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我们看不到别的文化了
作者:天下小黑   催泪系导演最新章节     
    第1202章 我们看不到别的文化了
    《隐入尘烟》和《暖春》虽然点映是放在一起,但是上映,却并没有进行捆绑放映,当然了,也有推出折扣套票。
    最初的时候,李易以为《暖春》的票房会比《隐入尘烟》要高。
    毕竟,《暖春》比《隐入尘烟》虽然说深度似乎差了不少,可是前者却是商业片,后者却是文艺片。
    然而结果却是让李易有些意外。
    因为《隐入尘烟》的表现竟然丝毫不比《暖春》差。
    而且话题热度等等,都要高过《暖春》!不过,看了观众的观后感之后,也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暖春》虽然秉承了狗导演的一惯风格,但是老实说剧情的确太俗套了,就是催泪剧情片套了一个农村的皮,里面千篇一律的歌颂真善美,虽然也算近年来比较优秀的乡土商业片了,可是却还是少了点味道。”
    “小花这样的孩子,和芍药村这样的全村都纯朴善良的村子,或许也仅仅只存在于电影里面了,这俨然是一个乡土童话故事,虽然看了挺暖心的,但是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不过,商业片倒是也相得益彰了。”
    “前一个小时我以为可以抵得住催泪弹的攻击,但,不怕您笑话,最后半小时,眼里不得不噙着泪.这不是多好的电影,但,老子多少年不流泪了呀!”
    “把最惨的事最惨的人堆在一起被人欺负,然后两人还以德报怨,最终感动所有人。所有人都哭得稀巴烂,都说好;那为什么你还骂那些把最欢乐的人最欢乐的事堆在一起,然后还有一堆人跟着他们一起欢乐,然后大团圆的片子是烂片?”
    “谁能无私对人,谁能以德报怨,这种电影真的能让人联想到自己的贪婪、自私和阴暗。现实是好人只存在电影中,可是电影毕竟带来温暖和希望。”
    相比起《暖春》来,《隐入尘烟》的评价其实更两极分化,但是热度却比《暖春》要高出不少。
    很多电影,其实不怕两极分化,怕就怕千篇一律。
    “说实话,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把悲剧都集中起来,然后来一个更悲剧的结局,反正这不是我想象当中的农村。”
    “把其他人都拍的太冷漠了,但是仔细想想,现实社会当中,这样的情况真的不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突然又觉得,这部电影真心不错了。”
    “把苦难用诗意一般的镜头拍出来,整部影片,马有铁和曹贵英之间的情感很动人,但是马有铁真的是个农民?我怀疑这莫不是个诗人吧?一般的农民能张嘴闭嘴就是充满哲学的话?”
    “这样的电影太少太少了,其实不怪电影人不愿意拍,而是哪怕连李易这样的大导演,最终也不敢直接明着告诉大家,马有铁死了!可以想象如果这么拍,那么怕是打着李易导演作品的名号,这电影估计也大概率上映不了。”
    “今时今日,还有这样的地方吗?反正我是不愿意相信的,至少我没有见过,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
    “.”
    《隐入尘烟》勾动起来的话题,明显的更多,实在是因为,对于很多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在他们的认知里面,是很少会出现《隐入尘烟》里面这样的剧情的。
    毕竟,现在街面上,连乞丐都几乎很难看到了,什么饿肚子,什么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也几乎让人很难想象了。
    而有意思的是《隐入尘烟》让许多社评人也纷纷开始关注起来。
    很多电影,影评人来评论,那是人家的职业,可是社评人,通常来说,却是比较少对一些影视作品指手画脚的。
    但是也有一些是例外,特别是一些关系到现实的影片,一些反应现实的,批判现实的影片,往往反而会让这群人如打了鸡血一般。
    比如这一次《隐入尘烟》,涉及到的一个话题,或者说延伸出来的一个话题,让这群社评人,乃至于一些学者也纷纷出来点评。
    这个话题就是,现如今的文化现象,是否都是中产阶层文化?
    为什么会有这个话题?因为有这么一个现象,不管是什么题材的作品,受众最广的永远都是中产阶层。
    影视作品如此,音乐作品如此。
    许多文娱作品,不分类别都是如此。
    于是有某位著名的教授就提出了一个论调:“今天我们说的所有文化现象其实都是中产阶层文化。甚至于华国社会文化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除了中产阶层文化,我们看不到别的文化了”。
    但是这个论调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和肯定。
    很多人都觉得,这话虽有些绝对,但确实是绝大多数能够进入主流视线中进行讨论的文化,都是体现中产趣味的文化。
    这无可厚非。
    如今的影视作品,主要受众都是中产阶层。
    那么不管是导演,还是投资者,亦或者扩大到市场层面,自然是要投其所好,说的简单一点,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所以,往往任何社会文化,都会渐渐地演变成中产阶层文化。
    比如电影,按照相关数据表明,像《隐入尘烟》的票房占比,一二线城市占到总票房的79%,仅仅京城,中海这两座城市的票房就占到总票房的四分之一。所以,说《隐入尘烟》就是一部拍给一二线城市中产“观看”的农民电影,真的没毛病。
    问题在于《隐入尘烟》拍的是什么故事?讲述的是什么故事?是农村题材的故事,可是城市里面有几个农民?
    哪怕曾经父辈是农民,但是如今,他们也早就已经不是了。
    于是就很有意思了,把农民的故事讲给市民们听。
    以农民为主角、讲述农民故事的农村题材电影,目标受众同样不是农民。
    所以,才会出现,影评两极分化的情况。
    而更有意思的是《暖春》同样的在这个时候上映,于是就让很多人有些凌乱了。
    到底是《暖春》,还是《隐入尘烟》?你心目中的农村是什么样的?每个人有着各自的认知。
    当一部电影的话题热度被炒热,那么票房自然也不是什么问题。
    哪怕《隐入尘烟》其实不是那种让人看了忍不住被催泪,更多的是一种无言的压抑,总而言之,看完这部电影绝对没有看《暖春》舒服,可是票房却就是比《暖春》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