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 男儿当自强
作者:天下小黑   催泪系导演最新章节     
    第1450章 男儿当自强
    《黄飞鸿》正式公映,依然是不改大魔王本色,同档期几乎被横扫。
    当然大家其实也习惯了,自从点映的时候,《黄飞鸿》的口碑就已经可以看到了,之后更是话题不断,你可以说剧情略显单薄,但是却不能说,这部电影不够好。
    而想到《黄飞鸿》系列有三部曲,很多同行就是一阵牙酸。
    众所周知,能拍续集的电影,基本上有第一部打底,第二部基本上都不会差,甚至只会更强。
    《黄飞鸿之壮志凌云》上映了,李易和剧组这边也歇够了,所以自然不能继续耽搁下去。
    休息了这么久剧组重新开工,虽然肯定会显得有些生疏,但是却比之前压抑了那么久,紧绷着一根弦要好不少。
    至少《黄飞鸿之壮志凌云》上映之后,很多人也松了口气,毕竟,虽然是李易的电影业,可依然是武侠片。
    好在《黄飞鸿之壮志凌云》上映之后表现的超出大家的预期,所以工作起来自然也是倍感有劲,虽然说,出名的是李易和剧组的演员们,可是这些幕后工作人员也同样的在自己的履历上添上了无比浓重的一笔。
    重新开拍,李易又调整了拍摄计划,刚开始肯定不可能一上来就上难度,所以重新开拍的是,参加医学会议,被白莲教袭击之后回到客栈的那一场大群戏。
    这场戏,说简单也简单,虽然是群戏,但是并没有太多的特写镜头,而这一场戏,主要的镜头给到的是两个,一个是黄飞鸿。
    这场戏说简单,是因为不需要太多的特写镜头,对表演,演技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
    但是要说难,其实主要还是难在群戏上面。
    毕竟,参演的人一多,稍微出一点差错就要重拍。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这场戏涉及到的人太多,而且还有狗。
    “各部门各就各位!”在经过几遍反复地彩排之后,终于正式要开拍了。
    这种戏,首先要演员们就位,在定好的位置,然后如何动作,如何移动,等等,在事先都要熟练。
    “《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第二十八场,第一镜,第一次,action!”
    伴随着打板声落下,这一场戏正式开拍。
    和电影上映的时候的成片不同的是,这场戏,其实同时启动了多个镜头多个场景拍摄,电影成片的时候是剪辑之后的画面。
    唱戏的是特别请过来的老戏骨严东,这位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却是粤籍的老戏骨,为了唱好这段戏,他可是提前去拜访了多位民间老艺人。
    虽然说这场戏这唱的肯定要后续配音,但是现场也是要真唱的。
    “飘零去,莫问前因,只见半山残照”
    这一段拍的是客栈一楼的人们,在喝酒的喝酒,玩牌九的玩牌九,一片热闹非凡。
    这一段没有出问题,李易看着监视器点了点头。
    虽然都是群演,但是群演和群演之间也是有差别的,李易的电影,工资开的高,当然要求也更高,所以这些个群演,放在其他的戏里面多少都能混个特约。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拍出来的效果也的确让李易满意。
    特别是那几个玩牌九的,在这之前,他们可是应了副导演的要求,提前玩了有一会儿了,所以翻牌的动作什么的也是相对比较熟练。
    很快地镜头开始移动。
    当唱到“照住一个愁人.”的时候,镜头拉了出来,给到了站在阳台上的黄飞鸿的身上。
    此时此刻镜头给到了赵千饰演的黄飞鸿的脸上一个特写。
    赵千这一段演的也很不错,他的眉头微蹙,向着远处眺望。
    此时镜头广角拉开,周边西洋建筑与传统建筑交错,镜头又开始慢慢拉远,西洋战舰和中国船只并列,镜头再回来,再俯瞰下去,萧瑟秋风,纸屑垃圾四处飘零,破烂的街头,昏暗的灯火,有人在打砸西洋建筑,有官兵在追捕反动分子,有奔跑的人们,有打架斗殴的地痞,有乞讨的流浪者,有混乱不堪的夜市,有西洋的马车,有华国的轿子当然了,这些镜头是通过另外的镜头拍摄的,并不是李易这边的场景。
    其实主要也是为了追求一个感觉,所以拍摄的时候,是几边同时拍摄的。
    镜头再次拉回了客栈内,那个唱戏的瞎子这里:
    “去路茫茫,不禁悲怀阵阵前尘惘惘,惹得我泪落纷纷想学投笔,投笔从戎,图发奋,却被儒冠误了,使我有志难伸.”
