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解决方法
作者:本是俗夫   铁血大秦,从扶持嬴政登基开始最新章节     
    东山学院。
    姜妄手中拿着《吕氏春秋》的草本,默默看着。
    这是《吕氏春秋》的最初版本,还没有经过校正。
    一旁,小黑子懒洋洋的躺在地面,不时的甩动下尾巴。
    曾经的小黑子,如今已经变成了一条老狗了。
    “吕不韦想要以这《吕氏春秋》为治国宝典,恐怕要失望了。”姜妄放下《吕氏春秋》第二纪,笑着说。
    《吕氏春秋》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
    这里面,记载的东西太杂了,因为是众多门客写的,水平也有高有低,参差不齐。
    这里面记录了战国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纵横捭阖之成功案例,以及应该如何治国。
    吕不韦把自己的治国理念都写了进去。
    “我……我看这《吕氏春秋》,很……很不错,你看这……这句话,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韩非拿着一本《吕氏春秋》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君王者,应该施恩德、行仁义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有了恩德和仁义,人民就会不赏而自劝、不罚而邪去。
    姜妄摇了摇头:“时机不对,秦国自孝公以来,奉行的都是法家之言,特别是《商君书》,强调严刑峻法和富国强兵,秦国从未实行儒家之道,吕不韦想把儒家之道搬到台面,这时候,就是在为统一天下降速,没人会答应。”
    不过,《吕氏春秋》作为宝典,确实是杂家之最,其中很多,姜妄也都认可,就是时机不对。
    比如,《吕氏春秋》写:
    ‘有道之主,因而不为,责而不诏;去想去意,静虚以待。’
    意思很清楚,有道之君应该“无为而治”,无须劳心费神,君主依靠臣下,只需让臣子尽力而为即可。
    这不是利用道家的老庄之道来削弱君主的权力吗?
    《吕氏春秋》甚至提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这是要搞“民贵君轻”。
    如果天下一统,姜妄会支持,但现在不行。
    要知道,嬴政自13岁当上秦王以来,一直在忍辱负重,他对权力是极度渴望的。
    身为相邦,大秦丞相,吕不韦却开始宣传“无为”,将权力都交给臣下,这是何居心?
    所以说嬴政与吕不韦的冲突几乎是必然的。
    好在有姜妄在,让嬴政提前了数年亲政,嬴政亲政后,第一步就是重视法家人才。
    姜妄把法家李斯推荐过去后,就直接受到了重用。
    这就是嬴政想要消除吕不韦的一些施政思想。
    消除吕不韦的施政思想,这可不是姜妄的主意,都是嬴政与其他人商量的结果,姜妄懒得插手。
    “韩非兄,大王对你很器重,想要让你入朝,不过被我拒绝了。”姜妄低头继续看书道。
    听到这话,韩非抬头看着姜妄,嘴唇抿了抿。
    “姜……妄,你……你不能控制我。”
    在韩非看来,如果入朝,或许可以找到让韩国存活的办法。
    “我这是为你好。”姜妄瞟了韩非一眼。
    “你……,姜妄,你若是真……真为我好,就应该放我自……由身。”韩非气鼓鼓的看着姜妄。
    “咋的,你还要用棋盘抡我?”姜妄看着韩非手放在了棋盘上,眼角不由一睁。
    一旁的老黑也一下抬起了头。
    “哼,我……我倒是真想……给你一下。”韩非气哼哼的说。
    这辈子,认识姜妄,他也算是倒大霉了。
    “唠唠嗑就急眼,你若是真想进朝堂,那就去呗,我会跟大王说。”姜妄也知道这么拴着韩非不是办法。
    反正过两年,韩国就灭了,到时候韩非万念俱灰,人可能就一下通透了。
    “我听……听说,秦王要……要迎娶鹄?”韩非说起了另一个话题。
    姜妄点点头。
    说曹操曹操到,外面传来了鹄的声音。
    “先生,大王来了。”
    闻言,姜妄与韩非都站起了身。
    很快,嬴政就与赵高走了进来。
    “拜见大王。”姜妄与韩非见礼。
    “先生,都说了你我没必要。”嬴政说着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
    “心情不好?”姜妄看嬴政,就知道他生气呢。
    “赵高,说说怎么回事?”
