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同名同姓之人
作者:星辰晚   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最新章节     
    朝鲜的事情商议完,兵部尚书梁梦龙奏报。
    “皇上,贵州巡抚叶梦熊上奏,播州土司杨应龙多有不法,请求勘问杨应龙。”
    朱翊钧问道:“勘问,是让杨应龙去贵州贵阳府接受勘问,还是让他去四川成都府接受勘问?”
    明朝的贵州,很穷,还有大大小小很多土司。
    播州,在西南而言,相对是富庶之地。贵州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想把播州吞了,以弥补自身不足。
    不仅是现任贵州巡抚叶梦熊这么想,他之前的那么些任贵州巡抚,也都是这么想的。
    但四川方面不乐意。
    播州在四川和贵州之间夹着,两边呢,对他都有影响。可播州土司,名义上是归四川管辖。
    所以,播州土司杨应龙,在四川出钱出粮,甚至还会听调派兵,协助四川官府平定叛乱。
    四川官府,当然是不愿意让贵州吞并播州。
    播州土司杨应龙,之前就犯过事,他宠信妾室,听信其妾室谗言,杀害了他的妻子和岳母。其妻子的叔叔张时照便向朝廷密报,说杨应龙有谋反之意。
    当时,朱翊钧忙着西北的局势,以及筹备朝鲜之役,继而兵发日本。
    而且他也没有这么快就打算平定播州。平定播州,对于大明朝的实力来说,完全没问题。
    但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很大损失。这是朱翊钧不愿意看到的。
    大明朝的内部战争,把损失降的越小越好。不仅仅是对于国家实力而言,对于百姓而言也是好事。
    如果是外部战争,那怎么打就无所谓了,没有那么多顾忌。
    就像万历朝鲜战争,反正战场不在大明朝,可以放开了打。
    所以,朱翊钧如历史上那般,让四川、贵州两地官府,勘问杨应龙。
    那杨应龙自然是去了偏向他的四川官府接受勘问,而没有去贵州。这让贵州官员很是不爽。
    四川官府,自然是偏袒了自家的“充电宝”杨应龙,毕竟播州出钱出粮还出兵,四川官府是有好处的。
    杨应龙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次,贵州巡抚叶梦熊上奏播州土司杨应龙有不法行径,直接原因,杨应龙本人确实不干净,确实有罪。根本原因,还是看上了播州的钱粮土地。
    故,朱翊钧才有了这么一问,让杨应龙去四川接受勘问?还是让他去贵州接受勘问?
    兵部尚书梁梦龙人精似的人物,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
    “回禀皇上,对于播州土司杨应龙,四川与贵州两地官员的态度,的确是截然不同。”
    “贵州官员主张剿灭,四川官员主张招抚。尤其是四川巡按御史李化龙,力主招抚。”
    历史上,播州之乱就是李化龙率兵平定的,怎么他又主张招抚了?
    此李化龙,非彼李化龙。
    明朝后期,也就是万历至崇祯这个时期,有三位李化龙。
    第一位李化龙,是北直隶大名府开州长垣县人,万历二年的进士。
    第二位李化龙,是山东济南府章丘县人,万历十一年的进士。
    第三位李化龙,是山西辽州榆社县人,崇祯元年的进士。
    前两位李化龙,都与播州土司杨应龙有关联。
    头一位李化龙,才是历史上平定播州之乱的李化龙。
    第二位李化龙,是主张招抚播州杨应龙的。
    这二位,同名同姓,但不是一个人。
    明朝同名同姓的人,还不止这一个例子,还有明末的王承恩。
    崇祯皇帝身边有个大太监,名叫王承恩,最后陪着崇祯皇帝殉国,
    甘肃西宁卫,出了一个总兵,王承恩。
    这位总兵王承恩,官至太子太保,左都督,正一品的武官。
    锦衣卫中,有一位锦衣卫世家,名叫王承恩。
    这位锦衣卫王承恩,隆武皇帝在位时,掌锦衣卫西司房,再后因拥立之功被永历皇帝封为宣化伯。
    除此之外,最后一代靖远伯,流传下来的有两个名字,一名王永恩,一名王承恩。
    一个崇祯朝,就有四位王承恩。
    大明朝那么多人,碰上同名同姓的,不是什么稀奇事。
    当兵部尚书梁梦龙说到四川巡按御史李化龙这个名字时,朱翊钧就明白,这是主张招抚播州杨应龙的那位李化龙。
    “梁尚书,你怎么看?”
    梁梦龙躬身道:“回禀皇上,四川境内的土汉兵马,皆随四川总兵侯继高进入西番,会同甘肃总兵张臣夹击西海的海虏。四川的兵力,就目前而言,相对空虚。”
    “臣以为,眼下既有即将发生的西北战事,又要整训兵马迎击倭寇。播州土司,不过小道尔,只是目前我大明另有他务。西南之地,暂不宜动刀兵。”
    “那就依梁尚书之见,让四川、贵州两地官员,勘问杨应龙。”
    “但有一点,播州之内,不许添一城,海龙屯上,不许加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