    “好!这条过了!很好!”李易忍不住畅快地叫好。
    他也没想到,这重新开拍的第一条居然这么的顺利。
    其实《黄飞鸿》三部曲,各有各的内容和主题,虽然说是一脉相承,但是却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化的。
    相对来说,第一部《壮志凌云》在情节上基本还是延续惩恶扬善的传统模式,黄飞鸿的形象,仍然定位行侠仗义的层面上。只是面对纷乱动荡的时局,他内心生出许多的迷惘和困惑:金山如果真有,为什么洋人、洋船,会来我们这里?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
    而到了《男儿当自强》这部,就不再仅仅是惩恶扬善了,黄飞鸿已经参与到反封建帝制的革命运动中去——孙文陆皓东领导的未遂的粤州起义,并对西方先进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医术和教育,但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仍然只是配角或者是见证者。
    第一部里面是通过社会底层人士的面貌来展现晚清的粤东的社会,而第二部又进一步和历史结合。
    白莲教出现在这部里面,而且占据了不小的戏份。
    有人说第二部的《黄飞鸿》真正的精彩其实是在功夫之外的,李易也这么认为,从剧本上来说,其实他也更喜欢第二部,但是第一部却也必不可少,不可或缺。
    因为第一部是黄飞鸿刚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还在迷茫之中,而第二部,他开始参与到一些历史的事件当中,可是此时此刻的他,虽然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却依然还是看不破。
    一直到第三部,黄飞鸿才真正的可以说完全觉醒,成就真正的一代侠义宗师。
    而转变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西装,第一部里十三姨给黄飞鸿做西装;第二部里黄飞鸿给十三姨换唐装,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转变。
    电影的拍摄其实依然并没有那么的顺利,比起第一部来,第二部其实角色更多,剧情也更加复杂一些,出场的人物也更多,单单白莲教的戏,九宫真人,白莲教圣女等等,以及关键的吴军饰演的纳兰元述,都有不少戏份。
    而且更多的还是打斗戏,比起第一部来,第二部的打斗戏更加精彩。
    但是拍摄起来难度也更大,因为涉及到的风格也越发地不同。
    时光荏苒,《黄飞鸿》三部曲的后两部曲,在艰难地推进着。
    虽然有了第一部的经验,拍起来正常来说要顺畅不少,但是实际上,剧组也在拍摄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意外,受伤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样,电影还是在推进着进度条。
    这也让李易越发地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功夫片,武侠片,打斗风格一直在变,变得越发地飘忽起来,占比也越来越少,就因为,这类的戏,真的不好拍。
    就算导演愿意拍,可是演员也未必愿意演,毕竟,明星演员们,能当的上主角的,哪个不是身家亿万金贵的很,又有几个愿意冒着可能受伤的风险去拍这样的戏?其他的轻松的戏拍了照样能红,能赚钱,为什么要去受这份苦?为什么习武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传统的一些技艺断层越来越严重?
