,明年还会有两个名额。”
    “陛下,你不是说两个名额吗?倪大人算一个,那还有一个呢?”范复粹躬身说道。
    “熊文灿加封伯爵了,所以占了一个名额嘛”
    李邦华也走出队列。躬身说道:“陛下,熊大人那个不能算在名额范围内,熊大人本来就有爵位,只是加封,不能单独占一个名额。”
    朱由检愣了一下,心说:“这些小老头,还真会强词夺理,算了,在给他们一个吧。”于是开口说道:“李爱卿说的有道理,那熊大人的名额就不算在里面。那就加封郑三俊为一等子爵吧,如何?”
    朝臣一听,也行吧,因为郑三俊生怕有人来搅和,不停的用目光扫视着御史言官。意思是:“谁敢造次,我一定不让你们好过。”
    连李邦华也向下压了压手,示意,都察院的御史,别说话。吏部尚书,掌握你们的升迁和评级,不想混了的可以试试。
    “臣等附议。”
    “行吧,那就这样决定吧。”
    这时范复粹走出队列说道:“启禀陛下,琉球的国王尚贤和一众随从,已于前日抵达了京师,不知陛下何时召见。”
    朱由检想了一下,说道:“这样,册封仪式,就放在明年开衙之后,这几天就让他们在京师游览观光吧,对了,明天的晚宴,也让他们参加吧,还有那个谁,李倧,也一起吧。”
    “陛下,其他在京师的各国使臣,也是否同样邀请呢?”
    “还有那些国家的使臣。”
    “比如日本的使臣小野二郎。安南的使臣阮太重,占城使臣陈桥山。”
    “可以,就让他们坐一起吧。”
    “微臣遵旨。”
    朱由检正了正身子,说道:“既然如此,诸位还有没有上奏的?”
    过了一会儿,也没人站出队列,朱由检大手一挥,“散朝,各部做好收尾工作,内阁和各部安排人员值守,其他的就放假吧。”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
    朝臣们见朱由检走下龙椅,从侧门离开了,纷纷对着倪元璐和郑三俊说着恭喜的话,让两人脸都要笑烂了。一一拱手回礼,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