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益州府的一水县,随处可见漫天的洪水,冲毁房屋和农田,百姓们披着蓑衣,冒着大雨,在田里抢收稻谷。
大家的脸上一片灰拜,这样的天气,即使把稻子收割回家,没有太阳的晾晒,很快就会出芽。
就算知道最后的稻谷会出芽,百姓们还是在奋力的抢收,出芽的稻子也能吃,总好过什么都没有。
韩庭轩虽然很震撼,但他没有做任何的停留,自己手下只有五百人马,即使留下来,也只是杯水车薪,还是的等着朝廷这边的赈灾,说起赈灾,不知道今年来的会是谁?呵,他在心底冷笑一声,左右不过就是想趁机捞些好处的蛀虫罢了。
这几年,自己虽然不管朝堂里的事情,但有着父王和兄长的念叨,自己或多或少也知道一些,那年赈灾都是一样的,受惠的不是受灾的百姓,而是赈灾的官员。
但愿今年来这里的人,良心尚在,能给老百姓们一点活路。
京城,勤政殿,满朝文武百官,已经为谁去赈灾这件事吵了好几天了,自从郑长庚被罢官之后,朝堂就没有这么热闹过了,朝臣们一个个都精神抖擞,特别是几大世家,都想从赈灾这件事中,分到一杯羹。
赈灾,不仅仅可以捞钱,功劳和民心,才是这些人最想要的。
昭顺帝端坐在勤政殿的最上方,半阖着眼睛,似睡非睡。
忠义侯抬了抬眼皮,偷偷看了皇上一眼,给周边自己的阵营下的官员使了个眼色,那名小官紧了紧手中的笏板,往旁边侧走了一步,站到大殿的中间,扬声说道:“陛下,臣以为,皇子们已经年长,这些年跟在陛下身旁,也学到了很多治国理政之道,不如,这一次的赈灾,就让皇子们亲临赈灾,一为锻炼二也能安抚民心。”
刚才还在相互挖坑,彼此打压的世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齐齐看向抢跑的人,小官缩了缩脖子,一副“我是为了大庆的奖励”的大义凛然的样子。
忠义侯又给另外几名官员使了眼色,接到信息的官员们纷纷举起笏板跟风请奏。
看时机差不多了,另外一名官员抖了抖宽大的衣袖,站到中间,“启禀皇上,臣以为让大皇子前往益州赈灾,实为不妥,益州乃六皇子的封地,再派一名皇子过去,当地的官员该听谁的?这不是引发兄弟之间的矛盾嘛。故,臣请奏户部侍郎何大人前往赈灾。”
他这番话一出,整个朝堂哄然一片,大家头碰头,都在窃窃私语,而最先提出这个建议的小官,接受了周边官员的大部分怒火。
站在最前面的大皇子眯了眯眼睛,看大家吵的差不多了,他才理了理衣服,挺起胸膛,站到了最前面,朝着皇上拱手一礼。
“父皇,儿臣愿意前往益州赈灾,虽然益州是六弟的封地,但六弟毕竟年幼,尚未接触朝堂之事,赈灾这样的大事,他恐难以胜任,与其安排官员其他官员下去受六弟的辖制,不如让我去,我毕竟是兄长,当为各位弟弟的表率,也能弥补六弟阅历上的不足。”
他顿了顿,微微转头看了一旁半闭着眼睛的忠义侯一眼,“我最近也在认真翻阅以往赈灾的资料,我发现,众多官员下去赈灾,不会安顿百姓,而是修缮河堤。儿臣以为,不是修缮河堤不重要,而是安顿百姓才更为重要,赈灾的银两,应该大部分用来修缮百姓的居所,让百姓有所居、能温饱......”
大皇子还在侃侃而谈,一直半闭着眼睛似乎在睡觉的皇上难得的睁开眼睛看了大皇子一眼,眼中是父亲对儿子的欣慰和赞赏。他接过福安递过来的茶水,浅浅喝了一口,借助茶盏的遮挡,看了忠义侯一眼,眼中的凌厉一闪而过。
放下茶盏,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大皇子所言甚是,但现在国库空虚,不知皇儿可有应对之法?”
大皇子愣了愣,心下一喜,这道题,他熟啊,父皇果然如外祖父料的那样,会问及银两的事情,他咳了一声,定了定心神,把事先准备好的答案,缓缓说出,“儿臣仔细算过,此次赈灾,需要银两九十万两,不知道户部能拿出多少?”
被点名的户部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把刚才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何侍郎推了出去。
何侍郎瞪了同仁一眼,站到中间回话,“回殿下,最多能筹到五十万两。”他一咬牙,直接对半砍。
大皇子却并没有发难,就好像知道户部真的只能拿的出这么多银两一般,他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剩余四十万两,我觉得,可以让大家募捐,所有官员,无论多少,皆要有所表示,大家既然受万民供奉,为难之时,当为民解忧。募捐结束,剩余的缺口,由我大皇子府补上。”
听到他的话,朝臣们齐齐吸了口凉气,他们都知道大皇子府靠着忠义侯府和安国公府,每年都能赚进大把银钱,只是没想到,大皇子竟然如此富有,竟能拿出几十万两银子赈灾。
昭顺帝也有些意外,但他看了看势在必得忠义侯,也就心在了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人家大皇子首先表明了自己有能力,又表示要作为兄弟的表率,定会兄友弟恭,最后还解决的赈灾银两的问题,自己还有什么理由阻止呢。
“昭:遣大皇子前往益州赈灾。”昭顺帝浑厚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皇上,臣以为赈灾之事事关重大,不可轻率决定。”一名老臣站了出来,语气坚定,“皇子们固然需要历练,但赈灾并非儿戏,若无经验,恐怕会适得其反。”
昭顺帝微微颔首,示意老臣继续说下去。
“臣建议,此次赈灾应由经验丰富的官员负责,同时派遣一名皇子随行,以示朝廷对百姓的关怀。如此一来,既能确保赈灾顺利进行,又能锻炼皇子。”
忠义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掩饰过去。他知道,老臣的提议也有一定的道理,若一味反对,恐怕会引起其他朝臣的反感。
昭顺帝沉思片刻,终于开口:“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赈灾之事确实不可轻率。朕决定,派遣大皇子前往益州赈灾,同时命户部侍郎何平随行,以示朝廷对百姓的关怀,请户部尽快筹集银两,三天后出发。”
大皇子闻言,心中一喜,但面上却保持平静。他知道,这次赈灾的机会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还能赢得百姓的民心。
朝臣们纷纷点头,认为这是一个折中的好办法。昭顺帝看着大皇子,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大皇子,此次赈灾,朕希望你能尽心尽力,为百姓谋福祉。”
大皇子恭敬地行礼:“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竭尽全力,为百姓解忧。”
而在遥远的益州,百姓们仍在为抢收稻谷而忙碌。尽管天气阴沉,但他们心中依然有一丝希望。或许,朝廷的赈灾队伍真的能带来一线生机。
到达益州府城的时候,已经临近傍晚,这还是他一路疾驰的速度,要正常跑马的话,估计得到晚上才到得了。他站在在府城外,看到整个州府被洪水淹没,曾经繁华的城市,现在俨然湖心孤岛。
他的心往下沉了沉,这样凶险的情况下不知道苗苗能否脱身。
“公子,打听到了,郑姑娘住在六皇子府。”木青在身边禀报。
六皇子府么?他抬头看了眼最东边地势最高的山头,眯了眯眼睛,运起轻功,往六皇子府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