    同样的也是因为如此,过去的梨园的角儿,哪一个不是打小培养,哪里像现在都是批量生产的。
    言归正传。
    对于纳兰元述这个角色,吴军其实挺茫然的。
    这不,他又来找李易聊角色的事情。
    “怎么还搞不明白?”李易笑着问道。
    “是啊,头都快想炸了,就是还是有点不太能够理解这个角色。”吴军苦笑着道。
    “你说说,你都是怎么理解的?”李易笑着问道。
    “首先我知道他在电影里面是一个悲情人物,但是我有些不理解他的想法,在我看来衙门墙上的‘忠勇刚毅’这四个字形容纳兰元述是最适合不过的,虽然论武功可能纳兰元述比黄飞鸿差一点点,但论思维深度,纳兰元述比黄飞鸿高很多,黄飞鸿虽然是主角,但他只是历史中的过客,他武功好顶多只能是一个武将,我看过剧本,黄飞鸿三部曲之中,黄飞鸿始终都没搞清楚什么事革命,他就像一个旧时代到新时代的历史过客,他代表的是华国的普通百姓……
    是下场决战前,纳兰元述是拿着火枪出场的,证明他也是维新派,他不但懂外语了解外国新事物,更会懂得洋为中用,如果没有纳兰这姓身份已定,纳兰元述这人物就不会那么悲情了……
    我想他应该是忠诚于清廷的,但是他又杀了鹰国领事参赞,这又好像有点伱说纳兰元述,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演员想要演一个角色,通常有三种层次。
    第一种也是最浅显的一种,那就是根据剧本走,每一场他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样的情绪,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不需要多想,也不需要去明白角色到底在想什么。
    第二种是了解角色的背景,代入到角色之中去演,每一场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跟随着剧情发展的。
    第三种却是不止要了解角色的背景设定,同时也要知道他的成长经历,把这个人“真实化”,理解他的想法,思想,他会在遇到什么样的事情的时候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决断。
    显然吴军在追求的是最后一种。
    所以他才会纠结,因为他有些不明白,纳兰元述在电影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
    李易想了想说道:“他和第一部里面的积善是有所不同的,积善是那个时代最普遍的朝廷官员,他们有着官僚的一切的特点。
    可是纳兰元述是不同的。
    我们只看到了纳兰元述在镇压白莲教的时候,嘱咐手下小心,不要打伤平民;看到了纳兰元述对外国以华制华的行为的深刻认识;看到了纳兰元述身为一方地方长官镇压起义暴乱的勇武。
    纳兰元述在白莲教的事情上,立场有错误,但也不是完全错误。白莲教作为邪教早该被彻底镇压,但是纳兰元述却对白莲教心存仁慈。他没有放任白莲教胡作非为,却也没有把白莲教规整镇压。一方面出于对同胞的爱,一方面出于对外国侵略者的恨。但白莲教所作的一切,可比外国人侵略,还具破坏力了。纳兰元述在这里的立场是不完全正确的,但却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些方面来说,纳兰元述仍是一个守土安民的优秀地方官员。至少在当时那个时代,纳兰元述本身比起很多同时代的官僚来,要正面的多。
    但是,这个角色,从剧情的设定来说,他就是一个反派,站在官员的立场上,他有着时代的局限性,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是后续的剧情里面你应该看到了,他本该更加积极的去营救同文馆的孩子。从职责上来说,纳兰元述身为粤东陆路提督,清廷从一品大员,为粤东省绿营清军最高长官。白莲教徒作乱,他理应维持一省的社会治安,更何况同文馆还是清廷的官办学堂。从能力上来说,他节制七镇总兵,自身又武艺高强,又属封疆大吏朝廷命官。比陆皓东、黄飞鸿等人的条件不知好了多少。可是他不仅没有搭救同文馆学童,最后反而勾结白莲教袭击鹰国领事馆滥杀无辜,让已经脱险的孩子们几乎再度身陷险境。
    是不是有些难以理解,他同情白莲教,所以没有一开始并没有对白莲教进行绝对武力上的镇压,后面更是和白莲教勾连。”
    吴军点了点头道:“对啊,所以我有些不能理解,这个人物是不是有些太矛盾了?”
    李易摇头道:“我们需要知道,纵观纳兰元述的所有决策,无一例外是以维护清王朝政权稳固为最优先考虑。
    为了保卫政权,虽然他嘴上说”百姓是他的衣食父母“,可他依然可以不顾百姓死活,拒绝对学童们伸出援手。为了保卫政权,他可以砍掉粤州至关重要的电报线,让粤州成为”死城“。为了保卫政权,他可以勾结白莲教徒袭击领事馆,甚至杀死英国参赞。他对英国参赞说”this is china, not britain“,可是他心中的china,不过是清王朝的china,与国人已经无关了。
    所以他的忠臣,他的一切所作所为,其实只为了一个,那就是他心中的国,是清廷!所以,他所做的一切就不存在所谓的矛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