    赵高听到姜妄的问话,看了眼嬴政,见嬴政没阻止,就开口道:
    “先生,渭阳君嬴傒带下宗亲,刚刚逼宫大王了,要让大王驱逐所有外客。”
    闻言,姜妄了然,这是要到李斯成名作《谏逐客书》的阶段了。
    “先生,现在嬴氏宗亲逼我选择,选族人还是选外客,如果选外客,寡人的好叔叔就要带嬴氏宗亲隐退。”嬴政阴着脸说。
    “大王想怎么做?”姜妄反问。
    “我不能被他们这么逼迫,我是秦王,他们就是逼宫。”嬴政心中堵了口气。
    然而,嘴上这么说,嬴政也就是在姜妄面前任性一下。
    说到底秦国的根基还是老秦人,如果嬴政这么对待族人,可能会让其他老秦人寒心。
    就因为心中这口气没法发泄,嬴政才跑到了姜妄这里。
    姜妄就是他的避风港。
    看着嬴政,姜妄拿出了几枚棋子,摆在嬴政面前。
    “大王,外客分两种,吕系外客和其他外客,有能力的外客需要留,没能力的赶走也无妨,找嬴傒谈,只赶走一部分,嬴傒应该会同意。”
    “不过,身为君王,不能让臣子胁迫,嬴氏宗亲不能让嬴傒一人挑大梁,可以再选出三个,给予爵位,给予利益,当他们发现依靠大王,才可以爬的更高,自然会忠于大王。”
    “挑动这三人内讧,用设置一个或者两个目标,让他们争抢,嬴氏宗亲内部的团结自然而然的瓦解。”
    “两桃杀三士?”嬴政眼睛一亮。
    姜妄点了点头:
    “嬴氏宗亲的能力,你我都知道,给他们安排个职位,我看内史就不错,活多,油水也多,看一两个月,如果干不好,渭阳君也就闭嘴了。”
    “那若是宗亲们还不甘心呢?”嬴政皱眉问。
    “身为王者,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如果不能容纳外客,未来怎能容纳六国?他们再找事,那就是蛀虫,蛀虫就该拔掉,长痛不如短痛。”姜妄语气平静而又无情。
    纵观整个华夏,家族企业,有哪个做大做强的?
    ………………
    以下不算字数:
    说一下吕不韦的问题。
    有书友说这本书嬴政气量太小,不应该杀吕不韦。
    其实,我的想法是不把祖龙神化,因为秦统一之势,是从秦昭襄王开始的,并不全部是祖龙的功劳。
    另外本书中,吕不韦毕竟算是害了秦王政父亲,还有母亲有染。
    有书友老爷说,这气量不如曹操,曹操死了儿之后还接纳了贾诩。
    首先,曹操那是死了儿子,这与死了父亲是不一样的。
    曹操死了父亲,按照正史,可是把整个徐州都屠了一遍啊。
    再说说吕不韦的死,吕不韦在本书中,与嬴政的感情并不算深。
    其次,按《史记》记载,吕不韦被剥夺了他的一切官职,让他回洛阳老家养老;但吕不韦回了洛阳后大宴天下名士和各国君臣,不断宣扬自己的治国思想;愤怒的嬴政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勒令他全家迁往巴蜀;暗示他不去就会有生命危险,吕不韦惧怕嬴政诛杀他和家族,为了保全家族,于当晚饮鸩毒而死。(也有可能就是祖龙准备的毒酒,这个没法确定。)
    吕不韦真实情况,可不是按照电视剧里面那么死的,是电视剧把吕不韦洗白了。
    另外,两者有着政见之争。
    所以,俗夫感觉让吕不韦死,这没毛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