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准备离开军工学院之际,盛京郊区的北陵机场停机坪上,来自601研究所试飞站和空军维修团队的工作人员正围绕着刚从装配车间拉出的04号原型机忙碌着,仔细检查着每一个细节。
飞行员付正国坐在驾驶舱内,进行最后的飞行前准备。
自从将03号原型机降级处理并送往阎良后,112工厂与601研究所迅速组建了一支“青年突击队”,采用三班倒模式全力推进04号机的升级。
基于许宁提供的关键数据,仅用一周时间便完成了新型机翼的研发与安装。
虽然除了机翼外,04号机没有太多改动,但由于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改造,按照杨知书指示,所有飞行前检测都必须按照最新标准严格实施。
这意味着04号机即将迎来它的“二次首飞”。
作为此次改进方案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之一,让许宁亲临现场见证这一刻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测试——以80公里\/小时和160公里\/小时的速度评估飞机在中速滑行时的稳定性。
即便知道试飞站拥有更精准的计时工具,但许宁仍坚持使用自己那块老旧的手表计时,这已成为他的习惯。
第三阶段则涉及高速滑行试验,在接近起飞速度(240至320公里\/小时)时测试飞机控制面的表现及抬轮瞬间的平衡状况。
“杨总,各项预备工作均已就绪,一切正常,请问可以开始测试了吗?”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将正式试飞安排在午后。
这时,副首席研发师柳明突然走近打断了对话。许多同事对这次成果表示怀疑,所以在首次飞行前的讨论中降低了期望值。
然而,在滑行距离达到约700米时,大家惊讶地发现04号机展现出了显着的离地趋势。
这一现象不仅证明了新研发机翼的强大升力,还体现了对于战机至关重要的低速操控性能。
尽管这架原型机并非全新研发,但它却避免了许多新机型常有的小问题。
青年突击队的工作效率让人惊讶,他们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在某一刻,付正国感觉整个飞机似乎短暂地离开了地面,随即又因他熟练的操作稳稳地落回了跑道上。
这次改进并没有影响到飞机在高空高速飞行时的表现,反而提升了它的起降性能。在试飞前,技术人员就已经告知付正国这一点,因此他在操控飞机时格外小心。
因为今天的重点在于地面滑行测试,如果飞机真的起飞,将无法收集到完整的数据。
随着杨知书的一声令下,围绕着04号原型机的技术团队和设备迅速撤退,只留下必要的启动工具。
按照计划,今天的任务是在不升空的情况下,完成三次地面滑行测试。
如果这是一个全新的机型,这些测试通常不会在同一天内全部完成。然而,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速度表上的数字迅速攀升。杨知书透过窗户,看着即将完成测试的04号原型机缓缓滑向停机坪,心中满是期待。
付正国迅速评估了刚才发生的情况,并及时向塔台汇报。实际体验远比预期的好,这让他对接下来的测试充满了信心。
“这架飞机的起飞距离确实缩短了约100米。”杨知书放下望远镜,眼中闪烁着光芒。
“这可能就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吧。”
付正国轻轻拉动操纵杆,准备进入下一个测试阶段——抬轮试验。作为多次驾驶过这款战机的老手,他对这一系列操作早已烂熟于心。
与此同时,杨知书想起前一天收到的消息:许宁决定今日返回盛京。
巧合的是,许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仅仅休息一周便选择提前回到研究所,仿佛一切都在冥冥中有所安排。
在跑道尽头,付正国缓缓将发动机推至半速,同时松开刹车。对于他而言,这已是驾轻就熟的操作。
短短时间内,他就顺利完成了两次试飞的所有项目,一切进展得异常顺利。
最初,杨知书预计04号原型机的改装至少需要两周。
因此,他大方地给了自己半个月假期,心想等到许宁归队时,正好可以赶上首次试飞。
其实,单论起飞速度,这并非衡量飞机性能的关键因素。
尽管与第三代战机相比仍有差距,但对于一款拦截机来说,12%的提速已是令人惊叹的进步。
付正国在驾驶舱内接收到地面指挥的指示后,合上了舱盖,轻轻转动脖子放松一下,接着戴上氧气面罩。
借助外部电源的帮助,他依次启动了两台发动机,调整油门使转速保持在20%。
“准备好了,我们去塔台吧。”杨知书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说道。
然而,飞行员的报告却显示,实际的性能提升甚至超过了风洞测试的结果!
按照标准程序,首先是在地面上以20公里\/小时和55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滑行测试,旨在检验飞机在常规滑行和拥挤机场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付正国丰富的试飞经验和高超技术确保了这次试飞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在正式试飞前,详尽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但一旦进入试飞阶段,效率同样重要。
通过风洞测试得知,仅更换新机翼就能使飞机在空载情况下,起飞速度由接近400公里\/小时降至约350公里\/小时,同时缩短了起飞距离。
这架飞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细节都需谨慎对待。
不仅仅是杨知书和他的团队,还有更多人对这次试飞充满兴趣。
比如,在112厂的另一端,来自苏霍伊研发局的工程师阿尔乔姆和亚历山大正协助中方同事完成歼8iiact变稳验证机的最终检测。
当他们在工厂门口休息时,无意间见证了整个滑行测试的过程。
试飞本身并不需要保密,毕竟大型飞机加上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巨大声响,想完全保密也难。
不仅是厂内的员工,连周边居民也能轻易发现这一动态。但真正重要的,是试飞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这些才是需要严格保护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