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地理资料
作者:西南不滇   简简单单的重生后最新章节     
    抽背完警告付哲不准私自去网吧,就算别人叫也不准去,虽然不算远,但是他养成了老是去网吧的习惯,就很容易上瘾。
    “知道了,我就去刘安家,在他家看电视。”付哲回答。
    “刘安?他家在哪?有跟你一样年纪的?”付颖疑惑,刘安好像听过,但是不太记得了。
    “他家就在余家旁边,刘安他弟刘宁跟我一届,还没开学。”
    付颖:余家在哪里?刘宁是谁?你怎么这么快就混熟了,知道他跟他一届。
    但是付颖选择不再问,问了也不知道在哪,付哲知道不能去网吧就行,看看电视没事。
    付颖回房间打开她的包装纸们,开始包书皮。
    说真的,很多年没包了,以前的技术也不行的。
    语文书打开第一张和最后一张,量好长度和宽度,再预留一点向内折的空间,裁剪下来,从封面开始折,随后是最后一张,装订位置再剪出空间。
    第一个试水之作,不出意外的失败了。装订位置预留不够,短了一截,首尾的间距不对等,一边宽一边窄,结论就是太丑了。
    最付颖突然想起来初中毕业典礼的纸盒,她直接搞个模板出来,照着裁剪不就行了?
    把失败的纸又重新包上去,两边折对称,装订处做个标识,缺的量好尺寸,下一张再加长一点。
    在又浪费了一张模板的书皮后,付颖终于能完整的裁出一张书皮,包上去刚好。为了让这个书皮耐脏、耐用,付颖在写好书籍名字后,用透明胶缠了一遍。这是工作后养成的习惯,纯纸张很容易湿,透明胶缠一遍后耐脏,不小心沾到水也没事,翻页不容易破,不容易卷边,主要是透明的也不影响看。
    包书皮任务,已完成。
    搞完书皮,付颖看了时间,躺床上了。坐太久了感觉费腰,不想站着跳操运动了,躺着光动脚踩踩单车,也算活络身体了。
    差不多时间起来,跟付妈打了招呼,付颖带上初中的地理资料,和李星莹去上晚自习了。
    晚自习卡得没那么严格,下午的教室也不关门,所以到的时候,教室里的人有近一半了。
    付颖翻了翻资料,把要重点整理的知识做标记,晚自习抄起来更快。
    铃声响起,班长王雪婷开始清点人数,付颖疑惑,这不是纪律委员的事吗?可能老家这边分得不一样吧。
    她宣读了班规,和校规一起贴墙上。付颖也是第一次听说班规的内容,因为班长并没有找她们一起讨论,可能参考初中的吧。
    同时她让每个人明天带10元班费过来交给她,班费是用来买奖品、布置班级这些。有几个同学嘀嘀咕咕的小声讨论,可能没想到要交那么多。
    付颖则经她这一提醒,才想起忘了找付妈报销,还有马上交的班费,也得张口要。这个得重点记下!
    地理老师也进来了,今天他看晚自习,让同学自己看书。
    付颖打开了新本子,封面写上地理资料,搞完仪式感后翻开了第一页,开始参照下午的笔记整理。
    受多年自考影响,付颖更习惯自己整理笔记,手写过后印象更深刻。
    所谓整理,普通版说法叫知识归纳,高级版的说法叫思维导图。
    付颖记不住地形地貌,她准备把所有的地形地貌归纳在一起,手动画个表格,按照每个地貌的特征、发展历史、主要分布地区、特殊之处几个项目来抄写。同时结合她去过的记忆中的画面,自己给自己讲解,喀斯特地貌她老家也有,就是石林,溶洞较多,
    知识整理的过程,就是学习、复习结合的过程,同时以后复习的时候能更快以点带面,整体回忆。
    付颖沉迷于抄写中,这个过程她真的思维清晰、高效记忆,手上不停歇。
    课间铃声响起的时候,付颖知道,但是不需要去厕所就没动,走廊上有人走来走去,班级里也有人打闹,没直接打扰她就不管。
    其实这个时候的付颖对外界有很清晰的感知,路过的同学说的话她听到了,但是她眼睛盯着资料,手上一直抄着,偶尔会走神漏了知识点,但很快回过神来。
    第二节晚自习很快开始,地理老师走到她身后看她还在写,忍不住开口问她,
    “这是你自己给自己制定的抄写任务吗?”
