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大清灭亡与革命坎坷
作者:第二艺术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最新章节     
    【19世纪末,列强瓜分清朝,教会势力横行霸道,常仗势欺压百姓,霸占田产、干涉诉讼,清朝民众苦不堪言。
    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他们习拳练武,最初目的也只是为了护乡自卫,抵御土匪和教会侵害。
    后来义和团得到不少地方官员的同情和默许,于是打着官方默认支持的“扶清灭洋”口号,民众踊跃加入,发展迅猛。
    到1900年春,慈禧欲借义和团抗衡列强,于是准许大批义和团开始涌入京津地区。
    清政府还下达悬赏捕杀洋人的告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
    义和团因此不加分别地对在华洋人和教会信徒发动攻击,许多教民家庭被闯入,财物遭抢夺,人员被殴打甚至虐杀,大量无辜教民仅仅因为信仰基督教,便被迫卷入进了这场由清廷暗中推动的暴力冲突。
    甚至铁路、电线、电报等近代化设施,也被义和团当作洋人的东西加以破坏。
    随着义和团入京人数增多,民间反洋情绪高涨,冲突规模迅速扩大,到这时就算慈禧已经察觉事态已然失控,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压下这场动乱。
    最终被慈禧当做与列强谈判筹码的义和团,也被列强作为借口开启了对清朝的联合入侵。
    列强联军以武器优势大举进攻天津,而清军则胁迫义和团发动抗击,将义和团驱赶在前冲锋,如有后退便会被清军砍杀,继续冲锋又会被列强射杀。
    就这样靠着义和团员们的尸山血海,清军成功抵抗住了列强们的初期进攻。
    但随着后续列强联军持续进攻,义和团死伤无数,大沽炮台和天津最终还是沦陷。
    此后联军两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北京迅速沦陷。
    联军入城后烧杀抢掠,大举镇压义和团。
    慈禧在流亡途中为保自身安全、避免与联军彻底决裂,于是指定李鸿章为议和全权代表,并下令铲除义和团。
    从始至终都被清朝当做棋子的义和团,瞬间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
    在外敌侵略国家之际,清军调转枪口与八国联军一同围剿义和团。
    义和团遭到残酷屠杀,最终消散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但清朝并没有因为自断爪牙就换来八国联军停止入侵和劫掠。
    甚至深受清朝荼毒的百姓们,还在八国联军雇佣下,进行带路和运输等帮助联军打击清政府。
    联军先后占领北塘、秦皇岛、山海关、保定、宣化、张家口、井陉等地,控制多处要地,驻京部队超过三万,俄国还趁机集中兵力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
    此时清朝北方疆域已经有相当部分沦陷于联军之手,但八国联军内部各国的利益诉求不同。
    若彻底瓜分清朝,俄国和日本等列强必然会依靠地理位置易于投送兵力的优势,占领大部分清朝领土,进而逐渐势大成为其它列强难以抗衡的大国。
    英、法、德等国也将难以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继续扩大侵略形式,极有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引发列强间新的战争
    于是列强们便选择制衡手段。
    打算维持一个表面统一、能听话的清政府,通过经济掠夺和不平等条约,继续源源不断从清朝捞取财富。
    最终在列强们各怀鬼胎,出于各自利益的相互制衡下,选择停止侵华与清朝谈判,并于1901年9月7日,签订和谈条约。
    因这一年是夏历辛丑年,所以该条约被称为《辛丑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为:
    清政府需向各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万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等税收权力作抵押。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华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清朝百姓进行反帝的运动。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列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
    最后清政府对列强们道歉。
    极端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让清朝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在列强和清政府的双重压迫下,百姓已经贫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浩浩荡荡的反清浪潮即将到来。
    公元1904年,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秦毓鎏、陈天华、章士钊、胡瑛、周震鳞等人,于湖南长沙正式成立“华兴会”。
    同年“光复会”在上海成立。
    1905年,由孙文领导的兴中会、黄兴领导的华兴会、蔡元培领导的光复会,三大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主旨的革命团体正式合并为“中国同盟会”,由孙文领导,并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
    由此组建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文于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1903年章士钊在编译《大革命家孙逸仙》时,将“孙”与“中山樵”连用,写成“孙中山”,此后该称呼才逐渐流传开来。)
    1906年至1911年,同盟会领导多次武装起义。
    由于同盟会在早期未充分认识到群众力量的重要性,发动起义时主要依靠会党、新军等少数群体,未能广泛发动和依靠普通民众,导致起义缺乏深厚的群众支持,难以形成强大的革命合力。
    甚至幻想获取列强支持,没有及早明确反帝国主义的核心纲领。
    导致自身没有强大武装力量的同盟会,屡次起义屡次失败。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湖北新军助力同盟会获得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军掌控了武汉三镇。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孙文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也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一月一日,孙文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但此时手握北洋重兵的袁世凯,在看到清朝气数已尽后,选择政治投机,于1912年二月十二日逼迫隆裕太后和溥仪退位。
    统治华夏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自此宣告灭亡。
    袁世凯却同时以武力威胁与同盟会谈判。
    同盟会鉴于自身军事短板,为免更多流血牺牲加速全国统一,被迫选择与袁世凯斡旋,让出了临时大总统之位。
    1912年二月十三日,孙文被迫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清朝虽然灭亡,但革命成果却被袁世凯这一封建残余窃取,中国的革命之路还远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