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北方势弱!出头之日!
作者:猪儿梦虫   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最新章节     
    “陛下可是来自北方!”
    “那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朱高爔笑道:“现如今朝堂之上尽是南臣,科考也是南方士子霸榜,若是再继续任用南臣作为会试主考官,臣担心大明会重演南北榜案!”
    朱棣闻言脸色大变。
    “爔儿,这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呵,杞人忧天吗?
    朱高爔冷笑道:“当初燕军攻陷金陵之后,建文旧臣有六百余人,愿意效忠新朝的臣子竟然仅仅只有二十五人,这六百余名建文忠臣全都是清一色的南人,陛下将这些不投降的人及其家族全部杀害,史称“壬午殉难”,而这次血洗也直接导致南人精英损伤殆尽。”
    “可北人文化素养不及南人,永乐朝又不能不依赖南人支持,所以陛下才会设立内阁,所以才有解缙、胡广、杨荣等南臣进入内阁随侍圣前,参预机务!”
    “然而陛下不要忘了,建文二年庚辰科,江西包揽前三甲,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朱棣脸色再变。
    “以致于现在民间都有传言,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
    此话一出,朱棣脸色顿时阴沉如水。
    朱高爔脸上笑容不减,因为这是实话。
    据历史记载,有明二百七十六年间,江西省诞生一万余名举人,以吉安和南昌两地最多,大约占到整个江西省举人总数的一半多。
    甲科进士中,江西省的学子更是表现出惊人的科举天赋,整个洪武期间共录六科进士八百八十一名,江西占到一百四十七名,仅次于浙江大省,位居大明省份第二。
    从建文帝二年到天顺八年,六十四年间共录取进士及第者五千零九十名,江西占一千名,等同于占据了一小半的名额。
    江西进士一甲的数量与南直隶、浙江持平,远远高出其他省份,以致于民间有一首民谣来描述江西的文人盛况——“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
    而江西之所以能够一跃成为科举大考的主力军,与江西缙绅官员脱不了干系。
    虽然人家不至于泄题舞弊什么的,但是人家毕竟在朝中为官啊,科举大考什么格式什么章程,最近朝堂之上又有什么风声,他们难道还不清楚吗?
    换句话说,江西学子不但底蕴深厚,而且还提前知晓了科举格式,提前推测到了方向标,那么应试中举就是手拿把掐的事情了。
    这就是上面有人的好处!
    如解缙、胡广、金幼孜这三位内阁学士,全都是清一色的江西人!
    “陛下可还记得,当初我曾说过,平衡南北差距,当从科考开始。”
    这是那次朱棣带着姚广孝过来,朱高爔为了让杨溥获得晋升之机,所以说出来的。
    科考为什么重要?
    因为这是国家的抡才大典,确保国朝有源源不断地人才进入朝堂官场!
    所以从这方面着手,平衡一下南北士子,减少南方士子高中的比例,完全可以做到朝堂之上的南北平衡。
    只怕要不了十年,南方士绅就会呈现出颓势,绝不会如同眼下这般嚣张跋扈!
    朱棣此刻也领悟到了朱高爔的想法。
    但是问题在于,该怎么做呢?
    科考取士南北差异大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大明王朝的心头病,洪武年间还闹出了一场“南北榜案”,丢尽了整个国朝的脸面!
    最后太祖高皇帝亲自策问,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而南榜高中士子则是倒了血霉,仕途大多断绝。
    甚至那南榜状元陈?,大明王朝的第六位状元,本应有着一个锦绣前程,却被迫卷入了这场是非争斗中,仅仅做了不足二十天的状元,就被革除功名,车裂而死!
    虽然自那以后,历代科考主考官也引以为戒,会注意一下士子的南北籍贯之分。
    但是问题在于,南方乃是人文荟萃之地,而北方则学教不兴,双方才识水平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样就导致历次科举大考,都是南方士子霸榜,而北方士子能够高中者不足一成!
    长此以往下去,大明朝堂将会全部被南臣把控,这也是朱棣一直在忧心的一大隐患。
    “爔儿,可有良策?”
    朱高爔点了点头。
    事实上,永乐二年的会试主考官,正是解缙和黄淮二人。
    而那解缙也确实不当人,将曾棨、刘子钦、杨相、柴广敬等江西才子全部给录取了,不怕招的多,就怕招的少,丝毫不顾及国朝隐患。
    解缙如此作死,也很难怪他日后落得个“雪地冰雕”的凄惨下场了。
    “陛下,这会试主考官,最好是一南一北,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一南一北吗?
    朱棣听到这话,顿时皱起了眉头。
    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让天下士子信服。
    但是问题在于,内阁里面那七位学士,可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南臣啊!
    而且朝堂之上的北臣,几乎没有什么大学问家。
    老四这真是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陛下,主考官不一定从内阁学士里面挑选,现成不就是有摆着的最佳人选吗?”
    “前吏部尚书张紞老大人,他可是洪武年间举明经入仕的才子,一生为官清正朝野赞誉有加,太祖高皇帝都盛赞他“治行为天下第一”,这样的贤才怎么可以弃之不用呢?”
    听到这话,朱棣深深地看了朱高爔一眼,似笑非笑地点了点头。
    “怎么?那南臣你是不是也给朕选好了人选?”
    朱高爔闻言连连摇头,道:“陛下明鉴,臣举荐不藏私心,只是觉得国朝不应该亏待有功之臣,而且张紞老大人慧眼识英才,他执掌吏部期间所选用的官员都是有识之士,若他出任此次会试主考官,那自然天下信服,谁都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至于解缙,才学是有,可他身为南臣缙绅领袖,很难做到一心为公,不偏私心,比如南士和北士才学相同,最终他解缙会选谁,结果一目了然!”
    “而且更关键的是,臣觉得这科考当进行改制,会试主考官由南北两位主考官同时主考这是其一,其二那就需要张紞老大人亲自出马,才能够压住这满朝南臣了。”
    此话一出,朱棣立马就来了兴趣。
    “你究竟想怎么改?还要请出那张紞来?”
    科举改制,这可是头等大事,不用想就知道这是天大的事情,肯定会遭到那些南臣缙绅的极力反对!
    因为这些南臣现在可是科举大考的最大获益者,他们又岂会容忍永乐皇帝突然对这科举大考瞎改乱改,这可是损害自己的利益!
    “南北分卷取士!”
    「今日第二更,读者朋友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