    付颖被吓了一跳,她知道老师巡班,也知道老师看得到她在写这些,但是没想到他会突然开口问。
    “对,今天上课听老师你带我们复习那些知识点,发现有些我不会或者忘了,我就拿我初中的地理资料来归纳一下,把知识点重新抄一遍。”
    付颖说话的时候,前面的男生和旁边的同学好奇的转过头来,又怕被说,看了一眼赶紧转回去。
    “我看下你这资料。”说完就拿起了付颖买的资料,付颖只得给她,等他看的时候也翻看前面刚抄完的笔记。
    看完付颖的地理资料,他又拿起了付颖的笔记看。
    然后问付颖,“你这资料挺好的,在哪买的?有高中的吗?”
    付颖点点头,“这是以前我在粤省的新华书店买的,觉得重点清晰就买了。回来之前也买了高中的,不过今天没带到学校来。”
    “你明天带过来吧,拿到我的办公室,二楼高中文科办公室,我看看。”
    付颖继续点头,“好的,我明天带过来。”
    地理老师没再说什么,继续巡班了,付颖也准备继续抄写知识了。
    前面的男生忍不住又回头,“你这个资料是什么呀?能借我看看吗?”
    付颖摇头,“我现在还在抄,晚自习下课借给你,你明天早上还给我。”
    他点点头,就转回去了。
    付颖继续抄的时候分出一点心思想,他叫什么名字来着,好像也姓刘,刘什么豪来着?
    在古芒这边,刘、李、陈、王是大姓,这边的人取名字又只讲究好用,大多是聪、豪、杰一类的,还经常只有一个字,也就是名字总共就两字。所以记不住,根本记不住。
    至于资料,也很容易想到,好的教辅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如果付颖买的这个高中版的地理资料也合适,刘老师肯定会建议有条件的学生买回来学习的。
    这也是在可能会被骂敛财的情况下,很多老师还是愿意推荐学生一些学习资料的原因,毕竟还是想学生学进去,提高成绩。
    临近放学的时候付颖的资料还有很多没整理,本来也不是一晚上能弄完的,有一部分知识付颖还要查查资料,必要的时候可能要问问老师。
    再一次无比怀念智能机和5g网络时代,要查资料马上就能查到,还有一些软件有ai生成总结和建议。
    现在她要查个资料,只能大量翻阅书籍,但是现在只有教科书,而一部分知识点是没有在教材中的。可是整个县都没有图书馆,老师的电脑不好多借,网吧也不可能多去。
    所以农村地区有时候高考成绩低,也是差在知识面,光靠教科书,哪里考得了高分。
    看起来课外的知识好像没那么重要,毕竟农村也有很多靠努力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就考了高分、考进重点的学生。
    但是这个比例放大,就没法比较了。农村十个出一个重点是整个镇的骄傲,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带动下,也许做不到十个出五个重点,但学习能力、知识底蕴不一样的。
    高考不是把高中三年的教科书都背下来、知识点都会就能拿高分的。知识底蕴、变通能力占比也不低,特别是教育越发展,课外知识的占比越多。
    学英语的人经常听说或者被建议的就是多听听力,多看外刊。因为在英语考试中,单词背过,但还得结合句型、固定搭配、适当的背景来理解。接触过它的不同用法,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快速反应,才不会限死在那个胡同,觉得这句话怎么看都不对。
    地理资料同理,付颖是抄的初中地理资料和书本上的知识,但她在乎的是理解的过程。考试很少考原句,她知道她不用背诵整句,理解和拓宽更重要。
    边整理边想着这些东西,是理清自己的思路,也是确定接下来的复习节奏。
    把资料给了前面的男生,手抄的笔记就算了,付颖知道自己的字迹不算好看。虽然工作后也特意练习过写字,但是吧,不是从小练习握笔,随便下笔习惯了,本来就丑,一写快了就更丑。
    分享给别人看也太尴尬了,还不如不给。
    晚自习下课,人流大军又分两波,一部分回宿舍,大部分出校门。
    付颖没有试过晚自习后回家的,以前市中专学生全部要住宿,都是一起回宿舍,现在这么晚回家,也算是第一次感受了。
    教学楼下面太暗了,差点没找到李星莹在哪,还好她叽叽喳喳的声音让付颖辨别到她的位置。
    回家路上没有路灯,两边的人家很多也关门了。
    付颖以为要摸黑回家,结果很多人熟练的掏出手电筒,一人一个,一片下来倒也照亮了路。
    李星莹也拿出来手电筒,挽着付颖往家走。付颖放心了,那就不怕到后面同行的人少路太黑。
    回到家付妈在和亲戚聊天,照例是有点印象,叫不上来。
    付妈让她喊姐,她就照喊。然后自顾自的倒热水洗脚,回房间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