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雄性不育系杂交技术
作者:第二艺术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最新章节     
    “亩产两千斤!?水稻能有如此亩产?那该是何等的盛况?”
    朱元璋的脑海中浮现出早前在天幕中看到的后世机械化收割稻谷时的画面,那些稻穗确实就是沉甸甸地极为喜人。
    而明朝水稻的亩产相比较之下就少得可怜。
    哪怕是江南地区的上等良田,一亩地也仅能产出四百多斤稻谷,少数能达到五百斤。
    多数地方亩产更是仅有三百余斤。
    一户三口之家一年少说得要吃千余斤粮食。
    将赋税、养殖牲畜,还有各种生活开支算上,一年就得种二十多亩地才能维持生计。
    而如果培育出了后世的超级杂交稻种,并有足数的化肥,那大明朝所有的百姓们,瞬间就都能跃升为中产之家。
    大明朝也将因为极为充裕的粮食,得以让大量的人口可以从事纺织、经商、造船、造车、畜牧、从军……而且也会真正有条件让所有的百姓都能读上书。
    这个如梦般的盛世,历朝历代不知魂牵梦萦了多少次。
    现如今,似乎已经近在眼前了。
    只等天幕告知世人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方法……
    【雄性不育水稻自身无法产生正常花粉进行自交繁殖,这一特性使得它在杂交育种中极为关键。
    在水稻杂交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繁琐低效地,用镊子小心翼翼地人工去雄。
    只需在育种田中穿插种植部分亲本水稻,待花粉出现后借助风力轻松完成大规模育种授粉。
    或者也可以用一条绳子横贯稻田,推动水稻与水稻彼此接触,辅助水稻完成授粉。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极大提高了杂交育种的效率。
    同时,雄性不育性状通常由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相互作用产生,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雄性不育水稻在与其他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时,可以将双方的优良基因进行高效组合,从而更容易选育出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等多种优良性状的杂交水稻品种。
    雄性不育水稻是杂交水稻技术得以高速发展的核心。
    正是因为有了雄性不育系,才使得大规模生产杂交水稻种子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但是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对于正常水稻而言算是一种异类。
    它没有相对完整的生育能力,属于概率极小的基因突变。
    就像人类之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基因缺陷导致的不孕不育。
    而在水稻之中,雄性不育株诞生的概率是五万分之一。
    另外要分辨雄性不育水稻,得要借助放大镜挨个仔细观察细小的稻花中,更为细小的花药上是否生长了花粉。
    这意味着要在茫茫稻田中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水稻,如同大海捞针。
    尤其这个寻找过程只能在水稻花期时进行,而水稻一季的花期只有五到十天。
    这让原本就如同大海捞针的难度,还被加上了一道极为紧迫的期限。
    而袁隆平能够得到的帮助非常少。
    因为他的理论在当时并不被认可与支持。
    在当时,国际上普遍权威的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难度大,大规模杂交更是被认为几乎不可能。
    甚至有观点因此提出了,要想借助杂交技术使国家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脱离饥饿,只有放弃水稻杂交,将研究工作和资金放在异花授粉的玉米上。
    在这样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环境下,袁隆平只能极力争取让自己的研究能够继续下去。
    最终争取到的支持依然少得可怜。
    理解他,并帮助他一起寻找雄性不育水稻的只有两个人,李必湖和尹华奇,这两个人还都是袁隆平的学生。
    在寻找雄性不育水稻的期间,还正处在六十年代国家极端困难的时期。
    他们与袁隆平一起,在尤为艰苦的条件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找雄性不育株。
    为了能看得仔细,他们每天在中午太阳光最强的时候,拿着15倍放大镜,审视着试验田中每一株水稻的每一朵花。
    历时两年多,在检查了十几万株稻穗后,终于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株。
    并经过培育,的确如预想的那般既能遗传其它水稻的优良形状,部分一代杂交种又继承了不育特征,使得后续大规模杂交计划可以进行。
    此后湖南省科委将“水稻雄性不育”正式列入省级科研项目。
    多年时间里,袁隆平不断借助不育稻培育出众多性状优良的稻种。
    后又将这些优良稻种经过多代培育,使之保持性状,再将这些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稻种继续杂交,优中选优。
    经过长达二十五年的漫长努力后,于公元2020年,实现了部分超级杂交稻品种的亩产突破了2400斤。
    不过超级稻口感比较一般,在粮食充裕的情况下,同时也是为了超级稻的战略保密需要,所以目前中国农业更多还是使用口感更好,亩产维持在千斤以上的杂交稻种。
    这些杂交稻很多也同样是出自袁隆平之手。
    世界上主流的水稻杂交技术,很大一部分正是基于袁隆平的雄性不育系杂交技术。
    从此以后,困扰中国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饥饿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人民再也不是负担,饥荒也再不复见。】
    作为这段视频的结尾,天幕将后世中国普通百姓衣食富足、生活美满的视频呈现了出来。
    (现在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全新的作物培育技术,比如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利用电离辐射主动诱使植物基因突变技术。
    但是这些技术都过于复杂超前,以古人们的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与设施储备,没法指望古人们能够复刻与利用,也就不多赘述了。)
    各朝代古人们无比憧憬地,看着天幕中他们后代的幸福画面,也同时在心中感想着,这位名叫袁隆平的后人所建立的功绩与付出。
    甚至会有人觉得,一个普通身份的凡人,让当代乃至后世万代再不受饥饿之苦,这样的功绩都足以与那些千古帝王相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